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貴州省黃平民族中學
班主任是高中生學習與生活的指導者與引路人。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班主任要明確自身在班級管理中承擔的責任,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班級管理實踐,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對自身的學習、生活與行為進行規(guī)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但是,部分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整體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班級管理活動,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行為、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難以得到及時關注,師生關系相對疏離,影響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诖?,本文分析高中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中的主要問題,探究高中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有效路徑,以期為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
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與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難以認清自身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在學生管理中依舊存在“重管理,輕服務”傾向,主要以說教為主的批評教育,且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管理嚴肅化、機械化問題相對明顯。班主任管理理念與手段不夠人性化,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層次性需求,班主任的服務職能難以落實,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以及人際交往上的壓力難以得到有效緩解,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為了保障班級管理成效,班主任應在“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導下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但是,部分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并未分析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與規(guī)律,對學生差異性關注不足,在班級管理難以做到分層分類管理,導致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fā)展需要難以得到關注。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實時高效的溝通反饋渠道,學生僅能夠被動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安排,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不高,班主任難以獲取真實、全面的管理成效反饋,班級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影響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有效的班級管理應保障內容的全面性,確保班主任能夠通過班級關系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影響與塑造,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但是,部分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注重健全、完善班級管理的內容體系,班級管理存在內容不全、層次不清的問題。在內容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部分班主任并未從學習、生活、行為、心理健康等層面對其進行全面關注,且存在重視學習成績與班級紀律的傾向,忽視心理品質、心理潛能、心理素質等方面管理。這種管理內容窄化、管理力度不均的情況,導致教師難以成為學生成長與發(fā)展路上的指導者與引路人,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夠顯著提升班級管理成效,推動先進班級理念的有效落實。但是,部分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管理手段單一、固化的問題,在班級管理中重視硬管理、輕視軟管理,僅僅注重建設班級管理制度與規(guī)則用以規(guī)范學生言行,對情感、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關注不足。教師難以用平等的視角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注重班級文化建設,難以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這樣一來,學生也難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自我管理、自我塑造的意識,班級管理成效不理想,難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與高中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使學生能夠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高中班主任應自覺將學生發(fā)展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路上的指導者與引路人,承擔教學、管理、服務等多重職能。要想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班主任需清晰認識自身承擔的管理服務職能,主動轉變“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推動班級管理從“指責說教的批評教育”向“以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轉變,使班主任能夠切實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在革新班級管理理念的過程中,一方面,班主任需認識到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價值,將“師生融樂”作為班級管理的目標與方向,在班級管理中主動與學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與深度對話,保障班級管理的目標性與方向性;另一方面,班主任需明確自身承擔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在班級管理中自覺豐富管理內容,創(chuàng)新管理形式,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等進行關心,還要主動服務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需求。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關鍵期,為了保障班級管理成效,班主任應在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班級管理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與精細設計,提高班級管理的適宜性、針對性與合理性。
在班級管理中,一方面,班主任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與規(guī)律,在把握學生思維認知能力、心理特征、思想價值觀念、行為習慣整體特征的基礎上明確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將平等、尊重等理念滲透到班級管理活動中,滿足學生被尊重、被關注的需求,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提升學生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塑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班主任需明確高中階段學生在學生生活、學習習慣、交友、興趣愛好、心理狀態(tài)、家庭背景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性,在班級管理中堅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適宜的管理方式,能夠從學生具體情況出發(fā)對學生的行為、心理以及需求進行分析,充當好學生良師益友的形象,提高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依賴感,有效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為了保障班級管理的整體質量,班主任應自覺轉變班級管理內容不全、層次不清的問題,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狀況,推動全面影響與全方位塑造班級管理目標,以對學生的全面關注拉近師生距離,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在健全完善班級管理內容的過程中,班主任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堂管理、作業(yè)管理、考試管理等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約束與引導,增強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提升其自律能力;二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從日常起居、教室衛(wèi)生、飲食健康、運動健康等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助力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三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從學生個人儀表、禮儀、衛(wèi)生、舉止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能夠做到相互尊重、與人為善、真誠待人、理解寬容,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與教師進行平等、和諧的交流,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四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通過班級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學習、人際交往、個人發(fā)展等方面的挫折,有效處理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為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持。
軟管理與硬管理的有機結合在提升班級管理成效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能夠推動班級管理目標的有效落實,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高中班主任應綜合應用軟管理與硬管理,避免出現(xiàn)為了單純完成學校任務、為了紀律控制而單一應用硬管理的傾向。
在軟管理上,班主任需將情感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滲透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以“人本理念”為指導,主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在班級管理中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有效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健康生活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配合班級管理活動,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在硬管理上,教師需加強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并針對違紀情況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為各項班級管理活動的開展提供硬性制度支持,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緩解師生關系沖突。
此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會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因此為了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班主任應主動發(fā)揮自身的引導示范作用。班主任需主動規(guī)范自身言行,發(fā)揮自身的思想引導、行為示范以及輻射帶動作用,自覺轉變以“學生控制”為核心的管理主義傾向與行為主義傾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為了保障班級管理成效,班主任需推動民主管理模式的構建,使學生能夠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增強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責任感、參與感與主人翁意識,切實體會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艱辛與價值,促使學生自我約束,有效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在實施民主管理模式時,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建立民主選舉制度,使學生能夠參照選舉規(guī)范、規(guī)程等選舉管理人員,依托公開透明、全員參與、定期舉辦的民主選舉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班級管理機會,引導學生站在教師立場審視班級管理的價值,督促學生自我約束,有效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構建有效的溝通機制,暢通班級管理反饋渠道,既要從學生方面及時了解掌握班級管理情況的具體細節(jié),也要使學生能夠以“班級管理”為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工作,切實依托民主管理促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班級管理得到情緒調控、挫折承受與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提升,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在暢通師生溝通渠道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應用信息化交互平臺的匿名功能,使學生圍繞班級管理中的缺陷與不足暢所欲言,并引導學生提出針對性意見,有效凝聚集體智慧,形成師生協(xié)同管理合力,有效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高中普遍存在“家訪是班主任的分內事”的陳舊觀念,班級管理存在“單線化”的傾向,難以形成育人合力,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因此,班主任應創(chuàng)新家訪模式,主動構建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
其一,班主任需轉變家訪策略,提高家訪的主動性,避免“事后家訪”“亡羊補牢”等問題,轉變班主任“告狀者”的角色,在家訪中重點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并采取提希望、提建議、教方法的形式對學生管理與教育活動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家訪中獲取正向反饋,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切實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其二,班主任需主動豐富家訪內容,將家訪作為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渠道,在家訪中收集性情心態(tài)、行為習慣、健康狀況、理想追求、個性特長等信息,并關注學生的家庭成員組成、家庭經(jīng)濟情況以及家教家風等,以期不斷提高班級管理的針對性與適宜性,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其三,班主任需主動創(chuàng)新家校溝通形式,推動家校溝通聯(lián)系向雙向交流互動轉變,使班主任與家長能夠依托信息化軟件平臺進行在線溝通,提高家校聯(lián)系的便捷性、時效性與真實性,提升家訪整體質量。
總而言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能夠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成效,充分發(fā)揮班級管理規(guī)范學生學習、生活與行為的作用,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需主動革新班級管理理念,以問題為導向探究和諧師生構建的有效路徑,主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堅持用正確的班級管理理念指導實踐,明確自身承擔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在“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對班級管理的內容、手段與方法等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系統(tǒng)設計,切實關注到學生學習、生活、行為、心理健康狀況等方方面面;綜合應用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班級文化建設、民主管理以及家校協(xié)同管理,提升班級管理整體質效,有效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促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