韓 黎
(白銀市會寧縣大溝中學 甘肅 白銀 730721)
初中數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初中數學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含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和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和素養(yǎng)。這些核心能力和素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和解題技能,在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科學的鍛煉,踐行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數學思想能力、數學方法能力、數學應用能力、數學交流能力和數學情感態(tài)度五個方面。數學思想能力是指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進行問題分析、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數學方法能力是指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和技能的能力;數學應用能力是指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數學交流能力是指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能力;數學情感態(tài)度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了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下的素質教育原則,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鍛煉和培養(yǎng)。
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態(tài)度上有所轉變,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調整,才能實現最優(yōu)的效果。
基于問題教學法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問題和情境,來引導學生發(fā)現和理解數學知識和思想,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思考中來,有效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真實的問題,讓學生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在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在教授北師大版初二數學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節(jié)時,可以利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思想,鍛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展示一個實際問題來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例如設計問題“小明在田徑場上看到一個垂直向上拋擲的球,他想知道球的最高點到他的位置的距離,該如何計算?”接著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示范和講解,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解題思路。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練習題目和思考題目作為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進行個人或小組練習,思考并探究教師布置的思考題目。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給學生設計一些具體的任務和項目,來引導并幫助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培養(yǎng)他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也提高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相互協作的能力,讓學生提前在學習階段就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提前樹立起團隊合作意識,從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布置一道繪圖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一張地圖,要求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來計算地圖上的距離和面積,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蛘咴谡n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數學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給予情景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情境內進行思考和探索,最終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教師在教北師大版初三數學中的《位置與坐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展示一張當地某公園的地圖,讓學生思考其中各個游樂設施、公共衛(wèi)生間、動物園、門口等建筑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建立坐標系,通過坐標點的方式表示各建筑物的具體位置等。教師需要通過課堂的講解和演示,引導學生理解位置和坐標的概念,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構建方法和使用技巧,同時可以布置一道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周末去到自己家附近的公園、體育場、博物館等公共場所,了解其內部建筑物的分布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繪制一張地圖,要求學生需要根據所學知識,選擇合適的坐標和位置關系對各建筑物的位置情況進行展示。
課程整合教學法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提升數學學習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成績。例如在學習初中物理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些包括如向量、三角函數在內的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計算并解決物理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其它學科知識和技能與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整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的應用價值,提高他們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在學習數學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向量》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整合的教學方法,將其與初中物理試驗相聯系,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物理實驗,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計算,通過測量物體在不同時間內的位移和速度來鍛煉學生對于向量的概念、性質、向量之間加減和數量基的計算方法,用向量的概念和方法來計算物體的加速度,并分析加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和物理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應用能力和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
在進行某些特殊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數學探究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和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法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思維發(fā)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和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本質。在運用數學探究教學法時,教師在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同事,設計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探究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掌握方法。
例如,在數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和實驗來解決問題,利用提問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價值。在教授《三角形面積》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總結三角形的結構和規(guī)律,進而探究三角形的性質和特點。數學探究的教學法重點關注對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探究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和提出問題,同時也需要進行實驗和比較,從而探索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和實踐的支持,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和方法。
教育技術的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中,電子白板、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和虛擬仿真實驗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已成為教學中的常見做法。電子白板作為一種交互性、可視化和多媒體的教學工具,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對教材內容和擴展數學知識,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解題技能。多媒體課件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形式,其應用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將其生動地表現出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成為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目標,對學生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和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以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素材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更新科學的教學理念,運用最新的教育技術手段和工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全方位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而讓學生在初中的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