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
王之佩劍
【國寶課堂之自我介紹篇】
親愛的同學們,我是授課教師——越王勾踐劍。
劍,有“百兵之君”的美稱,由首、柄、格、身四個部分構成。我是長這樣的:劍首處十一個整齊排列的同心圓,其間距僅為0.2毫米,令現(xiàn)代數(shù)控技術為之汗顏;劍格背面鑲嵌綠松石,正面裝飾藍色琉璃,黑暗中也能發(fā)出幽光;劍身中脊有棱,布滿菱形花紋,顏色艷麗且炫酷。
本劍通長55.6厘米,柄長8.4厘米,寬4.6厘米,重875克,出生于春秋晚期,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墓。想不到吧,沉睡兩千年的我居然沒有銹跡,依然鋒利無比,劃破二十多層紙張,完全沒問題!現(xiàn)在到了激動人心的揭秘時刻,因為我?guī)缀醪缓U,加之身處劍鞘內,外有含氧量極少的土層保護,與外界空氣隔絕,所以才能千年不銹。
我身上刻有八個文字,揭示了我是越王勾踐用的劍。沒錯,我的主人就是成語“臥薪嘗膽”的主人公越王勾踐。他性格堅毅,忍辱負重,走過艱辛的強國之路。作為一級文物,我外表華麗、工藝精美,身上鐫刻的勾踐精神,也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進拼搏。
【國寶課堂之故事小鏈接】
我見證了主人傳奇的一生,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他的勵志故事。故事還要從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講起,公元前494年,主人被迫開始在吳國進行勞動改造。夫差出門時,主人為他牽馬執(zhí)鞭;夫差生病時,主人盡心竭力照顧,終于為自己贏得了釋放機會?;氐皆絿闹魅肆⒖讨贫烁粐鴱姳改希邯剟罡N、鼓勵生育、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為了激勵自己,他把柴草當鋪蓋,每天都要嘗一嘗掛起的苦膽,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屈辱。越國的劍術大師非比尋常,鑄劍技術水平高超,我這把“天下第一劍”也由此誕生了。在主人的苦心經營下,公元前473年,他徹底打敗夫差并拒絕給其機會,夫差被迫自盡身亡。
【國寶課堂之趣味小知識】
你們可能發(fā)出疑問,為什么我會出現(xiàn)在楚國貴族墓中呢?目前有兩種觀點,有人說我是作為陪嫁品被帶到楚國的,畢竟,主人曾將女兒嫁給楚昭王;也有人說我是作為戰(zhàn)利品被楚軍繳獲了,最終成了隨葬品??傊?,越王佩劍為何出現(xiàn)在楚墓,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我出土18年后的1983年,吳王夫差矛在湖北江陵馬山5號墓出土了。我和吳王夫差矛現(xiàn)在都居住在湖北博物館,成了名副其實的鄰居。1984年12月,為了迎接香港回歸,我們這兩把國君的隨身武器曾一起到香港展出。
調兵遣將
【國寶課堂之自我介紹篇】
各位同學好,我是杜虎符,我的名字很容易記住,“杜”是地名,指秦國杜縣,在今天陜西省西安市;虎符為老虎形狀的兵符,是中國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非我不能動兵哦!
嗷嗚——作為一只行走中的老虎,虎胸挺起、虎嘴半張、虎頭高昂,圓鼓鼓的眼睛目視前方、粗而長的尾巴微微上卷,收腹彎背、兩腿前屈,頸部有穿口、背部有凹槽,長9.5厘米,高4.4厘米,雖只有巴掌大小,但自帶強大氣場。
自誕生起我就被一分為二,君王與將軍各執(zhí)一半。我是左半符,跟隨大將軍四處征戰(zhàn),噓,我不會告訴你們,在古代,我和留在京城的右半符兄弟一旦合體就可以召喚千軍萬馬,攪動戰(zhàn)場風云,決定國家生死存亡。
想成為國寶,方方面面都要出色。我身上有九行共四十個字,是世界上現(xiàn)存銘文最長的一個虎符。這些工整優(yōu)美的文字叫秦小篆,是用“錯金”工藝制作的,整個過程極為復雜:首先將金錘鍛成細絲,然后鑄出文字的凹槽,最后將金絲鑲嵌進去。乍一看,金光閃動,熠熠生輝,極具審美價值和科技價值。
【國寶課堂之故事小鏈接】
我們一起來聽個歷史小故事——信陵君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魏國信陵君接到趙國平原君的求救信后急忙請求魏國國君派兵增援趙國。但是,魏國國君受到秦王威脅不敢出兵。信陵君萬般無奈之下,準備自己組織人馬孤軍救趙。幸虧侯贏及時提出建議,終于,信陵君在魏王寵妃如姬的幫助下盜出虎符,調動魏國軍隊援助了趙國。信陵君此舉保全了趙國的同時也鞏固了魏國的地位。
這個故事是我實際使用的著名范例,相信大家也發(fā)現(xiàn)了,我在這一歷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敲黑板,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是經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虎符。當然了,我們虎符家族還有其他兩位成員:陽陵虎符與新郪(qī)虎符。
【國寶課堂之趣味小知識】
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古代很少有偽造杜虎符的案例哦,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原因。大家仔細觀察,我背面凸出的這部分叫榫(sǔn),凹陷的這部分叫卯。我的右半符兄弟身上也有相同的榫卯結構,兩半符能完美地合在一起,對了,現(xiàn)代漢語“符合”就是從我這兒來的哦!我們虎符都是定制款,樣式、上面的文字、內部的榫卯結構均不同,加之我們鑄造時產生的紋理也不能復制,同時很少有人見過保密級別極高的我,所以,即使擁有一半虎符,也不能造假出另一半虎符。
我是調動軍隊的密碼,可謂“密碼學”的鼻祖。遙望千年時光,窺見華夏文明的軍事智慧與中華民族對信息安全的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