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明
遼寧省朝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朝陽 122000
實際養(yǎng)羊生產過程中,經常會有口瘡病的發(fā)生,而羔羊屬于其中受到危害最為嚴重的群體。病羊感染之后可見其口腔黏膜會有紅斑丘疹形成,并且有水泡出現,同時結締組織呈現增生狀態(tài),隨著疾病的發(fā)展而逐漸形成疣狀的厚痂,導致病羊的采食量降低,使其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呈現遲緩。感染比較嚴重的病羊在臨床中甚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從而最終對養(yǎng)羊者的實際經濟收益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該對羊口瘡的發(fā)生和診治加以預防,以確保養(yǎng)羊業(yè)的良好生產狀態(tài)。
傳染性膿皰病毒對于外界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干痂經過夏季的強光直射之后一般需要經過30 ~60 d 才可以使其失去傳染性;相對比較寒冷的秋冬季節(jié)在土壤中生存,但是到了春季還是具有傳染性;將其置于濃度為50%的甘油生理鹽水中,并放置在溫度為4 ℃的條件下保存,通??梢跃S持1 年以上的毒力。但是此種病毒對于溫度具有比較強的敏感性,將其置于60 ℃條件下持續(xù)作用大概30 min 即可被殺滅,如果是將其置于64 ℃的條件下通常僅需要大概2 min 即可被殺滅。此外,傳染性膿皰病毒在pH 值4.2 ~10.9 的范圍中始終可以保持傳染性。
實際生產中發(fā)現3 ~6 月齡的羔羊對于該病具有比較強的易感性,臨床中一般會以群發(fā)性的方式流行,成年羊患病一般都是呈現散發(fā)的狀態(tài),并且能夠造成貓和人的感染發(fā)病。如果從場外引進的羊群對于該病有一定程度的易感性,則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引起場內大量羊只出現感染患病的情況,通常發(fā)病率達到20%~60%,特別是育肥羊的發(fā)病率在生產中會高達90%以上。
羊口瘡病的主要傳染源就是病羊以及帶毒羊。一般在病羊的痂皮以及膿皰內通常都存在病毒,可以通過患羊的皮膚和黏膜損傷而造成感染;如果飲用水或者飼料受到污染后帶有病毒,以及病羊在治愈之后殘留在場內地面上的痂皮都可以作為本病的傳播媒介。
羊口瘡病在全年的任何季節(jié)都可以感染發(fā)生,一般不見明顯的季節(jié)性流行,但是集中在春秋季節(jié)更容易發(fā)病。此外,因為病毒的抵抗力比較強,所以羊群通??梢赃B續(xù)幾年感染該病。
實際生產中可以根據羊只感染發(fā)病的部位不同,將口瘡病分為三種類型,即唇部、蹄部以及外陰部感染。但是大多病羊在生產中比較容易發(fā)生唇部感染的情況,有的病羊也會存在三種類型混合感染的情況。
發(fā)生此種類型感染的病羊,可見其口角、上唇以及鼻鏡等部位最初可以發(fā)現相對比較明顯的小紅斑,一般是呈現分散狀。然后小紅斑就開始變?yōu)榍鹫詈托〗Y節(jié),接著還會變成水泡以及膿皰。小紅斑發(fā)生破潰之后就會在其病變部位出現呈棕色或者是黃色的硬痂皮。發(fā)生唇部感染的病羊一般都是以良性經過為主,一般在發(fā)病7 ~14 d 就可以出現痂皮逐漸干燥的狀態(tài),然后會出現脫落隨機病羊康復。臨床中如果病羊感染之后的癥狀比較嚴重,就會繼續(xù)在其病變部位觀察到丘疹和水皰出現,并且開始出現不斷融合的變化,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有龜裂的情況發(fā)生,而后大面積的痂垢隨之形成。隨著病羊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惡化,可見其整個口唇、耳廓以及眼瞼等部位都出現病變,并且會在痂垢下出現肉芽組織的增生變化,并且發(fā)生不斷增厚的變化。隨著疾病發(fā)展至后期,可見患羊的整個嘴唇都會有相應的病變發(fā)生,感染比較嚴重的情況會呈現出外翻的狀態(tài),甚至是呈現如桑椹狀,少數病羊的全部牙齒會出現脫落,從而造成咀嚼的困難,嚴重影響其采食情況,同時能夠發(fā)現病羊的頸部淋巴發(fā)生明顯的腫大變化,生產中會有大概80%的死亡率。感染此種類型的病羊一般會有比較長的病程,通常會持續(xù)14 ~21 d。如果生產中不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病羊還會出現繼發(fā)感染壞死桿菌以及化膿菌等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給診治過程增加難度。
