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妙可
中國人自古就對月亮寄托了神秘的想象和美好的向往。中秋時節(jié),月亮又大又圓。畫家們舉頭望月,詩情畫意油然而發(fā)。畫里的中秋,既有花好月圓的熱鬧,也有樽前月下的清雅。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愿月圓人長久,天涯共舉杯。
《月下把杯圖》傳為南宋馬遠所作,描繪了中秋佳節(jié)故人相逢的場景。明月清輝下,畫中主人正處在寂寥情緒之中,這時多年不見的遠方好友佳節(jié)忽然來訪,主人面如春風,執(zhí)杯起身相迎。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備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臺階上的半隱侍琴文童。月下空曠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靜謐,好友相見,怎可辜負這良辰和美酒,正是“相逢幸遇佳時節(jié),月下花前且把杯”。
《瑤臺步月圖》為南宋陳清波所畫,描繪了仕女在中秋佳節(jié)登臺拜月和賞月的情境。畫中明月高懸,祥云繞月,桌上花觚插滿丹桂。右側(cè)的瑤臺上,五位女子錯落而立,她們或手端供品,或舉杯許愿。在宋代,賞月和拜月是中秋節(jié)的重要活動,女性常通過月亮表達內(nèi)心的孤寂與相思,也會借拜月許下美好的愿望。也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便是她們的心中所盼。
在古代,浙江一帶中秋除了賞月以外,觀潮可謂另一盛事。《月夜看潮圖》為南宋李嵩所繪,是一幅典型的表現(xiàn)中秋聚會的小品山水畫,描寫了南宋時臨安(今杭州)中秋夜觀海潮的情景。整個畫面沒有擁擠的車水馬龍,也沒有喧鬧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遠山江帆、月影銀濤和卷涌而來的浪潮,呈現(xiàn)出一派家人團圓、祥和愜意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