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秋
【摘要】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要學好語文,重點在于讀。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在有感情朗讀、深度品讀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遣詞煉字中讓學生在“讀書”“體驗”“積累”中培養(yǎng)語感。
【關(guān)鍵詞】讀書;體驗;積累
新課程目標指出:“語言內(nèi)化要多讀書,注重情感體驗,有比較豐富的積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語感。”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要學好語文,重點還是在于讀。在語文課堂上,為了訓練學生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筆者不斷思考,不斷實踐,領(lǐng)悟可以歸納為三點:“讀書”“體驗”“積累”。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認真讀書是訓練學生朗讀的重要方法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踝x一篇文章時,我們只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卻是比較粗略的,對于文字所蘊含的深義和意趣更是難以領(lǐng)會,所以要想深入文本內(nèi)涵,品味語言的精妙,訓練學生朗讀,培養(yǎng)語感,我認為可以通過認真讀書的方法來實現(xiàn)。一是有感情朗讀,二是深度品讀。
1.有感情朗讀
在語文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深度挖掘文本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來指導朗讀。
(1)注重朗讀技巧的訓練。孩子們只有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準確地表情自己的情感。朗讀的技巧,不僅包括語音的輕重緩急,語氣的停頓節(jié)奏,還要注意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讓孩子們不斷用聲音來抒發(fā)、來表達自己對文字的感受,只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2)注重形式變換激趣。朗讀時,我們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活躍學生朗讀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感。(3)注重朗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要入情先入境”,都說良好的氛圍會牽動人的心,帶動人的情,營造語感輕松的氛圍,學生的讀才會有情可依。(4)注重朗讀示范引領(lǐng)。課堂上,我常常給學生進行范讀,教師帶著表情,飽含深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激發(fā)朗讀的興趣。以《棉花姑娘》這課為例,我先出示棉花姑娘與燕子的畫面指導朗讀:
師:小燕子飛來了,棉花姑娘會怎么說?誰讀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請你幫我捉害蟲吧?。ㄖ该x)
師:多有禮貌的棉花姑娘呀!把“請”字讀得很重,如果在“幫我”的后面稍停頓一下,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就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誰再讀一讀。(指名學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能感受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燕子又會如何說呢?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對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吧?。ㄖ该x)
師:如果把“空中飛”讀得再重一些,棉花姑娘一聽就全都明白了。
師:你把“只會”讀得很好,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無奈,如果在捉的后面再停一下,話會說得更清楚,大家跟我讀一讀。(師范讀,生跟讀)
師:讀得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遺憾而為難的燕子,看到大家讀書越來越有進步了,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讀讀,我當棉花姑娘,你們當小燕子,我們一起讀好嗎?
師生表演讀。
師:如果能加上動作讀那就更逼真了,我們再試一試。效果馬上不一樣了。有誰能勇敢地上來表演讀嗎?(指名學生表演讀)
師:這次尋醫(yī)無果,棉花姑娘該多著急呀!看,啄木鳥來啦,棉花姑娘又怎么說?課件出示:請你幫我捉害蟲吧。雖然是同一句話,但是心情一樣嗎?
生:不,應該是比上一次更著急了,我趕緊抓住契機說:誰能讀出這種感覺?
