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林,李曼,謝永欣
龍巖市第二醫(yī)院血液風濕科,福建龍巖 364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表現(xiàn)以關節(jié)非化膿性炎癥為主。該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有關研究指出,20%患者在60歲以上發(fā)病,因此患者多見老年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老年患者對于非甾體類抗炎藥耐受性較差,且該類藥物療效并不理想,病情一旦發(fā)生反復,可能會引起患者關節(jié)功能障礙,甚至造成殘疾[2]。甲氨蝶呤目前是臨床上用來改善患者病情的抗風濕藥物,該藥的治療原理為抑制體內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活性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但起效較慢,也存在一定的藥物不良反應[3]。艾拉莫德是一種新型抗風濕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免疫應答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表達,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4]。本研究隨機選擇2020年6月—2022年6月龍巖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艾拉莫德輔助甲氨蝶呤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64~81歲,平均(73.37±4.59)歲;病程9個月~23年,平均(12.54±2.48)年。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3~79歲,平均(73.43±4.61)歲;病程8個月~24年,平均(12.47±2.4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年齡>60歲;②接受治療前3個月患者未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者;②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對本研究用藥禁忌者。
對照組接受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H19983205;規(guī)格:2.5 mg)治療,用法用量如下:甲氨蝶呤片用藥第1個月,服用1次/周,10 mg/次;1個月后,增加劑量至1次/周,12.5 mg/次,連續(xù)治療6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入艾拉莫德片(國藥準字H20110084;規(guī)格:25 mg)治療。用法用量如下:艾拉莫德片口服,2次/d,25 mg/次,連續(xù)治療6個月。
①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包括患者關節(jié)疼痛數(shù)、關節(jié)腫脹數(shù)、晨僵時間、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水平。
②對比兩組骨代謝水平。采集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血清總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serum total type Ⅰ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 TPⅠNP)水平。
③對比兩組血清相關炎癥指標。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
④對比兩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脫發(fā)、腹脹腹痛、食欲減退、白細胞減少等。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關節(jié)疼痛數(shù)、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數(shù)及R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關節(jié)疼痛數(shù)、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數(shù)及RF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關節(jié)疼痛數(shù)(個)治療前25.31±4.36 25.02±4.28 0.368 0.714治療后3.85±1.29 6.74±2.03 9.307<0.001晨僵時間(min)治療前84.31±7.21 83.72±7.18 0.449 0.654治療后16.85±5.43 27.24±5.87 10.065<0.001關節(jié)腫脹數(shù)(個)治療前18.61±3.25 18.82±3.43 0.344 0.731治療后3.05±0.49 4.71±1.32 9.132<0.001 RF(IU/mL)治療前132.31±10.94 133.32±11.78 0.487 0.627治療后36.85±4.29 47.21±5.33 11.729<0.001
治療前,兩組TPⅠ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PⅠN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水平比較[(),ng/mL]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水平比較[(),ng/mL]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治療前26.15±4.78 25.93±4.57 0.258 0.797治療后43.25±4.49 37.12±4.12 7.792<0.001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IL-6、ES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相關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相關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CRP(mg/L)治療前42.57±7.64 41.85±7.73 0.513 0.609治療后11.57±3.37 17.95±4.78 8.450<0.001 IL-6(pg/mL)治療前24.85±4.21 24.32±4.18 0.692 0.490治療后7.21±2.35 13.85±3.42 12.395<0.001 ESR(mm/h)治療前79.54±14.21 78.94±13.83 0.234 0.815治療后15.57±3.36 31.76±5.62 19.153<0.00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6.67%、1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人體傷害較大,有慢性、對稱的特點,且病因不明確,影響指間、掌指、手腕各關節(jié),極易造成患者多種不良癥狀,甚至致殘,失去勞動能力[5]。根據(jù)以往研究資料顯示,該病患者引起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在于骨破壞,進而引起破骨加強以及成骨受到抑制,造成骨重建受到抑制[6]。該病治療難度較大,患者一旦患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早期接受積極治療后,患者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和緩解,引起關節(jié)畸形概率較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案不合理,可能會引起關節(jié)變形、強直,累及患者頸椎及臟器血管[7]。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關節(jié)疼痛數(shù)、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脹數(shù)及R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艾拉莫德輔助甲氨蝶呤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效果較為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PⅠN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患者骨代謝水平。其原因在于甲氨蝶呤具有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滯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功效,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該藥物還可對關節(jié)滑膜的炎癥和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對于疾病對骨關節(jié)的破壞起到延緩作用;但甲氨蝶呤的缺點是存在一定復發(fā)概率,且起效慢,不良反應多[8-9]。觀察組引入艾拉莫德聯(lián)合治療,該藥可抑制滑膜因子的分泌與釋放,加速成骨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的表達和成骨細胞的分化,升高TPⅠNP水平,逐步恢復關節(jié)損傷。兩藥聯(lián)合可以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治療效果疊加,明顯縮短了癥狀緩解時間,降低破骨細胞與纖維樣細胞的活性,改善了關節(jié)的功能[10]。此外,與艾拉莫德對于核因子-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有關,該藥可以有效抑制B細胞的功能,減少免疫球蛋白生成,從而緩解關節(jié)疼痛和關節(jié)腫脹程度,縮短晨僵時間[11]。
有研究結果顯示,炎癥因子水平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情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炎癥因子水平的提高,會引起破骨細胞活化并產生增殖,進一步刺激其分泌酸性蛋白水解酶,造成骨基質降解加重以及活性物質的聚集,引起病情的進一步進展[12]。不僅如此,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會引起患者心功能損害,長此以往,大量的血管新生活性分子會為滑膜細胞的增殖提供營養(yǎng),引起滑膜細胞的增生,反作用于炎癥因子,造成炎癥因子的持續(xù)釋放[13]。白細胞介素是一類促炎因子,在加重炎癥反應方面有明顯作用,可以刺激破骨細胞的增殖與分化,進而促進骨吸收的發(fā)生[14-15]。對于患者心功能受損的現(xiàn)象,與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失衡相關。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RP、IL-6、ES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癥指標水平。原因在于艾拉莫德在抑制機體花生四烯酸的級聯(lián)反應方面具有良好表現(xiàn),可以有效降低前列腺素E2的水平,有助于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功能的提升,降低炎癥指標水平[16-17]。本研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6.67%、1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在于,甲氨蝶呤口服吸收良好,少部分經(jīng)過肝臟、胃腸道代謝,大部分經(jīng)腎代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狀況,此藥物在老年患者體內的代謝緩慢,可能會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從結果可知,增加艾拉莫德也不會額外增加用藥風險,說明艾拉莫德的安全性良好。在毛行子等[18]的研究中,A組和B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20%、14.6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5,P>0.05),與本研究結論一致,充分說明了聯(lián)合用藥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艾拉莫德輔助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效果理想,顯著改善各項臨床指標,改善骨代謝和降低炎癥指標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