臨床中出現蹄部感染的病羊大多都是表現為單獨的患病經過,而且病羊通常都是單蹄發(fā)生感染,個別病羊會有整個蹄端全部感染的情況。觀察發(fā)現病羊感染之后的主要癥狀就是在其蹄部、蹄冠以及蹄叉等部位的皮膚上有膿皰以及水皰出現,而且嚴重程度不一致,一般都是經過一段時間就出現破裂變化從而形成潰瘍,同時在表面會有膿液覆蓋。觀察可見病羊表現出嚴重的跛行狀態(tài),通常呈現臥地不起的狀態(tài)。該類型病羊一般會持續(xù)比較長時間的患病過程,而且很容易造成其他感染的發(fā)生,從而造成病情進一步的惡化。
在實際生產中出現此類型感染的病羊比較少,通常母羊發(fā)生感染之后可見其乳頭和陰唇等部位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小膿包和潰瘍;但是公羊如果感染之后一般可見陰囊鞘呈現比較明顯的腫脹變化,同時會有比較明顯的膿包和潰瘍形成。
針對羊群的運動場和圈舍開展必要的全面消毒處理,給羊群投喂容易消化且適口性良好的柔軟飼料,同時要確保供給羊群充足的清潔飲用水。在針對病羊開展治療的時候,可以采取藥物給病變的皮膚進行涂抹,或者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其用藥等,同時要重視避免發(fā)生繼發(fā)感染的不良情況。臨床中可以先將病變部位的痂垢采用淡鹽水進行清除處理,羊只患病的早期可以采用濃度為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相應的沖洗處理,如果皮膚出現糜爛變化,則可以給其涂抹適量濃度為1%~3%的硫酸銅溶液。之后再配合在創(chuàng)面上采取阿昔洛韋軟膏、2%龍膽紫或者碘甘油進行涂抹;生產中也可以采取適量的蜂蜜和白酒進行充分混合之后至粥狀,然后將其涂抹在病羊的患處。但是如果潰爛結痂的情況比較嚴重,則可以采取等量的青黛、雄黃以及冰片和枯礬,全部進行研成細末的處理,之后再添加適量的菜油或者是麻油,進行均勻的混合之后再將其涂抹在患處,生產中可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生產中感染比較嚴重的病羊,可以現用濃鹽水將患處清洗干凈,將大蒜搗碎之后再涂抹在其患處,一般每天2 次即可見效;或者也可以采取等量的濃度為5%的碘酊以及蜂蜜和白酒的混合物,并且進行均勻的混合處理,再將其涂抹在病羊的患處。
采用青黛散治療口瘡病羊:即采取10 g 磺胺、1 g 大黃、3 g 蘇打、1 g 呋喃西林、3 g 青黛、6 g 薄荷、3 g 冰片、1 g 白礬,將其進行均勻的混合之后再研成粉末,然后添加適量的蜂蜜之后將其涂抹在患處,通常每天使用2 次,連續(xù)涂抹2 ~3 d 即可見效;采用冰硼散進行治療:即采取3 g 朱砂、25 g 硼砂、3 g 冰片、25 g 元明粉,將其研成細末之后可以直接涂抹在患處,一般每天使用2 次或者多次,連續(xù)涂抹2 ~3 d 即可見效。
口瘡病的發(fā)生主要就是因為羊只的口腔黏膜受到損傷,所以應該避免羊只的口腔黏膜出現損傷。盡量不給其飼喂莖刺以及太干硬的飼草,應該多投喂容易消化的柔軟飼料,確保日常供應給羊群的飲水清潔且充足。此外還應該強化飼養(yǎng)管理措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必須引進的羊只應該避免從該病的流行地區(qū)或者疫區(qū)選擇,引進的羊只需要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并且堅持至少15 d,確診健康無病之后才能與自場羊群進行混合飼養(yǎng)。生產中還應該給羊只定期免疫接種羊口瘡弱毒疫苗,并且需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開展相應的接種工作。
羊口瘡在實際畜牧生產中屬于嚴重影響?zhàn)B羊生產的病毒性疾病。羊口瘡會對于和動物接觸的人員產生相應的職業(yè)危害,同時還具有潛在的引發(fā)人畜共患的危險性。在實際臨床生產中羊口瘡病毒可以造成宿主表現出比較強烈的免疫反應,但因為病毒中存在一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調節(jié)基因,所以使病毒可以針對宿主進行免疫調節(jié)進而發(fā)生免疫逃避的現象。羊口瘡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分布,所以對于經濟以及畜牧業(yè)生產具有比較重大的意義。由于該病而造成的損失不僅會危及最佳生產力,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類以及皮革和羊毛的實際市場價值,此外還會對國家以及國際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貿易產生影響,所以在以后的生產中應該更進一步針對羊口瘡的免疫致病機制展開相關的研究,從而能夠有效并且高效的控制和管理該病,從而有效降低飼養(yǎng)場的經濟損失,推動養(yǎng)羊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