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底撈受傷嚴重,九死一生。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想停業(yè),但疫情來了也沒有辦法。疫情期間,員工密集度很高,以前的組織架構無法應對特殊時期的安排,所以停業(yè)期間我們不得不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
但沒想到有了一些意外收獲。有半年時間公司高管都在思考,這時才發(fā)現,以前海底撈做的很多組織結構調整,都只是針對門店做得比較透徹,但在關聯公司、供應鏈管理方面,或者其他職能部門的組織架構都沒有做得很深。
通過這幾個月的靜心思考,我們對每一個部門都進行了梳理,把每個部門的組織架構真正落實了。
不停地開店,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堅信雙手改變命運,這是我們認可的一個價值觀,但想靠雙手改變命運并不容易。如果我們能在海底撈培養(yǎng)出一種大家憑借勞動就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每一個員工的繁榮和未來的話,我們愿意為之付出努力。
馬云畫過一個圖,三角形的中間是波浪,上面是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下面是組織、人、KPI(關鍵績效指標)以及企業(yè)文化。他說這個波浪就是大海,這個三角形就是冰山,冰山上海平面的東西大家都能看得見,不足為奇,但要想支撐冰山上面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取決于下面的組織能支撐多久,即下面要很強大。
我對此的理解是:冰山下面你的組織、人和KPI,以及企業(yè)文化是什么樣的模式,支撐了你是什么樣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也就是我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我1994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最初創(chuàng)業(yè)是因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結婚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開了一家有四張桌子的火鍋店。
那時候其實并不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業(yè),只知道當個體戶掙點錢。當時上班幾十、一百塊錢一個月就覺得很開心,結果發(fā)現擺個麻辣燙攤,一晚上就可以賺兩百塊錢,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但我卻因此陷入了一個怪圈。房子倒是買上了,但我身邊的大堂經理或者廚師長,他們還買不上,賺的錢都讓我買房子了,這讓我很內疚。為了讓他們也能買上房子,我得再開一家店,讓大堂經理或者廚師長去當店長,這樣他不就分得多一點了嗎?這是我最初的想法,也叫責任感吧。
但沒想到我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因為永遠都有人買不起房,一個店只能有一個店長買得起,我也不可能跟客人說,歡迎你到我們家吃飯,我們家員工都要買房子。所以,我只能不停地開新店,一路不停地開下去。這也和海底撈的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致吧。
穿越周期的秘密是不能同時愚蠢和貪婪
企業(yè)家和大多數人一樣,身上有很多缺點,最大的缺點有兩個。
一是貪婪。能成為企業(yè)家,肯定取得過一些成功,這些成功會讓你更“貪婪”,而且有時候我們會把這種貪婪包裝成一種理想。你要區(qū)分你是真正有理想,還是在包裝自己。當然,如果一點都不貪婪,好像也有問題。
二是愚蠢。因為大家都覺得你厲害,這會讓我們做出一些很愚蠢的決定。我們愚蠢地認為我們講的話都是正確的,流程制度都是正確的,員工都應該那么努力。如果你的企業(yè)規(guī)模足夠大,愚蠢點也沒關系,因為大到一定程度時規(guī)??梢詭湍阊谏w愚蠢。
如果一家企業(yè)倒閉了,或者沒能成功穿越周期,他必須同時犯兩個錯誤,又要貪婪,又要愚蠢,又貪婪又愚蠢。
你可以犯一個錯誤,可以貪婪,但不愚蠢;或者僅僅愚蠢,并不貪婪,這樣你就可以穿越周期。
我選合作伙伴只看三點
張磊在《價值》這本書里寫過一句話,“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則雖遠亦至,格局小則雖近亦阻?!边@句話說得特別好。
選合作伙伴格局很重要,我主要看三點:你是不是愛這個企業(yè),你是不是洞察人性,你的業(yè)務是不是熟練。
第一,你是不是愛這個企業(y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要員工愛海底撈,海底撈得先愛他,所以我肯定是從老員工里面選人。多年下來,海底撈怎么對你、你怎么對海底撈,從這些細節(jié)上就能夠觀察出你是不是愛這個企業(yè)。我選拔合作伙伴時這點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其他任何品質都重要。
第二,你是不是洞察人性。成為一個好的企業(yè)領導者,起碼要洞察人性。員工們怎么想?他們現在需要什么?將來還需要什么?如何滿足這些需求?選擇合作伙伴的過程中,洞察人性對我來說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第三,你的業(yè)務是不是熟練。開餐廳的,什么是毛肚,牛肉怎么擺你不能不清楚。
滿足這三個標準,已經是格局非常高的合作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