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提 要: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它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整個進程,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之一,列于“六個堅持”之首。新時代,人民至上主要體現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推動國家發(fā)展;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輝煌成就,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現在又開啟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積極推動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新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黨堅持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最根本的是堅持了人民至上的立場和邏輯。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之一。深入研究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全過程的根本立場,對于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產生、發(fā)展的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雹倭暯剑骸渡钊雽W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求是》,2010 年第7 期。立場問題的實質,是為什么人的問題,是站在哪一邊、以什么為立足點的問題。人民立場、工人階級立場、共產黨人立場之間的關系,是由人民、工人階級、共產黨人之間的關系決定的。人民立場、工人階級立場、共產黨人立場根本是一致的,因為“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②《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年版,第432 頁。共產黨人能夠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利益。隨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同時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這種科學世界觀為人民實現自由和解放提供了理論指導,為人類進步指明了方向,具有謀求全人類幸福的終極關懷。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就是人民大眾的立場。就是為實現人類的解放而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改變人民命運,求得人民解放的理論。如何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是社會歷史觀的重大問題。同歷史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相對立,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第一次徹底解決了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歷史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對于推動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87 頁。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資本主義造成人的悲慘命運基礎上,提出了未來社會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理想目標。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價值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22 頁。。無產階級解放了,無產階級實現了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才能實現。所以,馬克思、恩格斯畢生都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而奮斗。
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列寧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站在人民立場、捍衛(wèi)人民利益的理論,并把它運用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實踐中,使其成為現實。列寧指出:“哪里有群眾,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雹荨读袑幦罚ǖ谌啪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33 頁。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8、17 頁。人民立場成為了馬克思主義200 余年來蓬勃發(fā)展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雹吡暯剑骸对诩o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8、17 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六個堅持”之一。守正,就是要繼承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重要的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堅持為了人民利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價值目標。創(chuàng)新,就是要堅持人民立場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整個發(fā)展歷程,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過程。人民立場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整個過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起,黨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為國家的獨立、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而不懈斗爭。毛澤東強調,“真正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應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學地分析中國的實際問題,找出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①《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14、848、1031、899 頁。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②《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14、848、1031、899 頁。,“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覀兊牡谝粋€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③《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67 頁。。黨的七大將“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④《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35 頁。寫入黨章,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不僅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還強調發(fā)揮人民主體性的重要性。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雹荨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14、848、1031、899 頁。毛澤東的人民立場也體現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路線之中。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并強調“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14、848、1031、899 頁。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課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證。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和巨大實踐成就,為在新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窮落后,走上富裕的道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重大課題,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立場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之中,鄧小平理論以經濟建設為重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把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作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把共同富裕看成是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fā)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fā)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⑦《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63 頁。。鄧小平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他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⑧《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 (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1350 頁。改革開放的初期,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些判斷都離不開人民這個主體。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解決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課題,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和黨的建設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江澤民指出:“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①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21 頁。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推向21 世紀的偉大實踐中,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堅定捍衛(wèi)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課題,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在實踐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在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開啟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xù)前進。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都提出了許多原創(chuàng)性、標志性、引領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原創(chuàng)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明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堅持人民至上,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在實踐中貫徹和落實人民至上,要關注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強調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正式提了出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出“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十個方面寶貴歷史經驗之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概括為“十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笆畟€明確”其中一個就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①《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24 頁。。這個“明確”鮮明地強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價值導向?!笆膫€堅持”其中兩個堅持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這是堅持人民至上的主要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理解好和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首要任務就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至上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為人民是目的,一切為了人民;人民是主體,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根基,執(zhí)政扎根于人民;人民是尺度,人民評價至上。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雹凇妒舜笠詠碇匾墨I選編》 (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年版,第168 頁。人民至上理念四個方面的內容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中,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價值立場和價值導向。
首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至上理念的第一個內涵就是人民是目的,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什么人”的問題。2012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提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又提出:“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雹哿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 年10 月26 日。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至上理念貫穿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中,貫穿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逐步解決的過程之中,貫穿于實現高質量的發(fā)展之中。我們黨采取強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進入新時代10 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改善,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800 元增加到85698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 元增加到36883 元。當前,我們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 年10 月26 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其次,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推動國家發(fā)展。人民至上的另一個內涵就是人民是主體,一切依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敢于突進深水區(qū),沖破各種思想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凸顯了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人民至上理念。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主要體現在:一是在實踐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提出和推進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使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完善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民主實踐。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就是不僅將民主落實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國家管理權力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而且將民主貫徹在為民造福的執(zhí)政過程之中,貫徹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中。二是在實踐中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充分激發(f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偉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從根本上說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群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經驗,反映了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只要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fā)出來,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中國式現代化只有通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一定能實現。
最后,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人民至上包含的內涵還有人民是根基,執(zhí)政扎根于人民;人民是尺度,人民評價至上。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為什么能的根本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就是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中重要的是堅持人民的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興國的最大底氣,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雹佟读暯秸勚螄碚罚ǖ诙恚本和馕某霭嫔?,2017 年版,第40、40 頁。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皥猿植煌跣?、繼續(xù)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yè)推向前進?!雹凇读暯秸勚螄碚罚ǖ诙恚?,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40、40 頁。人民也是黨的領導和工作好壞的評判者。我們始終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142 頁。。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在完成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至上,著力解決我國發(fā)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未來新征程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尤其要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guī)范體系,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堅持以嚴的總基調強化正風肅紀。中國共產黨要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xù)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重要的一點在于它的人民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強調,要在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要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概括為“六個堅持”,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tǒng)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首先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chuàng)造、集中人民智慧。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從群眾中來,要到群眾中去。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不竭源泉。我們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進程中,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chuàng)造,形成廣大人民群眾認同的理論,形成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堅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站穩(wěn)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奮斗總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斗開辟出來的,是符合人民愿望、尊重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我們對這一理論、這一創(chuàng)造,要有堅定的自信。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順應人民的新期盼、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就是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著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針和路線,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各種辦法加以解決,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當前,我們還面臨許多的困難和難題,如: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高質量發(fā)展和科技創(chuàng)新還有待進一步推進,這就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凝聚中國力量,繼續(xù)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發(fā)展,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持胸懷天下,就是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而斗爭。就是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關切的問題,積極吸收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回應人民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形成與時俱進的重大理論成果,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綜上,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以科學的態(tài)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順應實踐發(fā)展,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推進新的偉大實踐。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6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