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笑仙,楊清成,張建剛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 安陽 455000)
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是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心臟病[1-2]。2018年我國居民因腦血管病致死比率超過20%;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約155/10萬。其中急性腦出血是一種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腦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腦出血后會陸續(xù)引起機體病理性反應,包括血腫擴大、腦水腫、腦血流量減少、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改變等。證據(jù)表明,腦出血后多種酶活性改變,其代謝產(chǎn)物可參與腦卒中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腦卒中的病理生理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屬正五聚蛋白家族成員,是一種典型的急性期蛋白,是體液免疫的重要成分,并且其水平與腦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相關(guān)性[4]。陷窩蛋白1(caveolin 1,Cav-1)是陷窩的主要結(jié)構(gòu)成分,在信號傳導、膽固醇運輸、細胞內(nèi)吞、腫瘤發(fā)生中發(fā)揮作用,其水平與出血疾病相關(guān)[5]。然而,血清中PTX3和Cav-1在急性腦出血中的水平以及其與病情預后的關(guān)系尚不明確?;诖?本研究擬探討血清PTX3、Cav-1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guān)系。
納入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在安陽市人民醫(yī)院住院的10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病例組。納入標準:(1)符合2014年中國腦血管學術(shù)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6],并經(jīng)顱腦CT檢查確診;(2)首次出現(xiàn)腦出血癥狀;(3)入院前24 h內(nèi)發(fā)病。排除標準:(1)既往有腦血管病史;(2)腦出血癥狀持續(xù)24 h以上;(3)2周內(nèi)曾患有感染性疾病;(4)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5)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本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另選取同期于醫(yī)院體檢的無心腦血管疾病、炎癥性疾病的志愿者100例作為對照組。病例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納入此次分析。
1.2.1影像學檢查
入院當天和第3天對所有腦出血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利用機器軟件測算腦實質(zhì)內(nèi)血腫體積和血腫周圍水腫體積。血腫體積為0.5乘以血腫層面數(shù)乘以血腫的最大長徑乘以長徑垂直截斷面的直徑。依據(jù)血腫體積判定出血量:大量出血,血腫量>40 mL;中量出血,血腫量20~40 mL;少量出血,血腫量<20 mL。
1.2.2指標檢測
采集病例組和對照組外周靜脈血15 mL,4 ℃靜止過夜后以3 000g的離心力離心60 min,收集上清即為血清,保存于液氮中。使用上海澤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PTX3 ELISA試劑盒(貨號ZY62482H)和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Cav-1 ELISA試劑盒(貨號XY-E80245H)分別檢測血清中PTX3和Cav-1水平。
1.2.3隨訪
治療3個月后進行門診復查,評估患者預后情況。
1.2.4病情嚴重程度劃分
采用斯堪的納維亞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7]對患者病情分類:重型27例(31~45分),中型34例(16~30分),輕型47例(0~15分)。觀察項目:(1)意識,分值0~9分;(2)水平凝視功能,分值0~4分;(3)面肌,分值0~2分;(4)言語,分值0~6分;(5)上肢肌力,分值0~6分;(6)手肌力,分值0~6分;(7)下肢肌力,分值0~6分;(8)步行能力,分值0~6分。
1.2.5患者預后情況評估
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8]對患者預后進行評估,評分等級:(1)恢復良好恢復正常生活,盡管有輕度缺陷,5分;(2)輕度殘疾殘疾但可獨立生活,能在保護下工作,4分;(3)重度殘疾清醒、殘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3分;(4)植物生存僅有最小反應,2分;(5)死亡,1分。預后良好為GOS評分>4分,預后不良為GOS評分≤4分。
病例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病例組血清PTX3、Cav-1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PTX3、Cav-1水平比較
隨著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增加,其血清PTX3、Cav-1水平也逐漸升高(P<0.05)。見表3。
表3 不同嚴重程度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比較
病例組中少量出血59例,中量出血26例,大量出血23例。隨著出血量的增加,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也逐漸升高(P<0.05)。見表4。
表4 不同出血量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比較
預后良好患者的血清PTX3、Cav-1水平低于預后不良患者(P<0.05)。見表5。
表5 不同預后情況的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比較
相關(guān)分析顯示,血清PTX3、Cav-1水平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P<0.05),與患者預后呈負相關(guān)(P<0.05)。見表6。
表6 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guān)性分析
血清PTX3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675,最佳截斷值為3.15 μg·L-1,靈敏度為74.69%,特異度為70.83%;血清Cav-1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AUC為0.741,最佳截斷值為18.50 μg·L-1,靈敏度為84.33%,特異度為81.94%。見表7。
表7 血清PTX3、Cav-1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急性腦出血是腦卒中的主要類型,發(fā)展迅速且病情危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證實,急性腦出血如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會繼發(fā)形成血腫,造成機體應激反應分泌各種炎癥因子,進一步加重機體損傷并加快腦出血的病理過程,嚴重時可導致器官功能損害,造成患者死亡[9]。腦出血損害程度的定量評估及預后的早期評估一直是臨床研究重點,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應用特異性生物標志物評估腦損傷的程度[10]。
PTX3與C反應蛋白屬于同一家族,可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11]。當機體感染或出現(xiàn)病變時,人體循環(huán)中的PTX3水平會升高[12]。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PTX3水平明顯升高,其與NIHSS評分及GOS評分均相關(guān),PTX3可能是預測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敏感標志物[13]。在本研究中,病例組血清PTX3水平高于對照組,且PTX3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出血量呈正相關(guān),與患者預后情況呈負相關(guān),且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AUC為0.675,靈敏度為74.6%,特異度為70.3%,提示血清 PTX3水平可能是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可靠指標。
Cav-1是一種完整的整合膜蛋白,主要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血管中表達[14]。國內(nèi)研究證實,在體外構(gòu)建的血腦屏障及SAH模型中發(fā)現(xiàn),siRNA轉(zhuǎn)染等方法抑制Cav-1表達,人血白蛋白對血腦屏障的保護作用減弱[15]。小鼠Cav-1基因敲除構(gòu)建的腦出血模型研究結(jié)果提示,基因敲除后小鼠的腦出血體積較對照組下降,而基因敲除小鼠的細胞凋亡程度、腦損傷程度、腦水腫程度較對照組嚴重[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病例組血清Cav-1與病情嚴重程度、出血量呈正相關(guān),與患者預后情況呈負相關(guān),且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AUC為0.741,靈敏度為84.3%,特異度為81.1%,提示血清Cav-1可能是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有效指標。研究表明,血清PTX3、Cav-1水平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呈異常升高,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ACI溶栓治療患者近期預后有較高的預測價值[17],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鐘義良等[18]研究顯示,Cav-1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表達升高,且血清Cav-1≥17.30 μg·L-1能夠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伴發(fā)早期神經(jīng)功能惡化的獨立預測指標,血清Cav-1≥15.20 μg·L-1是急性腦梗死患者發(fā)生自發(fā)性出血轉(zhuǎn)化的獨立預測因子,血清Cav-1≥17.53 μg·L-1是急性腦梗死患者伴發(fā)不良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血清Cav-1水平升高與入院NIHSS評分增高、梗死體積擴大相關(guān)。本研究中血清Cav-1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最佳值為18.50 μg·L-1,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PTX3、Cav-1水平增高,隨著疾病嚴重程度及出血量上升,其水平增加,預后不良者血清PTX3、Cav-1水平更高,二者有望作為預測急性腦出血患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生物標志物。但PTX3、Cav-1在急性腦出血者血清中升高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