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怡
【摘要】語文學習任務群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條件?;谛抡n標,語文教學應當主要通過學習任務群的形態(tài)來呈現。而單元教學與此契合,它能夠以各年段的學習任務為依據來確立每單元特有的學習主題,并且基于此設計的實踐活動在邏輯上具有關聯(lián)性。基于此,通過實踐,對小學語文單元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策略
《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教師教學用書(語文)》指出,教科書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不僅加強了年段與年段、冊與冊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體現由簡至難、循序漸進的發(fā)展梯度,還使單元內部的橫向聯(lián)系加強了,使各板塊的內容形成合力,學生的發(fā)展進而得到穩(wěn)步提升。[1]單元各部分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配合,使每個單元形成一個系統(tǒng)。
所以,無論從教材的編寫還是根據課標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單元整體教學為依托。筆者以此為切入點,研讀教材,深入探究,在實踐中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探索。
一、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基于課程標準,把一個單元的學習看作一個整體。圍繞著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依據單元教材不同的特點,使語文要素轉化成具有操作性的閱讀或習作方法,對人文主題進行思考,從而豐富思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策略
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凌絕頂,覽眾山”,將單元整體教學以“單元整體育人”為教學起點,采用統(tǒng)一的單元整體教學思想,以情境化的單元教學任務構建起整個單元的教學框架和板塊,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1.研讀教材,解讀單元目標
要讓單元教學更整體化,在備課之前老師就需要研讀整個單元乃至整本教材,知道本單元的構成,準確把握好每個知識點,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研讀完教材后,才能進行單元目標的解讀。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田園生活”,用“純樸的鄉(xiāng)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作為提示。將“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目標。在文學作品中,“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對周圍事物、人生、世界等的理解和看法,通常表現為愛恨懼惡、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受。所謂“關鍵語句”,在本單元中,是指特別能夠表達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能點明中心思想,在文中反復出現提示下文的過渡句,也可以是表現對事物喜愛和贊美的句子。
2.設計教學,滲透單元目標
單元的目標是統(tǒng)一的,而每篇課文的文本內容、寫作風格與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老師依據不同的文本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步驟來滲透單元目標。老師要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為基礎,圍繞單元主題,搭建一個具有整體性和結構化特征的單元整體教學框架。
(1)抓住內部聯(lián)系點,前后結合。鐘啟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發(fā)展:挑戰(zhàn)與課題》中提出:“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師教育活動中,單元設計處于最關鍵的地位。單元整體教學的劃分依據不僅僅是從文本的內容來看,更多的是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整合不同的目標、情境、任務和內容各個方面?!保?]所以,教師要抓住文章內部的各個聯(lián)系點,前后結合進行教學。比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鄉(xiāng)下人家》語言生動形象,抓住鄉(xiāng)村景物的重要特點進行細膩描寫。在教學時,始終緊扣“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边@一關鍵句,引導學生感受鄉(xiāng)村的獨特與美好,從而初步體會作者表達的對鄉(xiāng)下人家喜愛的思想感情。在課文《天窗》中反復出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這句話,可見反復出現的這句話就是本文的關鍵語句。教學中,緊扣這句話,結合具體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和聯(lián)系生活經驗等方法初步體會,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在教學這兩篇課文時,前后聯(lián)系,通過“尋找關鍵句—品讀關鍵句”的聯(lián)系點進行學習。
在單元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章內涵之余,要啟發(fā)引導學生總結課文的相似之處,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學習。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其中的精讀課文要學習“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而略讀課文則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借助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教師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后,再來談體會。因此學習略讀課文《三月桃花水》時,筆者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找到課文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這篇課文雖然是略讀課文,但作為一個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教學時可以對前面幾篇課文進行學習方法上的總結,在比較中學習。
(2)構建外部聯(lián)系點,拓展延伸。①勾連相似文本。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每一個單元、每一冊語文書看似獨立,實則在學科知識上有很深的關聯(lián)。教師可以依托學情勾連學過的類似文本,形成組塊,以鞏固單元教學讓實施單元教學后的學習更加集中與高效。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圍繞單元目標“體會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寫出景物的變化”,依據課文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適當的勾連與拓展。在教學課文《鳥的天堂》中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部分的內容,勾連四年級時學過的課文《觀潮》當中的經典語段。在學習表現景物的動態(tài)之美時,嘗試從多個角度來描寫,這些描寫角度可以是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的,從而體會到了這種表達方法上的關聯(lián)融合之美。
除了與課文文本的勾連,還可以合理地運用課本后的“閱讀鏈接”。“閱讀鏈接”里的內容可以是對寫作背景的介紹,對作家生平事跡的介紹、作家其他作品的片段或是具有相同主題的文本,旨在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深化本單元的主題,更好地幫助學生達成單元目標,所以在教學時是不可忽視的。在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圓明園的毀滅》后,就有“閱讀鏈接”《七子之歌》(節(jié)選)及《和平宣言》(節(jié)選)?!鞍压残阅贸鰜碜霰容^,容易讓學生深入體會人文主題?!睂W習完課文后,同學們都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疾首,筆者此時引入“閱讀鏈接”中的內容,結合“閱讀鏈接”整合本單元的課文,通過反復朗讀,加深理解,從而升華感情,很好地契合了本單元“家國情懷”的主題。又如學習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桂花雨》后知道作者通過描寫兒時的桂花雨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接著勾連“閱讀鏈接”里《留予他年說夢痕》部分內容,通過品讀作者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句子“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xiāng),我若能不再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感受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不僅達成了本單元“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的單元目標,更了解了可以通過抒情句來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達到了拓展延伸。
②注重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教學的過程不是老師一味地教,學生一味地學,而是要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落到實處。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實踐活動,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教授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筆者布置了制作《牛郎織女》連環(huán)畫的作業(yè)任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繪畫及撰寫重要的故事情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高質量地完成了這次作業(yè),同時也為達成本單元“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的學習目標進行了嘗試與練習。
三、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成效
單元整體教學使教學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整個單元的課文圍繞著一個目標漸進式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單元中的口語交際與語文園地、習作形成一個整體的設計,使學生在聽說讀寫中,提高各項能力,并對單元目標也有了深刻的認知。
在開展單元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就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研讀,對單元目標進行解讀。然后依據教材的不同特點緊扣單元目標來教學,在每篇課文之間構建內在聯(lián)系,并對其進行模塊式整合,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快速掌握知識,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并對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性展開思考,以此來掌握知識點的應用。因此,單元教學相比單篇教學,教學結構更加優(yōu)化。
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傳授了知識,還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落到實處。要想取得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效,還需要老師淵博的知識積淀、對整體內容的把握,這樣才能在更大的語文學習范疇里,做到游刃有余,化繁為簡。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教師教學用書(語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發(fā)展:挑戰(zhàn)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