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紅
作文批改是促進作文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以往的批改方式是,學生急急忙忙作文后,老師辛辛苦苦地改。從錯別字到布局謀篇,教師拿著紅筆,對學生的文章精批細改,把自己改得頭昏眼花,把學生改得興趣全無。這種作法不符合學生渴望成功和希望得到鼓勵的心理愿望,也沒有根據學生的作文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批改。所以說,這種看似精批細改的作法,只會使教師重復枯燥的機械勞動,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边@是一種軟化的寬松的評估要求。所以,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應把教師單方面的“精批細改”變?yōu)楹蛯W生的“平等交流”。教師就作文和學生平等交流,以學習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的評估結果。故此,本人針對學生評改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具體作法如下。
學生的作文交上來后,有的教師往往擱置幾天才有空看,這樣就錯失了和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的最佳時機。我的做法是學生的作文隨交隨看,及時聽取學生的想法,理清學生的思路,并且當面對話還可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現(xiàn)誤會。如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下課了,同學們紛紛跑進教室。我看了他的作文后想,下課了,應該跑出教室才對呀。結果,我們一交流才知道,是上體育課。如果不是當面交流,怎么能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呢?
有時如果不能和學生當面交流,教師還可以用文字交流。這種交流和批改應該區(qū)分開來,少挑剔、指導,多探討、建議。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尊重,從而樹立信心,激發(fā)情感,讓他們樂于動筆,樂于表達。
學生的文章是他們情感的表達。盡管有時幼稚、可愛,但卻有成人無法企及的天真和獨特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從他們的角度去分析,這樣才能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學生也才會和教師真誠對話。有一次,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出了對我一些做法的不滿和不被老師理解的委屈??催^這篇作文,我思緒萬千,我為學生的真誠坦率而高興,也為自己的疏忽而羞愧。于是我給他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你的真誠讓老師認識了不足,謝謝你,相信以后我們之間都不會再出現(xiàn)你文中的誤會?!?/p>
實踐證明,教師采用這樣的創(chuàng)新性評估手段,不但能讓各層次學生都積極參與到作文教學中,提高作文教學效果,而且是“減負提質”的一種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