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羽寧
(長春財經學院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吉林長春 130122)
想要更好地通過出口國產電影來弘揚我國的文化或從進口電影中吸取不同的文化元素,電影翻譯工作者就要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根據電影片名翻譯及字幕翻譯技術特點,運用相應的翻譯技巧,對原作進行潤色,既不破壞電影源語言所營造出的意境,不將電影中想要傳達的文化內涵打折扣,又能更加貼合目標語言受眾的語言運用習慣及文化特質,為以電影為媒介的文化交流鋪平道路。這一理念恰好與美國語言學家奈達所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不謀而合,翻譯中無需講求逐字對應,而是要追求源語與目的語之間表達功能上的對等。
電影《芳華》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由馮小剛執(zhí)導,黃軒、苗苗、鐘楚曦等主演,以20世紀70—80年代“文化大革命”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為時代背景,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講述了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文藝兵,在部隊文工團中揮灑青春、追逐理想、萌生愛情、遭受挫折,在戰(zhàn)場上拋灑熱血、歷經生死;在生活中經受變遷、嘗盡人世冷暖的故事。該影片于2017年9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首映,同年12月15日在全國及北美地區(qū)同步上映,僅在大陸地區(qū)就斬獲近14億票房,北美地區(qū)上座率及反響同樣令人贊嘆?!斗既A》這部電影,能在國外打開市場,斬獲成功,正是因為其在翻譯中有效地使用了得當的電影翻譯策略,這些策略幫助英語國家的受眾更好更快地接受了這部電影。本文以“字幕天堂”《芳華》字幕翻譯為研究樣本,從功能對等視角來探討電影片名及字幕翻譯策略。
尤金·A·奈達(Eugene A.Nida)是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在學術界赫赫有名,其一生最主要的學術研究都圍繞著 《圣經》(Bible)的翻譯,并且在該作品的翻譯過程中逐步歸納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并于1964年和1969年形成兩部論述翻譯的經典著作,即 《翻譯的科學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和《翻譯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以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幫助譯者在領會翻譯理論精髓的同時,切實掌握翻譯策略與技巧。奈達在其著作中首先拋出“動態(tài)對等”這一概念,他提出:動態(tài)對等要求譯文讀者對譯文所做出的反應與源語讀者閱讀原文時反應基本一致。后將 “動態(tài)對等”理論逐步發(fā)展成為“功能對等”理論。他認為: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最貼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1]。功能對等理論包括4個方面,即詞匯、句法、篇章、文體的對等。從語言交際的目的來看,清楚地表達出語言的意義遠勝過語言形式上的對等[2]。功能對等理論有三大法則:準確傳遞原文信息和風格,譯文應與目的語語法和表達習慣一致,讀者反應相似[3]。
電影字幕翻譯作為世界文化交流互通的新媒介,作為源語觀眾和目的語觀眾情感溝通的橋梁,受到“電影”這一特定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空間和時間的雙重限制,具有以下特點:(1)同步性:不同語系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語法句法差別,但需要運用翻譯技巧實現(xiàn)字幕同步播放,且信息不缺失;(2)通俗性:譯語應符合廣大觀眾的教育水平,降低理解難度;(3)口語化:在保證源語言語義等價傳達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化翻譯結構與用詞,更貼近目的語受眾語言習慣。在電影字幕翻譯的文字轉換過程中,譯文要力求在信息、文化、美學等方面與原作對等。具體而言,就是既要忠實于原片內容,又要符合譯語文化特征、審美情趣,實現(xiàn)原片所具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4]。由此可以看出,電影字幕翻譯主要是以目的語觀眾為中心,注重語義的傳達,這正符合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概念。
電影《芳華》(Youth)發(fā)生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時代背景下,電影臺詞中含有大量政治術語、毛澤東詩詞、部隊文工團日常排練口號、演出臺詞,以及俚語,給其字幕翻譯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下文從功能對等角度,選取有代表性的臺詞,從電影片名翻譯、電影字幕翻譯兩個方面對翻譯策略進行分析。
對電影片名進行翻譯,實際上是翻譯者進行的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是把一種語言經過翻譯者的思維,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活動。我國與西方國家相比,不僅所呈現(xiàn)的文化互不相同,就連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也存在很大差異[5]。因此,電影片名翻譯對于影片的流傳度影響較大,成功的片名翻譯應具備譯文簡短且反映影片主題等特點,能夠吸引觀眾走進影院觀賞電影。合理運用翻譯技巧能夠提升片名翻譯美感和主題契合度,有效實現(xiàn)對影片的宣傳作用。常用的電影片名翻譯技巧有:(1)音譯法,如:《可可西里》(Ke Ke Xi Li)、《哈利·波特》(Harry Potter);(2)直譯法,如《我愿意》(I Do)、《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3)意譯法,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廊 橋 遺 夢 》(Madison County Bridge);(4)補譯法,如《貓狗大戰(zhàn)》(Cats&Dogs);(5)創(chuàng)譯法,如《小鬼當家》(Home Alone)。
“芳華”作“香花、貌美、美好的年華”之意,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一群文工團少男少女在青春年華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命運多舛、時代變遷、成熟蛻變。譯者將片名譯作 “Youth”,既符合片名翻譯簡潔的特點,又能呈現(xiàn)出故事發(fā)展脈絡,反映出影片的主題,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
2.2.1 直譯法
直譯是相對于意譯而言的[6]。直譯法是指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直譯法追求的是譯文內容與結構和原文內容與結構的雙重對仗。
例1:蕭穗子:我是一名舞蹈演員。團里的人都叫我小穗子。
譯文:Xiao Suizi:I was a dancer.My comrades called me Suizi.