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活躍學生朗讀的思維。除此之外,還應該開展誦讀活動來激發(fā)孩子們讀書的興趣,給他們搭建“讀”的舞臺,滿足孩子們愛表現(xiàn)的天性,激發(fā)他們讀的欲望,增強他們讀的信心,他們“讀”的步伐才會邁得更快、更好。所以,我常常在語文課上開展“男女生比賽朗讀”“分組比賽朗讀”“各組派代表上臺朗讀”“輪流上臺講一講”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得以鍛煉。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在每年學校的班級誦讀比賽中,我所帶的班級總是名列前茅。這都是平日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感取得的成效。
2.深度品讀
品讀重在一個“品”字。品讀是理解,品讀是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的魅力與韻味,筆者注重有效的語文課堂品讀。
例如,我在教學低年級《端午粽》這篇課文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引導孩子們回憶生活中和外婆在一起包粽子時的情景,老師也一起回憶講述著:每當想起和外婆在一起包粽子時的情景,我的心里總是暖暖的。外婆包著,我看著; 外婆煮著,我等著;我們吃著,她笑著。這一個個端午粽都飽含著外婆對我們深深地愛呀!孩子們聽著聽著沉默了,教室里安靜極了!我適時讓孩子們談一談生活中和外婆在一起時最難忘的時刻,然后讓他們帶著“感同身受”的體驗反復讀課文。孩子們讀著讀著,眼眶開始濕潤了。是的,學生帶著情感地去讀,他們的情感才會涌動起來。品讀既可以給學生帶來情感的交流,還可以帶來愉悅與美感。
課堂上,怎樣讓讀啟思,也是體現(xiàn)有效品讀的一個關(guān)鍵。我在教學《長城》這篇課文時,要讓孩子們充分感受長城的雄偉與壯觀,就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長城凝聚著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在全班贊嘆地齊讀“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之時,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說:“老師,長城雖然雄偉壯觀,但據(jù)史書介紹,當時秦始皇修建長城時殘酷且暴虐,壓迫人民,壓榨勞動力,有許多勞動人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修建過程中不少人被活活地累死、餓死,我還閱讀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那你認為這長城應不應該修建?值不值得修建?”這真是語出驚人!我馬上抓住契機組織學生就這一個話題展開交流,學生的討論有贊同的,也有的反對的,都陳述得有理有據(jù),分析得失,權(quán)衡利弊。見此情景,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欣慰,因為孩子們開始對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對事物本質(zhì)有了自己的判斷,對偉大歷史背后隱藏的苦難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認識,這是他們自我意識的提高,也是個人精神的提升。語文課堂只有這樣深度地品讀,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的。
二、情感體驗是訓練朗讀的重要手段
現(xiàn)在都追求有效教學的語文課堂,如何在課堂上提高“讀”的有效性,成為大家共同關(guān)注的話題。我們知道一篇文字可以有許多落腳點,下面結(jié)合我的一些教學課例談一談。
1.字字有情,讓學生從每一個字中體驗作者的情感
可以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本身就是朗讀的訓練。要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應該是“字”的訓練。例如《荷花》中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边@一句中,“冒”字用得非常傳神,作者為什么用“冒”字,而不用“長”“伸”“鉆”?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悟出荷花姿態(tài)的挺拔美麗、羞澀靈動。那么“冒”我們還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什么地方用“冒”更準確?從而拓展延伸理解“鉆、探、露”等字的異同之處,以及明白一個字也可以承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又如我在執(zhí)教《小英雄雨來》時,課文中有一個句子:“雨來從口袋里掏出課本,這是土紙油印的,軟鼓囊囊的。雨來怕揉壞了,向媽媽要了一塊紅布,包了個書皮。”我扣住一個“包”進行語言文字的設計:你認為句子中哪個字用得好?(包)我接著追問:那從這個“包”字,你能體會到雨來怎樣的情感?有的孩子說:“體現(xiàn)了雨來對課本的愛護?!庇械暮⒆诱f:“這個‘包’字體現(xiàn)了雨來熱愛學習的好品質(zhì)?!庇械恼f:“這個‘包’字體現(xiàn)了雨來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的珍惜。”還有的孩子說:“體會到了雨來心中的愛國情懷?!睂W生各抒己見,從而理解這一“包”字,包出的是雨來對語文課本滿滿的喜愛與濃濃的珍視,是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以及他心中深沉的愛國情懷……字字有情,讓學生從每一個字中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
2.詞詞有意,讓學生在每個詞中觸摸到作者的情感
高爾基說:“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辭的準確和響亮動聽而產(chǎn)生出來的?!笨梢?,好的詞語通常具有扣人心弦的魅力。
在閱讀課上抓住關(guān)鍵詞品析課文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如我在執(zhí)教老舍先生的《貓》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個句子“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蔽覇柡⒆觽儯骸靶∶坊ㄊ鞘裁匆馑??”在孩子們充分理解了“小梅花”的意思之后,我提出質(zhì)疑:明明是貓在稿紙上踩了難看的腳印,為什么作者卻把難看的腳印說成是好看的小梅花呢?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悟出老舍先生“愛貓”的情結(jié)。
