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7月10日,由法治日報社主辦的2023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以下簡稱“全國政法裝備展”)在北京開幕。
“今年我們重點展示搭載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司法智慧交互場景,為行業(yè)描繪未來司法認知大模型的應用輪廓?!笨拼笥嶏w副總裁、司法業(yè)務部總經理雍文淵介紹,同時重點面向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及紀檢監(jiān)察行業(yè),推出智能輔助辦案全鏈路創(chuàng)新應用以及在司法輔助事務集約化、大數據監(jiān)督方向的最新解決方案,助力司法機關加速實現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司法認知大模型探索初顯成效
2022年11月30日,認知大模型技術受到了全球各界的廣泛關注, 開啟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
在此技術浪潮下,依托認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及平臺的語音、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和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5月6日,科大訊飛發(fā)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并展示了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知識等七大核心能力。6月9日進行升級發(fā)布,進一步突破了開放式問答、升級邏輯推理、數學能力及多輪對話能力,并增加類搜索插件解決大模型實時信息獲取的問題,通用人工智能星星之火已經點燃。
“當前,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庇何臏Y表示,科大訊飛深化司法認知智能技術應用,依托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技術優(yōu)勢,積極推進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在司法領域應用落地之路,正著力提升在語意理解、文本生成、長時記憶、多輪對話等方面的定向能力,探索面向公眾及行業(yè)辦案人員的專業(yè)法律咨詢服務,實現“遇事找法”。
雍文淵介紹,經過對司法認知大模型半年的持續(xù)探索和驗證,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老百姓遇到民事糾紛上,認知大模型法律知識、訴訟建議、立案流程指引、訴訟程序等方面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梳理知識圖譜及問答等形式,能夠支持更多輪開放式知識問答?!氨热?,我們通過大模型對婚姻糾紛類案件多輪持續(xù)追問,依然能給出流暢自然的回復,并且就如何爭取孩子撫養(yǎng)權上給出更好的建議,這些都是相較于以前的機器問答所做不到的?!?/p>
雍文淵表示,除了知識問答,大模型還可以幫助老百姓起草相應的法律文書,僅需輸入案情描述即可快速生成起訴狀等并給出適用法律建議,大模型便可以列出起訴狀所要包含的全部信息,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訴訟請求等,并且還可以引用最新民法典的法條信息。
雍文淵介紹,在面向法官辦案中,利用大模型的多模態(tài)輸入能力支持從全卷宗中更全面、精準的提取關鍵信息,抽取效果達到95%以上,在證據的處理上表現尤為明顯。“在爭議焦點歸納及庭審筆錄生成上表現出一定的成果,只需通過輸入起訴狀、答辯狀即可在庭前自動歸納雙方爭議內容生成庭審提綱?!?/p>
在庭審環(huán)節(jié),目前科大訊飛利用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積極探索自動語音識別的全文筆錄進行精簡自動規(guī)整,完全形成一份“書記員級”的筆錄,更大幅度減輕書記員在筆錄制作上的工作量。此外,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能力,在輔助裁判文書編寫上,通過輸入全卷宗材料進行深度理解和推理可較精確地生成“本院認為”之前的內容,并結合類搜索插件給出裁判建議和相應法律條款供法官參考。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對司法業(yè)務智能化提升帶來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與挑戰(zhàn)。雍文淵認為,法律具有公正、專業(yè)、嚴謹及可解釋性,對司法認知大模型的可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存在造成法律及倫理道德的風險,如對政治、文化可能會顯示出偏差或不當言論,引起社會輿論。
“基于以上風險和挑戰(zhàn),作為技術開發(fā)者,我們需要遵從人工智能法治體系和倫理道德,實現通過法治來規(guī)范、引領、保障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司法領域安全、可靠、可控、健康的發(fā)展,推動可持續(xù)、負責任、有價值的人工智能生態(tài)建設,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與公正性。”他建議,在面對司法認知大模型帶來的風險和挑戰(zhàn)時,需要對訓練和使用該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數據訓練方面,盡量保證數據的覆蓋度、匹配度、多樣性等,并確保數據信息來源真實可信且意義正向,通過高質量的數據訓練及調優(yōu)降低負面效應。在推理應用方面,建設基于大模型的在線增強體系,結合包括類搜索插件、知識圖譜、知識庫等技術在內的周邊方案,實現行業(yè)應用的受控推理應用,同時考慮輸出結果的審核及反饋機制,及時預警和改進模型輸出,提高生成結果安全可信度。
以智慧為翼 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已廣泛地應用于人類社會方方面面,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同時也正在向司法領域滲透。
雍文淵表示,通過人工智能在司法領域已有的應用實踐及成果表明,現代科技與司法工作愈發(fā)深度融合,信息時代審判運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如何圍繞“堅持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雙輪驅動,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戰(zhàn)略和方針,引領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雍文淵認為,面向簡易速裁和一般案件的庭審記錄工作,依托目前成熟的庭審語音識別、同步錄音錄像和區(qū)塊鏈技術全面替代書記員筆錄記錄工作,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同時,依托已有的保全、鑒定、送達審判輔助服務基礎和已有成效,完善細化線上辦案流程和線下辦案過程全流程所有節(jié)點的數字化改造,通過輔助事務集約化、重復工作自動化、人機耦合協同化構建案件審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完善人機協同的服務模式,進一步細化案件質效評價體系及法官畫像模型,同時鼓勵法院通過采購服務模式來運營,進一步優(yōu)化在線集約的審判輔助事務。
雍文淵建議,要在當前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已經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加強解紛能力的前置,強化各中基層法院、人民法庭和社區(qū)、網格的鏈接,在支撐基層矛盾在線化解的基礎上,強化基層調解能力建設、落實普法宣傳和教育、加強公共法律服務等體系構建。
“智慧法院這一構想正從愿景一步步走進現實?!庇何臏Y表示,作為人工智能企業(yè),將繼續(xù)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讓司法工作在數字時代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