蕭穗子作為部隊文工團舞蹈隊成員,是整個故事的敘述者,更是這段青春年華的旁觀者和親歷者。例1是蕭穗子的自述,從原文和譯文中,我們不難看出,譯文與原文保持了內容與結構上的完全對照,更加簡單明了地讓觀眾了解蕭穗子這一劇中人。
例2:郝淑雯:有種干就要有種承認。
譯文:Hao Shuwen:We have the guts to act and the guts to admit it.
由于長久以來對何小萍的偏見,郝淑雯懷疑夾縫海綿墊的襯衫是何小萍的,并逼迫其承認,這句臺詞是在二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時出現(xiàn)的。“有種”的意思是“有膽量,有志氣”,譯文把“有種”翻譯成“have the guts”,“承認”譯作“admit”,既沒有破壞原文的語言結構,又保證了語義的充分傳達。
2.2.2 意譯法
意譯法是指僅保持原文內容,無需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意譯法提倡擺脫原文形式上的拘束,注重的是意義上的充分傳達,不要求譯語等同于原語的翻譯字數和表現(xiàn)形式,但在內容方面要與原語保持一致。它可以消除源語與目標語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避免字幕翻譯生硬拗口,使譯文流暢通順,可以更好地傳達影片含義,讓觀眾對影片有更深的了解[7]。
例3:蕭穗子:倒霉啦?
林丁?。何夷怯兴髅芡矗愀一厮奚崮?。
譯文:Xiao Suizi:Period?
Lin Dingding:Come with me.I've got a relaxant in my bunk.
“倒霉”多指關于健康、命運或前途的壞狀況。通過電影語境,可以發(fā)現(xiàn)例3中的“倒霉”是指女孩子來例假,所以在這里,譯者沒有把其翻譯成“have bad luck”,而是翻譯成“period”,不僅沒有損失掉臺詞中所要表現(xiàn)出的語義,反而選取口語化詞匯“period”代替了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詞匯 “menstruation”(月經),降低了目的語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的理解難度。
林丁丁所提到的“索密痛”也作“索米痛”,是用于治療發(fā)熱、頭痛、牙痛、關節(jié)痛、痛經等慢性鈍痛的藥品,是藥品外來語“somedon”的音譯,但是譯者考慮到并非所有受眾都會了解某種具體藥物的學名,因此用“relaxant”(遲緩藥)代替了“somedon”,讓觀眾更易理解。
例4:郝淑雯:王友泉家屬帶來的山西老陳醋,給你們沾點兒光。
譯文:Hao Shuwen:Wang Youquan's family brought vinegar from Shanxi.I'll give you some for dipping.
“沾光”一詞本義是指借著某種外界光源來做某事,比如成語“鑿壁偷光”中,西漢的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的燭光讀書。其引申喻義為借別人或某種事物而得到利益和好處?!罢础币鈶獮榻佑|某物而附著上某物;“光”指光亮、光線,也可引申為利益和好處?;氐诫娪爸?,在大家吃餃子的時候,郝淑雯說了這樣一句話,這里面“沾光”有著雙重含義:(1)王友泉家屬從老家?guī)砹讼『蔽铮押脰|西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各位戰(zhàn)友都嘗嘗鮮;(2)餃子沾上山西老陳醋吃味道更好。譯文中,用“give you some for dipping”來翻譯“沾光”,既譯出了“沾”(dip)這一動作,又把各位戰(zhàn)友從餃子蘸醋中獲得更好的美食體驗這一隱藏含義暗示給了觀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翻譯效果。
例5:分隊長:你不是排過B角嗎?
分隊長:你不是一直想跳A角嗎?
譯文:Team Leader:Didn't you train as an understudy?
Team Leader:I thought you've always wanted a lead role.
“A 角”意為“主角”,“B 角”意為“替角”,譯者對應將A角、B角分別翻譯成 “l(fā)ead role(主演)”和“understudy(候補演員)”,恰如其分。如果譯者將原文直譯成“Character A/B”或者“Role A/B”就會造成觀眾理解障礙。
例6:分隊長:別泄氣。畫面!
