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龍
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多元文化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音樂教育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更是要不斷進行多元化、多方面的發(fā)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背景下提出的理念,旨在多元文化視角下進行音樂教育,既要重視本民族傳統(tǒng)音樂教育,又要不斷吸收國外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內容。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理念也對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力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的內涵作為切入點,試分析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滲透多元音樂文化的必要性及路徑探究。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其宗旨是一種跨文化邊界的音樂教育,是將音樂教育置于多元文化視角下,吸收世界各地優(yōu)秀音樂教育內容,構建多元化、系統(tǒng)化的音樂教育體系。就學校教育而言,音樂教學蘊含了許多多元文化,從音樂藝術本身的特征就能明顯觀察到。目前,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領域中衍生出四種教學模式:主流中心模式、民族附加模式、多民族模式以及民族—國家模式,主流中心模式就是以區(qū)域主流文化為主線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下主流音樂文化占主導地位,其他音樂文化教育則與主流音樂文化相輔相成地應運而生;民族附加模式又是一種以主流音樂文化為基礎、把各民族音樂附加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例如我們學習音樂理論基礎概念: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為音樂解釋的框架去學習和研究其他民族音樂。概括而言就是多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其教育目標和根本手段,“主流音樂為體,多民族音樂為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基于多民族視角,以各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群體性事件和音樂概念為主線,連接各民族音樂文化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將多民族音樂文化統(tǒng)一于單一教學理念與課堂當中;民族—國家模式是以世界各民族觀點為出發(fā)點,跨越國家的界限,以民族為音樂文化的邊界對世界各民族進行音樂文化教育的模式。
隨著當今時代和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學生對社會文化的認知以及價值觀念的更新也得到了更大提升,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內容已不能夠滿足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追求,加之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已逐漸趨于成熟,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學習能力相對初中小學階段更強。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多元文化音樂已是勢在必行。這不僅滿足了高中音樂課程改革中“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新課程理念,能夠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對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還能夠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其音樂文化素養(yǎng)。另外,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在音樂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感知方面表現(xiàn)出的能力并不突出,綜合藝術實踐能力更是相對缺乏,但在當今社會中,對學生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綜合能力水平上的要求更加凸顯,需要學生具備更加扎實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與綜合知識與能力。因此,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對復合型音樂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56 個民族共同生活,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之下繁衍著不同的音樂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都有屬于自己與眾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們?yōu)檫m應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了各具特色的區(qū)域文化;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許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中學音樂教學相比大城市來說還處于相對落后階段,硬件設施不齊全,教師教學理念也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還屬于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因此,我們更應正視各種差異,我國教育改革更要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推行到全國的各個地區(qū),使經(jīng)濟和教育發(fā)展相對較落后地區(qū)的學生能夠感受到多元化教育理念帶來的學習上的充實,豐富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yǎng),通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樹立學生的平等、民主的意識,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差異、相互理解,形成寬闊的心胸,最終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當今時代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趨勢下,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日漸頻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將多元文化教學理念納入中學音樂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它有利于促進高校音樂教學內容、教學體系的完善,從而提高中學音樂教育的質量。教師更要借此契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斷拓展自身教學內容,探索新的音樂教學方式,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當中。同時,學校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不僅是為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更是當前多元文化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新課標也明確將“理解多元文化”作為音樂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培養(yǎng)具備藝術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綜合性音樂人才,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開展恰好能大大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實踐能力與審美情操,增進學生對藝術魅力的感知與認知能力。順應了新時代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發(fā)展的要求。
現(xiàn)代化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一種更全面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其他民族音樂文化,對教材中的多元文化音樂內容做到合理開發(fā)與講解,拓展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文化多方位、寬領域學習和理解,認識到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因此,學校應當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汲取世界各地各種出色的音樂文化成果,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滲透進教師的教學當中。與此同時,還要提升學生對多元文化音樂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對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音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尊重與體驗不同的音樂文化內容體系,并學習其中優(yōu)秀、積極的東西融入自身學習當中。
我國現(xiàn)代音樂教學的教科書中,雖然已經(jīng)涵蓋了多元化的音樂課程內容,但許多學生并不了解多元音樂藝術的多樣性,想要提高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教學效率,教師應適當合理地引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內容,從民族音樂、本土音樂、世界音樂三大板塊出發(fā),將其中的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因此,教師一定要將多元化的民族音樂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不能忽視對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視,要加強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熱愛之情。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不同民族的音頻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熏陶,在欣賞藏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同時,還可以向學生們介紹不同的民族樂器,如琵琶、馬頭琴、葫蘆絲等,讓學生們對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有一個形象的認知和理解,也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還可以吸取這些音樂文化的精髓,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全面的認識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對本土音樂的學習當中,湘教版的音樂教材就可以把湖南著名的《花鼓戲》融入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當中,讓學生學習其中的音韻、節(jié)奏、步調旋律,并將民間的音樂生活帶入課堂當中,讓學生領略到本土音樂文化的美。在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中,教師不要僅局限于對西方音樂的鑒賞,還要加強學生對世界其他民族音樂的介紹,例如非洲、南美洲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和地區(qū)的音樂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對世界不同民族音樂有更為完整和深入的了解與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音樂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并能讓他們學會接受、尊重和學習多元音樂,進而推動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fā)展。
在多元文化的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教師只是引導者,確保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體及課外教學活動的主體。學??梢远嚅_展與多元音樂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與課外音樂實踐,從課外多方面豐富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在校內舉行以多元文化為主題的晚會不限年級、不限民族、不限國家、不限才藝,并設立一定的獎勵制度鼓勵學生們踴躍參加。在學生排練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交流經(jīng)驗,在潛移默化中也豐富了自身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并學習到了不同民族或國家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在觀看的學生也進行了身心體會,對各種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了解,從而增加了校園的音樂交流氛圍。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田野實踐,親身進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活動,與民族傳承人進行零距離的交流與對話,感受各族人民的熱情,體驗獨特的音樂語言環(huán)境,學習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在舞蹈和歌聲中感受他們歌曲中的節(jié)奏與律動,教師使用聆聽、情境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并根據(jù)歌曲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等實踐活動,充分體驗到民族多元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單純的音樂教育存在較大差異,它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除音樂學科以外的多方面知識學識與體系,這對音樂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起步不算太早,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中學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意識還有很大一部分亟待提升,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對多元音樂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學校也應當對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給予足夠重視,要求教師們在掌握好自身專業(yè)理論基礎的同時,還要不斷更新自身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內涵和功能進行清晰的認識。學??梢赃m時開展教學比武大賽,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鼓勵各科教師進行跨學科思維碰撞,地區(qū)間、學校間的音樂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工作,引進教育專家來校開展講座訪談等。提供音樂教師函授學習的機會,學習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成果,吸收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田野實踐時也是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再次反思與認識,可以與學生共同提高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開拓更多、更民族化的教學方式,并將多元文化音樂學習貫徹落實到教學。教師還要學會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音樂學習。
多元文化交流發(fā)展是當今社會的潮流,而高中時期是學生音樂學習發(fā)展的關鍵期,是對學生人格塑造,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及綜合素養(yǎng),并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重視對學生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使學生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的獨特性、差異性和多元性。從而在多元文化視角下,更多地進行音樂教學,開闊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增強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進而有利于我國高地部分音樂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與繁榮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更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全面的復合型人才,促進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