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 李 嫣
(1.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南京 210031;2.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南京 210031)
卒中在全球范圍內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均高[1]。據(jù)統(tǒng)計,目前卒中幸存者中有超過50%的患者伴有卒中后失語(post-stroke aphasis,PSA)[2],首次卒中后PSA的發(fā)生率可達32%[3]。PSA的發(fā)生與卒中后大腦語言皮質的直接損害或語言相關的腦網(wǎng)絡功能障礙有關[4]。目前全球臨床醫(yī)學領域對PSA暫無特效治療藥物,國內多用綜合療法干預。研究證實,言語-語言康復訓練[4]、針灸[5-6]、非侵入性腦刺激[7]等能有效改善PSA患者語言功能、運動功能。督脈取穴針刺有通督調神、益氣調血、化瘀通絡之效。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無痛、無創(chuàng),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均有應用,臨床療效較好。本研究采用督脈取穴針刺聯(lián)合rTMS治療PSA 44例,并與rTMS治療43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PSA患者87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齡20~75歲,平均(54.52±5.38)歲;病程16天~5個月,平均(2.58±0.64)個月;失語類型:感覺性失語18例,運動性失語14例,安全性失語7例,命名性失語5例。對照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齡20~75歲,平均(54.26±5.67)歲;病程16天~5個月,平均(2.64±0.67)個月;失語類型:感覺性失語17例,運動性失語15例,安全性失語7例,命名性失語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8]醫(yī)學研究準則。
1.2 納入標準
1.2.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9],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0]。
1.2.2 納入標準 影像學(顱腦CT、MRI等)診斷為單側腦卒中;根據(jù)西部失語癥成套檢驗量表(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確定為失語癥[11],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級1~4級[12];神志清醒,PSA首發(fā)且處于恢復期者;各常規(guī)生化指標穩(wěn)定;除卒中外無其他顱腦內異常病變;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合并癲癇,聽覺、視覺、智力障礙;發(fā)音器官損傷所致的失語者;合并各種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性疾病;有畏針、暈針,rTMS過敏、禁忌證;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 2組均行基礎治療。語言康復訓練:采用Schuell刺激法[4]進行一對一訓練(聽力、理解、口語表達、閱讀、口頭、文字稱呼、復述訓練等)。運動功能鍛煉:采用運動想象療法聯(lián)合康復訓練進行干預。其他常規(guī)營養(yǎng)、藥物、心理、飲食護理等遵醫(yī)囑。
1.3.2 對照組 在1.3.1項的基礎上加rTMS治療。經顱磁刺激儀為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Magneuro100型。行rTMS治療前均測定健側對應的M1區(qū)靜息運動閾值:指導患者取坐位,健側對應的M1區(qū)與“8”字形線圈之間的頭皮相切,調節(jié)線圈位置并找出最佳刺激點(最大波幅、最短潛伏期),刺激強度由大到小,循序漸進,連續(xù)刺激10次,獲取運動閾值(刺激強度:5次誘發(fā)運動誘發(fā)電位>50 μV)。指導患者取臥位,將“8”字形線圈(顱骨健側對應的第Ⅰ軀體運動皮質區(qū)與其相切)佩戴在患者頭部后,設置刺激頻率(1 Hz)和刺激強度(運動閾值的90%,即誘發(fā)電位>45 μV),20次脈沖/序列,30個序列/次,序列間隔時間為2 s,每次持續(xù)刺激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3周或遵醫(yī)囑。上述操作步驟均嚴格按照《重復經顱磁刺激操作指南》[13]進行。
