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碑敶嗌倌晔菍崿F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和后備軍。為了加強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保?]要做好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所謂校園心理環(huán)境,是指學校內部形成的對教師和學生產生心理影響的各類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學校的綠化、建筑、裝飾等屬于自然環(huán)境,而人文環(huán)境則包括校風、校訓、學風等。干凈、整潔、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能觸動學生的感官,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能讓學生放松,陶冶其情操。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才能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呢?第一,校園心理環(huán)境建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以人文本”的理念下,教師要給學生放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huán)境建設。當校園里張貼著學生親手繪制的手抄報,擺放著學生悉心照料的綠植,強烈的歸屬感便會油然而生。身處于自己布置的校園,學生會有意識地愛護校園環(huán)境,從而滋養(yǎng)自身心靈。第二,校園心理環(huán)境建設要結合本校辦學特色。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將“綠色”作為校園環(huán)境的底色。校園內蒼翠掩映,近一百種竹子裝點著校園。七年級新生剛進校時,由學長學姐帶領他們參觀校園,認識校園里的竹子。每個學生都可以為自己的班級推薦一種竹子,而后經過民主投票確定一種竹子作為“班竹”,并充分挖掘竹子的精神內涵。第三,校園心理環(huán)境建設要拓寬信息渠道,促進信息交流。例如,學??梢栽O置“心理信箱”“心理涂鴉墻”,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釋放壓力、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成了教師洞察學生心理軌跡的有效途徑。
人際交往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也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同學和家長。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教師面前容易產生緊張情緒,難以放松身心。如今,教師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還應該是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者、朋友和知心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價值感。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采用平等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
對此,學??梢越M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打造“心理劇場”讓師生進行角色互換等。學生在進入教師角色的過程中,能逐漸產生同理心,消除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同時能夠在體驗別樣人生的過程中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的我們,同樣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青春期的學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階段,他們渴望他人的尊重、理解與認同。如果這時候教師能為學生帶去鼓勵和愛,那么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其健全人格。
在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同時,學校還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會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要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培養(yǎng)樂觀、堅強等積極心理品質,教師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僅有利于自身發(fā)展,還能感染學生,給予學生克服困難的力量;另一方面,教師要調整課堂教學心理,力求情緒穩(wěn)定,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技巧,避免將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上,給學生帶來不好的課堂體驗,甚至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課堂上難免會發(fā)生令教師不愉快的偶發(fā)事件,偶發(fā)事件會打斷課堂、削弱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情緒以及積極課堂氛圍的形成。對此,教師應調整好情緒,發(fā)揮教育機智,利用偶發(fā)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或者采用“冷處理”的方式,將矛盾留至課后解決,避免在課堂上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教師只有保持健康心態(tài),才能以積極健康的工作狀態(tài)投入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在溫暖的心理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時代需要與時俱進。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供了遵循的原則。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為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