譯文:Team Leader:Don't pant.Formation!
這是一段部隊文工團排列臺詞。因此,要透過字面意思來理解在特殊語篇背景下的隱藏含義,簡單的直譯會造成觀眾對臺詞的曲解。此處的“泄氣”并不是指失去信心,而是分隊長叮囑舞蹈演員們在練習跳這段舞蹈時要提氣、屏住呼吸,譯者使用“pant(喘息)”很恰當;“畫面!”是分隊長提醒隊員們要注意隊形,因此譯者選用“formation(隊形)”來表示能夠高效地傳遞原文想要傳達的信息。
2.2.3 縮譯法
就英漢互譯的范疇來說,展譯通常出現(xiàn)在將英語影片譯為漢語的過程中,縮譯反之[8]??s譯法是指譯者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多余或不關鍵的信息進行簡化或刪除,以達到減輕受眾信息處理壓力的效果。根據電影翻譯同步原則,譯者需要保證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內完成譯語并充分傳達效果,因此,縮譯法在電影字幕翻譯中是較為常用的技巧。
例7:郝淑雯:嘰嘰歪歪的一點都不像個男的。
譯文:Hao Shuwen:Take it like a man.
這句話出現(xiàn)在郝淑雯和陳燦吵架的臺詞中。郝淑雯要表達的意思是,陳燦對于一些小事過于計較,沒有男人該有的寬廣心胸?!皣\嘰歪歪”是生活中的口語,形容說話或做事啰唆不干脆,是男人不該有的表現(xiàn)。譯者此處刪去了對該口語詞的翻譯,直接把句式從否定句調整成為祈使句,表現(xiàn)出郝淑雯強烈的請求和希望,希望陳燦以后要像個男人一樣豪爽,譯文很好地呈現(xiàn)出了其字里行間對陳燦的諷刺含義。
例8:蕭穗子:同年又粉碎了“四人幫”。
譯文:Xiao Suizi:And the Gang of "Four was smashed".
“四人幫”這一稱謂是1974年初由毛澤東最先提出的,指的是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結成的幫派,屬于“文革”期間政治術語。受到字幕空間限制,無法將其展開翻譯成更加完整的“the gang of Jiang Qing,Zhang Chunqiao,Wang Hongwen and Yao Wenyuan”。 譯者在此處巧妙地將其縮譯為 “the Gang of Four”,gang(犯罪團伙)已經充分表現(xiàn)出“四人幫”這一組織的性質,詳細了解這一組織成員姓名對目的語觀眾并非必要,所以在此處使用縮譯法是得當的。
2.2.4 俚語翻譯
俚語(slang),又作“俚言”或“里語”,是指民間通俗的較口語的語句,常帶有方言性,用于非正式場合,具有地方色彩。俚語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特點,包括生動活潑、快速變化和濃厚的文化色彩[9]。英國著名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認為“俚語和時代發(fā)展與語言所處的文化密切相關,當俚語在兩種語言中的文化內涵相同時,可采用直譯的辦法;如果內涵不同,則應使譯文符合目標語文化色彩”[10]。
例9:郝淑雯:穗子,你別聽他瞎白唬。
譯文:Hao Shuwen:Suizi,just ignore his bullcrap.
“白?!币沧鳌鞍自挕被颉鞍谆怼保翘旖虼硇苑窖灾?,作“漫無邊際的瞎聊、吹牛,述說、胡說、亂講”之意。“bull”在俚語中的用法相當于“bullshit”,表示“胡說八道”;“crap”有“廢話、胡說、胡扯”的意思,譯者將這兩個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用,有加強語勢之效。
例10:林丁?。耗愕昧吮阋四氵€賣乖。
譯文:Lin Dingding:Cut it out.Don't show off.
“得便宜賣乖”為貶義詞,多用作批評和諷刺一個人無賴、諂媚、小氣,得到好處或實惠還要賣弄乖巧,常在口語中使用。譯者在此句的翻譯中,將其拆分成為兩個短句“Cut it out.(閉嘴吧,你省省吧!)”和“Don't show off.(別炫耀了?。?,十分得當地將林丁丁吐槽郝淑雯的語氣及內涵傳達給了觀眾,該譯文保證了源語和目的語觀眾反應的對等性。
電影作為繼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雕塑后出現(xiàn)的第七藝術,作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助推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電影片名及字幕翻譯作為一部電影的推銷宣傳冊,翻譯的品質直接影響電影藝術效果的傳達和電影的流行程度。本文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分析了電影《芳華》片名及字幕翻譯策略,譯者靈活運用直譯法、意譯法、縮譯法對電影字幕進行翻譯,讓目的語觀眾得到了與源語觀眾對等的觀影體驗。從中可以看出,正確使用功能對等理論,在特定語境下選取適當的策略翻譯影片片名及字幕,能夠更好地通過電影這一媒介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從而提升電影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