1.3.3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督脈取穴針刺治療。主穴為督脈穴,取風府、百會、至陽、腰陽關穴,左手輕輕按壓穴位,右手進針,施以捻轉補法,待針下有沉澀感,則稍微提針以守氣,左手輕按腧穴所在經絡的循行線下方,使針感傳至病變部位,至患者有熱、脹感,每穴守氣10 s,留針30 min,出針,按壓針孔片刻。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以下指標變化。①大腦腳非對稱性比例(ARCP)。分別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生完成,大腦腳面積測量均在MRI工作站內完成,參照文獻[14-15]操作。ARCP=非優(yōu)勢側大腦腳面積/優(yōu)勢側大腦腳面積。定量標準為ARCP=1.5。②語言功能。采用WAB評估,包括自發(fā)言語(最高20分,最低0分)、聽覺理解(最高200分,最低0分)、復述檢查(最高100分,最低0分)、命名檢查(最高100分,最低0分)4個方面,得分越高語言功能越好[11]。失語商(aphasia quotient,AQ)=2×(自發(fā)言語得分+聽覺理解得分/20+復述檢查得分/10+命名檢查得分/10)。AQ<93.8分可診斷為失語癥。BDAE得分:分為0~5級,分別對應0~5分,分數(shù)越高,語言能力越好[12]。③生活質量。采用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AQOL-39)[16]評價,包括生理、溝通、心理社會3個維度,共39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④觀察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1.5 療效標準 根據(jù)BDAE評分擬定標準[12]。痊愈:BDAE評分升高3分或語言功能恢復;顯效:BDAE評分升高2分;有效:BDAE評分升高1分;無效:BDAE評分未升高甚至降低??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5.45%(42/44),對照組總有效率79.07%(34/43),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ARCP比較 治療后,2組ARCP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ARCP比較
2.3 2組治療前后BDAE、WAB評分及AQ比較 治療后2組BDAE評分、WAB各維度評分及AQ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BDAE、WAB評分及AQ比較
2.4 2組治療前后SAQOL-39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SAQOL-39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SAQOL-39評分比較 分,
2.5 不良反應情況 2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PSA有不同程度的口語表達障礙、理解障礙、讀算寫能力降低,妨礙了患者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17]。PSA的基礎治療包括語言康復訓練、運動功能鍛煉以及常規(guī)營養(yǎng)、藥物、心理、飲食干預等,但效果有限。rTMS是一種將磁刺激作用于腦特定部位的無創(chuàng)性物理治療技術。rTMS治療PSA的機制為:治療儀產生脈沖磁場,磁場穿透大腦并誘導出電場、產生感應電流,改變皮質興奮性、神經內分泌、代謝、血流灌注等,增加神經可塑性,調節(jié)腦神經網(wǎng)絡的活動,改善受損區(qū)域的功能,進而可改善失語癥,但整體效果有待提高[18]。
PSA屬中醫(yī)學喑痱、風喑、中風不語、喑病等范疇,病位在腦,與心、腎、脾、肝密切相關,病理因素為風、痰、火、瘀。腦為元神之府,卒中后肝腎陰虛,虛風內動,擾及神明,致神失所主,則舌竅失靈不語;或脾虛痰濕,瘀滯為患,腦竅閉阻,腦髓失養(yǎng),腦之元神功能失常,則神昏失語[19]。故應以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為治療原則。督脈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調節(jié)陰陽。督脈入腦,可醒腦調神,促進腦部氣血運行,改善腦組織功能。本研究所選百會系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為諸陽之會,與腦相通,針刺具有醒腦開竅之效;風府穴系陽維脈、膀胱經和督脈的交會穴,《針灸甲乙經》言“頭痛項急……舌急難言,刺風府主之”,針刺其可清熱散風,通關開竅;至陽穴系督脈陽氣隆盛之處,針刺能夠宣發(fā)陽氣,疏通經絡;腰陽關穴屬督脈,針刺可舒筋活絡。諸穴合用,具有活血通絡、開竅啟語之效。研究顯示,針刺可增強語言功能相對應腦區(qū)的血流灌注,改變神經遞質的濃度和表達,促進神經細胞增殖,重塑神經系統(tǒng),進而改善PSA患者的言語功能[20]。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BDAE、WAB各維度評分及AQ、SAQOL-39各項評分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督脈取穴針刺聯(lián)合rTMS能改善PSA患者言語功能,提高治療效果,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優(yōu)勢半球是指與語言功能特化相關的大腦半球。優(yōu)勢半球卒中后常見卒中側大腦腳萎縮,雙側大腦半球間的平衡被打破,進而導致語言功能暫時性或永久缺失,故ARCP可作為PSA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定指標之一[14]。治療后,2組ARCP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督脈取穴針刺聯(lián)合rTMS治療PSA能加快雙側大腦半球間平衡的恢復,進而改善言語功能。2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說明與單用rTMS相比,加用督脈取穴針刺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督脈取穴針刺聯(lián)合rTMS能促進PSA患者雙側大腦半球間平衡的恢復,提高語言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