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敏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小至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大至國家的發(fā)展,都經(jīng)歷從“我”到“我們”的變化。不能成為“我們”,“我”便沒有意義;只能成為“我們”,“我”依然沒有意義。
以上論述對當代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一、審材料
材料以“我”與“我們”為核心詞。
材料分為“兩”層:第一層,提出討論的背景和范圍,指出“我”到“我們”的變化是必然存在的。第二層,明確“我”和“我們”之間的關系:“我”的意義既體現(xiàn)在“成為‘我們”,又不能受限于“成為‘我們”。
寫作的落腳點和側(cè)重點是“我”,主要在“我”和“我們”的關系探討中,探究“我”的意義。
二、挖意義
1.不能成為“我們”,“我”便沒有意義:
①“我”怎么樣才有意義?
明確:成為“我們”,即要融入“我們”。
②思考為什么這樣,“我”才有意義?“我”的意義體現(xiàn)在哪里?
明確:“我”的意義應在于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和提升,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層面。
2.只能成為“我們”,“我”依然沒有意義:
①“我”怎么樣才有意義?
明確:不只能成為“我們”。要成為“我們”,又不限于成為我們,即“我”要“和而不同”。
②思考為什么這樣,“我”才有意義?“我”的意義體現(xiàn)在哪里?
明確:融入“我們”但仍要保有自己的個性,“我”才能獲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