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范永華 韓靜靜 張新煥 宋 曉*
1.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 山東泰安 271000;2.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 山東泰安 271000
內分泌科疾病種類繁多且復雜,涉及甲狀腺、垂體、腎上腺、下丘腦、性腺、甲狀旁腺等多個內分泌器官及激素變化與調節(jié),常見疾病有肥胖癥、糖尿病、骨質疏松、脂質代謝紊亂,教學內容繁重,且較為抽象難懂[1]。近些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與服務質量均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對于醫(yī)學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增高,各大醫(yī)學院校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豐富并創(chuàng)新醫(yī)學學科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注重醫(yī)學生實踐操作的培養(yǎng)。臨床見習教學作為醫(y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實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將理論與實際融合起來的能力的重要階段,可以說沒有臨床實踐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醫(yī)學人才。既往傳統(tǒng)授課法圍繞教師為中心,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很難系統(tǒng)講解理論知識,并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無法幫助其及時轉變自身角色,教學效果相對不佳[2-3]。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BL)是一種以臨床病例為基礎開展的全新教學模式,強調教學中以臨床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引導,以提高實習生案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4]。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內分泌科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接收的60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分析CBL應用效果。
本研究以2019年3月為研究對象選取起始時間,以2021年3月為截止時間,共納入60名內分泌科實習生,按照單雙號信封法分為觀察組(n=30)與對照組(n=30)。對照組中男生14名,占比46.7%;女生16名,占比53.3%;年齡20~23歲,平均21.63±0.89歲。觀察組中男生17名,占比56.7%;女生13名,占比43.3%;年齡20~24歲,平均21.77±1.0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講課為中心,按照教案講稿要求備課,采用大班全程灌輸方式講課。
觀察組實施CBL教學法,具體為:(1)由帶教老師整理內分泌科中常見病,從其中選擇典型病例,以病例為先導,首先由1位實習生匯報病例病史、輔助檢查、初步診斷及治療方案,之后由其他實習生進行補充,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尋找問題答案,最后由帶教老師匯總討論內容,給予正確指導。(2)帶教期間,由教師積極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帶教老師在討論會上圍繞臨床病例提出預設問題,由實習生靈活運用既往自己學過的理論知識,結合典型病例及其相關問題開展針對性地學習與思考,在得出答案后在小組內分享、討論,最終由小組代表發(fā)表本組得出的答案,由其他實習生針對某些發(fā)表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由提出答案的小組負責解答,可適當在課堂上開展辯論。教師在該過程中需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適時為實習生指明方向,針對性解答其難以回答的問題與疑惑,并完成歸納與總結。
(1)考核成績。結束學習后,對所有實習生進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30%)、病史采集(10%)、體格檢查(10%)、病歷書寫(10%)、實際操作技能(10%)、病例分析(30%),得分越高,實習生成績越好。(2)綜合能力。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學習興趣與積極性(10分)、自主學習能力(10分)、團隊合作能力(10分)、應變解決問題能力(10分)、歸納推理能力(10分)、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10分)、人際溝通交流能力(10分)、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能力(10分),得分與學習能力呈正比。(3)教學效果評價。由帶教老師向學生發(fā)放自制問卷,統(tǒng)計學生對該種教學模式是否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啟迪臨床思維、鞏固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氛圍的評價,每個項目均劃分為“是”“否”兩個選項。(4)實習生滿意度。評價實習生對于帶教內容實用性、先進性及教學靈活性的滿意度,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觀察組考核成績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考核成績對比分]
觀察組綜合能力評估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綜合能力評估對比分]
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實習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對比[n(%)]
觀察組實習生滿意度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實習生滿意度對比分]
內分泌系統(tǒng)包括內分泌腺,即臟器中內分泌組織或細胞,屬于內科學中重要章節(jié),相較于其他專業(yè),不僅涉及具體的知識內容,還包括了抽象知識內容,且疾病病理復雜多變,具有明顯的抽象性、特殊性,理解難度較高,這也對內分泌科醫(yī)生專業(yè)水平與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鑒于內分泌科實習時間并不長,一般約14天左右,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提高學生實習成效,獲得最大收益,成為內分泌科帶教老師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5]。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仍以教師或臨床醫(yī)生講授知識為主,該種教學模式多采取集中大班授課形式。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主要照顧大多數(shù)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雖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同期內培養(yǎng)大批學生,節(jié)省了教學資源,系統(tǒng)性與連續(xù)性較為突出,但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性不高,且教師過度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理論連續(xù)實踐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導致實習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均不理想,缺乏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知識、技能掌握不熟練,往往在醫(yī)學院畢業(yè)后或臨床實習很久后方可獨立完成臨床工作[6-7]。
CBL教學法首先給出客觀的、真實的、典型的、緊扣理論知識的病例,主題鮮明,并結合臨床問題融入提問、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帶著鮮活、生動的問題去思考。在教師引領下學生能夠主動地尋找、探索問題的答案,積極思考,有利于將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病例結合起來,難易適中,對實習生們具有較高的啟迪性,全程由學生自主完成,調動其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8]。此外,在分析病例期間,學生們也可通過小組討論不斷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不斷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鍛煉其溝通表達能力,提高綜合工作能力,有利于學生早日勝任工作崗位[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考核成績及綜合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施CBL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實習生對于內分泌科實習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綜合素質。經(jīng)分析:CBL教學法能夠在可控的環(huán)境中對實際案例進行選擇,使學生通過生動的病例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并加深理解,完成自主分析與決策工作;CBL教學法以實習生為主體,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啟發(fā)性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體會到未來工作中的真實行醫(yī)情景,保證自身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得到提高,為接下來的臨床實習打下堅實基礎[10];再者,通過小組討論、小組辯論方式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在小組討論、匯報問題過程中也會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聽取別人匯報時,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思路也會更開闊,通過與他人辯論也會使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掌握薄弱環(huán)節(jié)或病例分析不足之處,了解自己學習進度與情況,促進學生開展針對性自學活動,主動將課本知識轉變?yōu)閷嵺`技能,早日轉變自身角色,完美地融入醫(yī)生這一角色,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恰當?shù)爻洚斠龑д?了解每位實習生知識、技能實際掌握情況,及時解答學生不理解之處,提供針對性指導,循序往復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達到學生到院實習時預期目標,對于帶教老師的評價與滿意度提高[11]。此外,帶教老師自身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及很強的課堂控制能力,提前明確帶教學習中重難點,針對選擇的病例開展討論,在與學生討論期間也會使教師從中獲益,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水平,做到真正地教學相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及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施CBL教學法可明顯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工作的評價與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內分泌科教學中應用CBL教學法,可明顯提高實習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