文章中還有一句話是“它們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和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我扣住“不哭”一詞發(fā)問:貓會哭嗎?誰才會哭?讓孩子們體會把“小貓”當作“孩子”來看待的擬人寫法,引導學生感悟老舍先生對剛滿月的小貓的喜愛之情,從而明白這就是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我適時引導:這就是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一個“小梅花”,一個“不哭”, 就把他對貓的情感表露無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剖析詞語,透視作者的內(nèi)心,還可以通過咀嚼詞語,明白作者遣詞的匠心。
因此,文章中生動形象的詞,我們決不能視而不見,應該抓住契機,讓學生反復品味,培養(yǎng)語感。詞詞有意,讓學生在每個詞中觸摸到作者的情感。
3.句句生輝,讓學生在句子的賞析中發(fā)展語感
語文課堂上,有了對字、詞的反復推敲,如何推進句子的有效訓練,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關(guān)鍵。課文中有許多句式,是學生寫話訓練的一個模型,學生一旦啟動思維,“現(xiàn)買現(xiàn)賣”便能寫出好句子。因此,適當挖掘文本內(nèi)涵,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經(jīng)典句式進行賞析遷移、仿說仿寫,也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我在教學《麻雀》一課,文中這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筆者有意識地進行這樣的語言訓練:同學們,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你從中可以感受到或是體會到什么?孩子們經(jīng)過思考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感受到了老麻雀落下的速度快;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急切心情;體會到了老麻雀的愛子心切。老師接著問:那誰能用“像……似的”寫一句話,來表達人的某種心情嗎?孩子們寫的句子更是精彩紛呈:他考試很差,放學回家,走路慢吞吞,像一只蝸牛似的;賽場上,他像離弦的箭似的沖向終點。
又比如在執(zhí)教老舍先生的《貓》一課中,我做了如下句子訓練的設計:
師:孩子們,課文當中有一句話,老舍先生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它體現(xiàn)了老舍先生對這只貪玩的貓的態(tài)度,誰找到了?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生:我找到了,是“吧,呀,呢”。
師:現(xiàn)在老師去掉這三個語氣詞,你們比較著讀讀,放開聲音讀讀。(出示兩個句子,比較讀)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
師:那你讀懂了這三個語氣詞表達的是老舍對貓怎樣的情感呢?
生:我體會到了老舍先生很喜歡這只貓。
師:你真棒。透過三個語氣詞品出老舍先生內(nèi)心的情感,了不起。連用的三個語氣詞,傳遞的是老舍先生對貓喜愛的情感。那你能不能學習這寫法,用上類似的語氣詞來描寫一種小動物,表達你對他的喜愛之情呢?(學生仿寫,師生評價)
教師要適時抓住句子進行訓練,使句子生輝,讓學生在每個句子的賞析遷移中發(fā)展語感!
三、積累語言是朗讀訓練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
1.課內(nèi)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朗讀及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梢哉f沒有積累,就談不上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也絕不可能有良好的語感。語言的積累只有厚積了,才能薄發(fā)。課堂是學生最直接汲取語言能量的空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上課專心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會優(yōu)于其他孩子,他的語言積累也會豐富于其他孩子。所以,積累語言,學生“聽課”的功夫要做足。當然,我們老師“備課”的功課也要做足,只有備足,才能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幫助。
2.課外閱讀
除了課內(nèi)閱讀,課外的廣泛閱讀也是發(fā)展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感是一種語言素養(yǎng),是長期語言訓練而養(yǎng)成的一種語言文字感受的能力,因此,沒有大量閱讀,語文素養(yǎng)、語感水平是很難提高的。所以在課外,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兒童文學、文學名著、優(yōu)秀古詩文等經(jīng)典作品都是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這是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總之,千里之行始于“讀”,我知道,訓練學生的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實現(xiàn)的,它貴在堅持。讓我們一直向前走,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尋找一條新語文之路,為我們迎來語文教育的另一片晴空。
【參考文獻】
[1]安慧麗.切實抓好語感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
[2]楊繼世.語感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