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潮
一瓶紅糖水
雖然文題擬得不錯,很簡潔,但是不夠新奇和吸引人。
這是一個溫暖、感人、真實的故事。
雖然開頭概括了全文,點明了主題,但是不夠吸引人。
我們班的小胖很不幸:父母前幾年就離婚了,爸爸不知去向,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小小的他成了一個孤兒。
學校門口小賣部的李爺爺看他可憐,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孫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起初,李爺爺把他送到縣城一所學校讀書,到了三年級下學期,考慮到不方便照顧他,李爺爺又把他轉回本村的學校讀書。雖然李爺爺腿腳不靈便,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他仍每天堅持按時為小胖送早點。
以前李爺爺每天早晨都為小胖送一袋牛奶,沒想到小胖腸胃不好,牛奶不容易消化,因此李爺爺就將牛奶換成了紅糖水。
這三段雖然交代了事情的經(jīng)過,但是寫得不太清楚,情節(jié)也不夠曲折。
于是,在我們班教室南邊的第一個窗臺上,每天早晨都放著一瓶溫熱的紅糖水。
雖然結尾照應了開頭,點明了文題,但是沒有升華主題。
編輯診斷
這篇習作圍繞“一瓶紅糖水”,敘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習作的選材比較典型,也敘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但是,事件敘述得不太清楚,習作顯得平鋪直敘,不夠生動、形象。
建議小作者按照偵探小說的形式,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修改:
1.將文題改為《偵破“紅糖水案”》,巧妙地設置疑團,以達到吸引讀者閱讀的目的。
2.開頭可以從窗臺上的一瓶紅糖水起筆設疑,以吸引讀者。
3.中間段落可逐層設疑和釋疑,這樣不僅能吸引讀者,還能充實習作的內(nèi)容,使情節(jié)更加曲折。
4.結尾可以交代故事的結局,升華主題。
偵破“紅糖水案”
文題巧妙設疑,很吸引人。
我們班教室的某個窗臺上,每天早晨都放著一瓶冒著熱氣的紅糖水。是誰放的?為什么要放在這兒?我觀察了一下,小胖和東東坐在離這瓶紅糖水最近的地方,這瓶紅糖水很可能屬于其中某人。本來可以直接問小胖的,可我想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到答案,這樣更有成就感。然而,由于我上第一節(jié)課時太投入了,下課后,當我再次看向窗臺時,那瓶紅糖水已經(jīng)不見了。
開篇從教室窗臺上的一瓶紅糖水起筆設疑,達到了吸引讀者的目的。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來到學校,守候在樓梯口。過了一會兒,只見學校門口小賣部的李爺爺拿著一個瓶子,匆匆上樓,把瓶子放在我們教室的一個窗臺上。原來紅糖水是李爺爺送來的。我忍不住上前問道:“李爺爺,紅糖水是給誰的呀?”“給小胖?。 崩顮敔斦f完就走了。
李爺爺為什么每天為小胖送紅糖水呢?我心想:還是直接問小胖吧。我和小胖套近乎,讓小胖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以前李爺爺每天都為小胖送一袋牛奶,沒想到小胖腸胃不好,牛奶不容易消化,因此李爺爺就把牛奶換成了紅糖水??墒牵顮敔斉c小胖到底是什么關系呢?為什么小胖的父母不照顧他?
我覺得直接問小胖不太好,便想向小胖的好朋友打聽。我“秘密”走訪了和小胖關系比較好的習江浩和習明奇。起初他們不愿透漏實情,說這是別人的隱私,可經(jīng)不住我的軟磨硬泡,他們終于將實情告訴了我。原來小胖很不幸,前幾年父母就離婚了,爸爸不知去向,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小小的他成了一個孤兒。李爺爺看他可憐,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孫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起初,李爺爺把他送到縣城一所學校讀書,到了三年級下學期,考慮到不方便照顧他,李爺爺又把他轉回本村的學校讀書。雖然李爺爺腿腳不靈便,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他仍每天堅持按時為小胖送早點。
這三段逐層設疑,逐層釋疑,不僅交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還充實了文章的內(nèi)容,使情節(jié)曲折而感人。
沒想到,這次的“紅糖水案”竟讓我挖出了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
文末交代了故事的結局,升華了主題。
編輯點評
本文講述了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小作者采用偵探小說的寫作手法,寫得生動而有趣。小作者先從教室窗臺上的一瓶紅糖水起筆設疑,接著寫了自己的推論及觀察到的情況;第一個疑團解決后,小作者又設置了第二個疑團,情節(jié)一波三折,讀來頗有趣味,并在最后交代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