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盤州市羊場鄉(xiāng)中心小學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構建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索并積累知識的過程,在這一基礎上,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師生之間主體的轉換,更加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而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探索當中,由于學生缺乏一個具體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導致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不夠充分,再加上單一且抽象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并不盡如人意。素質教育的改革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也為其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核心素養(yǎng)便是其中之一。在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和目標的指導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通過情境教學來搭建一個更具象和更具趣味性的課堂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強化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同樣也通過更具實踐性的情境平臺強化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從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出發(fā)打造體驗式的課堂教學體系,從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出發(fā)構建情境體驗式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搭建更立體和全面的知識體系,也讓學生在主動實踐中實現(xiàn)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來說,素質教育的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多元與全面的發(fā)展,而多元與全面發(fā)展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個具體的理論指導將這一概念具象化,這便是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學生素養(yǎng)從整體來說關注的是學生整體的品格和能力,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科,設置了不同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例如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思辨能力的發(fā)展。而若是數學學科就需要教師去關注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綜合概念,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則是這一大概念下的具體分支。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當中的落實為英語教師明確了教學的目標與方向,教師可以根據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來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育情境,既能夠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到實處,也能夠通過更豐富的教育情境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其主動地投身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當中來,在兩者的相輔相成中推動素質教育的改革。
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提出了更具體和更豐富的教育要求。小學英語學科素養(yǎng)包含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同時也對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為了能夠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不能夠采用單一的情境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而是需要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內容和探索新的情境教學平臺與形式。所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當中的落實推動了教師教學方法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
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是當前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樣也是阻礙英語教學發(fā)展,阻礙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關鍵問題之一。因為小學英語教學更關注的是夯實學生的基礎,為學生之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所以部分教師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常常是采取題海戰(zhàn)術的單一式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再加上還有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未能夠實現(xiàn)教學主體的轉變,也未能夠進行新的教學方式的探索,所以導致教學方式和理念都存在著落后性的問題。落后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與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相背離,導致學生并不能夠理解知識概念本身,難以使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導致教學效率并不盡如人意。
教學內容單一和局限同樣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口語交流實踐平臺是極為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師對分數成績的過于重視,導致英語課堂教學僅停留在了講解單詞、背誦單詞、背誦對話、講解語法、音標等內容上。在教學設計的規(guī)劃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和教學標準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指導。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指導讓英語教學內容局限在了課本之上,沒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學生也就沒有語言表達和實踐的平臺,久而久之,小學英語教育便成為了“啞巴教育”“分數教育”。
部分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不足,導致師生之間主體的轉換不夠及時,既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大幅度弱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導入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陷入為了導入而導入的教學弊端,并沒能夠根據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動態(tài)性的教學導入,常常是從自己的臆想出發(fā),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能夠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這樣不僅導致課堂導入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也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導入形式較為單一,千課一律的導入形式根本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教師“師本位”的教學理念并未做到及時地改變,沒能夠從學生主體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分析,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3.1.1 生活課堂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在于分數,而是要讓學生學會應用英語和實踐英語。同時小學英語具有極強的基礎性,只有為學生提供更具實踐性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句中去接觸和應用英語才能夠使其更真實地理解英語語言。與此同時,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容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排在首位,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诖?,教師需要將英語課堂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融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真實的生活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實踐中應用英語、體驗英語,使其在探求新知的主動實踐中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以《Shopping》為例,這一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密切相關,這既為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指導夯實了基礎,同樣也能夠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fā),調動起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結合這一單元主題,教師可以開展模擬生活、購物的情境實踐教學活動。例如挑選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導購員和顧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一個購買衣服時導購員和顧客之間對話的情景。在情境創(chuàng)設和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融入課本中所學的知識點,例如衣服的大小、顏色、款式、名稱等單詞,讓學生學會使用can I help you 等購物交際時需要使用到的句型。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然而然地進行英語實踐探索,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及時應用和實踐英語,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3.1.2 任務驅動拓展學生思維品質
