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朱世國,豐平
作者單位: 212400 江蘇省句容市中醫(yī)院
當前西醫(yī)治療主要是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補充療法,此法可迅速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緩解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雌激素,會引起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頭痛、水腫、抑郁等癥狀,增加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潛在發(fā)病風險,給臨床推廣帶來障礙[1]。中醫(yī)在圍絕經期綜合征治療上有獨特優(yōu)勢,其不良反應小,作用溫和且持久[2],用法簡單方便,且安全有效,更有利于臨床推廣使用。中醫(yī)認為,精血不足、陰陽失衡、肝脾不和是導致圍絕經期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治療應以疏肝解郁、滋陰補腎為主[3-4]。六味地黃丸主要作用是滋陰補腎,主治腎陰不足癥,能有效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相關癥狀。本研究觀察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雌激素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句容市中醫(yī)院婦科門診收治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11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年齡43~55(48.3±2.6)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2±0.3)年;平均體質指數(shù)(BMI)為(23.37±2.62)kg/m2;患者中已絕經20例,未絕經36例。對照組年齡42~55(48.4±2.8)歲;病程4個月~4年,平均(1.3±0.4)年;平均BMI為(23.64±2.46)kg/m2;患者中已絕經18例,未絕經38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開展,患者及家屬已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取標準[5-6]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產科學》肝腎陰虛證相關診斷標準,存在五心煩熱、頭昏、耳鳴、失眠、心悸等中醫(yī)證候群。(2)西醫(yī)診斷標準:①年齡43~55歲;②月經不規(guī)律>3個月,閉經或逐漸至絕經;③具有反復發(fā)作陣發(fā)性潮熱,情緒不穩(wěn),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等臨床相關癥狀;④生殖器官完整。排除標準:(1)既往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或乳腺癌病史者;(2)伴嚴重肝腎功能不全;(3)存在精神異?;蛘J知功能障礙者;(4)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戊酸雌二醇片(DELPHARM Lille S.A.S.生產)治療,每次1 mg口服,每天1次,連續(xù)服用3周,經期停用藥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濃縮丸,河南濟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治療,每次8丸口服,每天2次,月經期停藥。2組均治療3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與性激素[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不良反應(胃腸不適、乳房脹痛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包括潮熱出汗、精神改變、眩暈頭痛、感覺障礙等4項,每項0~4分,其中潮熱出汗、精神改變權重分為4分,眩暈頭痛權重分為2分,感覺障礙權重分為1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療效越好。采集患者靜脈血液樣本5 ml,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性激素水平。
1.5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臨床癥狀及自覺癥狀完全消退,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2)有效:臨床癥狀及自覺癥狀基本消退或明顯緩解,隨訪6個月偶有復發(fā);(3)無效:臨床癥狀及自覺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5.00%(χ2=10.500,P=0.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潮熱出汗、精神改變、眩暈頭痛、感覺障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上述4項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2.3 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E2、LH和F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E2水平較治療前升高,LH、FSH水平下降,且觀察組升高或下降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胃腸不適1例(1.79%),對照組出現(xiàn)胃腸不適1例(1.79%),乳房脹痛1例(1.79%),均未予治療自行好轉。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79% vs. 3.57%,χ2=0.343,P=0.558)。
隨著社會環(huán)境不斷變化,女性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及家庭壓力隨之增大,導致圍絕經期綜合征發(fā)病率逐年增高,且向年輕化趨勢進展,西醫(yī)認為其根本病因為卵巢衰老,引起卵巢功能下降,分泌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生殖器解剖生理的一系列變化,從而引發(fā)一組臨床癥候群,如陰道干燥、潮熱多汗、泌尿系感染、精神改變、感覺異常、乳房脹痛、煩躁易怒等,進而引起脂質代謝異常、骨質疏松等相關病理改變。西醫(yī)治療主要是補充外源性性激素,在體內形成激素新的平衡,從而改善癥狀,幫助度過圍絕經期。但長期性激素治療會引發(fā)嚴重的不良反應,故尋找更為有效且合理的治療方案是醫(yī)師面臨的新問題。
中醫(yī)學認為,圍絕經期綜合征是由于肝腎陰虛證引起,腎主生殖,腎中精氣不足,天葵耗竭導致的停經是順應自然的必然趨勢,腎水不足、陽亢生熱,則導致潮熱出汗;腎水虧,火亢于上,則導致面部潮熱;腎精虧,不能養(yǎng)腦,則導致眩暈頭痛;腎水不足,心火過旺,則導致精神情緒改變;腎主膀胱,腎經虛,則導致多尿、尿頻;腎不能潤會陰,則導致陰道干澀;腎精不足,腦竅失養(yǎng),則導致失眠,記憶力下降;腎主骨,腎精虧則骨失于潤,導致骨質疏松,脆性增加,增大骨折的發(fā)生風險;腎主精,精血同源,腎精不足則血虧,血虧則發(fā)失潤養(yǎng),導致脫發(fā);腎主生殖,腎精不足則導致性欲下降。故將其歸納為“郁證”“臟躁”“絕經前后諸癥”等范圍,治療以滋補腎陽、添精補髓、疏肝解郁、充養(yǎng)天葵、調養(yǎng)充任二脈,調節(jié)陰陽平衡[8-11]。
六味地黃丸是傳統(tǒng)組方,出自《小兒藥證直決》,主要功效滋陰補腎,主治腎陰不足癥,藥物組成有熟地、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其中熟地為君藥,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用于陰虛血少、月經不調、滋補腎陰等;萸肉為臣藥,養(yǎng)肝澀精,和熟地君臣合用,可滋補腎陰,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其有效成分山茱萸甙、皂甙、鞣質,有利尿和降壓作用,用于化療引起的細胞數(shù)目降低,亦可用于神經衰弱[12];山藥、丹皮、澤瀉共為佐藥,山藥功能主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脾氣、益氣力、長肌肉、強腎陰,用于頭面游風、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益腎氣,健脾胃。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退虛熱、瀉肝火等功效,主治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茯苓具有滲濕利水、益脾胃、保腎、安神、生津等功效;澤瀉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具有利水、滲濕、泄腎濁的作用。諸藥合用,滋腎益肝,起到“三補”,補肝脾腎三陰之不足,重在補腎,“三瀉”,肝脾腎三陰虛火濕濁之有余,三補重于三瀉,以補腎陰為主,達到補中有瀉、寓瀉于補,補而不滯膩的作用[13]。六味地黃丸是補陰方藥之祖,對腎陰不足所致癥狀具有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適當加減,有效增加辨證施治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潮熱出汗、精神改變、眩暈頭痛、感覺障礙積分以及LH、FSH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E2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對照組;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未見差異??梢娏兜攸S丸聯(lián)合使用雌激素可明顯改善諸多癥狀,不良反應小且服用方便,兩藥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共同調節(jié)內分泌代謝及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對情緒和睡眠改善作用明顯,減緩了骨質疏松癥的進程,從多環(huán)節(jié)、多層次保證體內激素水平平穩(wěn)過度,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受到臨床醫(yī)師與廣大患者的青睞。
綜上所述,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雌激素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緩解臨床癥狀及中醫(yī)證候群,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