培養(yǎng)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順利學習英語,并掌握英語靈魂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而要想拓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需要教師做好師生之間主體的轉換,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在具體的任務指引下進行實踐探索,進而助力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以《Ways to go to school》為例,此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表示出行方式的短語和如何詢問出行的方式。這一單元內容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所以教師也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情境教學指導。在教學開展的前期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調查班級內學生都是乘怎樣的交通工具上學的課前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通過具體的任務情境,讓學生提前預習所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任務驅動情境教學。例如提問學生:“對常見的出行方式的表達常常都是by+交通工具,有什么特例嗎?”通過提問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具體的思考任務,然后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和共同交流的方法進行實踐探索引出“On foot”這一知識點。通過任務驅動的形式,既能夠尊重學生主體,也能夠通過具體的任務情境,強化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知識和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3.1.3 翻轉課堂強化學生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成長的重要教學形式。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學習和學習經驗交流的情境,以此情景為基礎,讓學生在多維度的交流中掌握更豐富的學習方法,同樣也使學生在多維度的探討與交流中不斷地反思自身,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以《My favorite season》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聽、說“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等句式,并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所學習到的語言。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學習主體性,并且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情景落實到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針對第一課時內容進行預習,總結課時內,不認識的英語單詞,掌握具體的交流句式。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開展“我是小講師”的情境活動,挑選學生上講臺來,針對自己所預習的內容進行課堂導入,并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探討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其余學生對其講解的過程進行評價,或者是提出一些建議,并讓學生對其進行歸納總結。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既能夠體現(xiàn)學生主體,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方法互動交流的平臺,并讓學生在不斷地反思與總結中掌握更高效的預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2.1 親子活動情境強化語言能力
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托進行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當中,教師除了要做好課上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之外,還需要探索課后的教學實踐新方法,而在這一過程中,家庭教育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想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其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極為重要的。而語言環(huán)境并不只是課堂上的語言環(huán)境,在更多時候需要教師與學生家長聯(lián)合,打造課上與生活一體式的語言環(huán)境,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真實的學習氛圍。針對此,教師可以從親子活動情境教學出發(fā),依托家庭教育來構建更全面和立體的語言教學平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創(chuàng)設親子活動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生活教育資源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更具體的指導。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英語動畫片,然后讓學生與家長一起觀看動畫片,讓學生在與家長的監(jiān)督和共同探索中收集英語單詞,掌握英語語法。通過親子觀看動畫片的互動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英語學習素材,也能夠為其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此之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親子配音活動的情景教學指導。例如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內容,并讓學生與家長分別扮演動畫片內不同的角色,然后針對動畫片段進行配音實踐活動。通過此親子游戲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語言表達素材和機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家長充分地發(fā)揮起榜樣的作用,讓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下更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實踐探索,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親子互動游戲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和口語表達氛圍,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英語口語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親子互動中實現(xiàn)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3.2.2 生活素材積累發(fā)展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教學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語雖然作為一門語言,但是其意義和內涵極為深刻,英語背后所蘊藏著的是英語文化。而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僅能夠讓學生去探究英語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針對這一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依托生活素材對學生進行長期性的積累性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索英語文化,既讓學生感受英語文化,也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中西方文化。
以《My schoolCalendar》為例,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講述月份與各個月份開展的活動,其中也涉及了不同的國內外的節(jié)日文化。教師便可以根據這一單元主題來開展生活素材積累的情境教學活動。例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根據不同月份不同的國內外節(jié)日進行資料的收集,并讓學生將其進行整合繪制成手抄報。例如“December”,在這一月中西方國家有著其極為重要的節(jié)日,即圣誕節(jié),而在我們國家也有冬至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教師便可以讓學生收集圣誕節(jié)和冬至的素材,并讓學生進行自主地分析和對比。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進行自主探索,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以批判的視角出發(fā)正確地認識中西方文化,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
3.2.3 生活問題情境提高思辨能力
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中最關鍵的教育內容之一。思辨能力既包括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和綜合判斷,也包含了好奇堅毅、情感特質,是推動學生多元與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具體的生活問題情境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教學。例如結合生活時事熱點話題,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者是讓學生講述自己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的一些疑惑,以這些作為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與探索,從而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本質就是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與實踐探究。而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就是在于轉變教師傳統(tǒng)的育分的教育理念,推動教學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小學英語教師要分別把握好情境體驗式教學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本質,依托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方法和形式,搭建更具體和更具實踐性的情境教學平臺,設置更豐富和更多元的英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實現(xiàn)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