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瑤瑤 杜永幸 韓晶晶
摘要:舉重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項目。在現代的眾多比賽項目中,舉重是我國競技體育的優(yōu)勢項目之一。舉重運動員的腿部訓練量較大,這使得膝關節(jié)慢性損傷成為比較常見的現象。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了解并分析舉重運動員膝蓋損傷的性質,并根據運動員膝蓋損傷的情況,提出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按摩、針刺等對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損傷的治療方法,希望對預防和減少舉重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損傷起到一定的作用,幫助對舉重運動員延長職業(yè)生涯。
關鍵詞:舉重運動員;膝關節(jié)損傷;治療方法
1舉重項目的特點
1.1對腿部力量要求高
在各種體育項目中,無論是跑步、籃球、排球、乒乓球還是健美操等,都對腿部力量有一定的要求,但舉重這個項目對腿部力量的要求尤其高。在運動員準備開始進行抓舉時,就需要利用腿部力量進行抓鈴,然后形成一個支撐性的深蹲動作,這樣可以在最低點形成一個力,使運動員在最低點支撐杠鈴后站起,在這一蹲起過程中的發(fā)力,腿部力量是最主要的。就像舉重中的前蹲動作,這個動作是在剛開始的提鈴和發(fā)力后需要完成的動作,從而達到抓舉這一目的。運動員在上挺發(fā)力前還需要預蹲,因為其需要依靠雙腿蹬地的力量來進行上挺發(fā)力。在這些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出,舉重運動員在舉杠鈴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技術步驟都和腿部力量離不開。
1.2需要訓練的時間和頻次較多
在舉重項目中,為了取得好成績,運動員必須突破極限,每天除了需要練習前蹲和后蹲動作,基礎力量訓練更是不能落下,有的時候一天要進行多次訓練。保加利亞舉重隊的運動員每次訓練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前蹲或后蹲。為了能夠舉起更重的杠鈴,突破自己的極限,他們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為了增加自己的基礎力量,尤其是腿部的力量,20組以上的蹲起練習是他們的日常。每天的訓練量都是以噸為單位來計算的,可見每一份榮耀的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1.3需要的是全身的連貫性力量
舉重專項力量訓練形成的肌肉,不是像健美那樣對每一塊肌肉進行專門訓練。舉重是一個全身協調性的項目,所以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是全身性訓練。在需要發(fā)力的時候,是以腿部主動、全身進行輔助發(fā)力來進行的。前蹲、后蹲、下蹲翻、窄拉和寬拉這幾個動作便是如此。而我們在電視上經??吹降膬纱髣幼鳌εe和抓舉,能明顯地看到連貫性的力量特性。雖然舉重運動員的胸肌很強壯,但是他們并不會去做那些僅僅只靠肩發(fā)力的推舉。他們更多地會做雙杠臂屈伸和杠鈴片負重俯臥撐,在提升舉重力量的過程中,練成了強壯的胸肌。
2舉重運動員產生膝蓋損傷的原因
2.1產生急性損傷的原因
在訓練或者比賽的時候,不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不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力沒有高度集中等都可能導致運動員出現急性損傷。在舉重的過程中,極容易對膝關節(jié)造成一些急性的損傷,比如:軟骨半月板韌帶拉傷等。
2.1.1錯誤技術動作的出現
在學習新的技術動作的時候,運動員對動作的要點沒有理解透徹,很可能就會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從而出現錯誤的技術動作。而這些不正確的動作姿勢就更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尤其是膝關節(jié)軟組織容易受傷。
2.1.2不充分的準備活動
運動員在進行訓練之前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就是準備活動。進行準備活動的目的是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行接下來的訓練和比賽。準備活動除了可以放松身體上的肌肉,還能鼓舞士氣,幫助運動員進行賽前狀態(tài)的調節(jié),使運動員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前準備活動沒有做到位,準備活動的方法不得當,身體上的各個部位以及關節(jié)沒有活動開,那么,韌帶的拉伸與肌肉的伸縮能力都可能會達不到訓練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訓練,力量不能有效發(fā)揮,肢體不協調,損傷就會出現。舉重中最常用到的股四頭肌和髕腱就容易損傷或者拉傷。
2.1.3注意力沒有高度集中
舉重的時候,無論是比賽還是訓練,注意力的集中非常關鍵。我們都知道舉重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準備舉起的杠鈴重量都很大。在試舉的時候,如果運動員的精力稍微分散,就會造成損傷。舉重項目競爭十分激烈,在賽前階段,一些運動員不僅需要保持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還需要保持自身體重。訓練后身體如果過度乏累,不能及時恢復,就更容易引發(fā)運動損傷。
2.2產生慢性損傷的原因
在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每天的運動強度很大,而且還會階段性地增加運動強度。運動員身體機能下降,負荷訓練后沒有很好的放松和恢復,營養(yǎng)攝人不均衡、不充足和多年日積月累的疲勞等情況都會造成身體的慢性損傷。舉重運動員每天的高強度訓練會給膝關節(jié)帶來很大負荷,膝關節(jié)的退行性改變速度也會加快,關節(jié)炎的癥狀可能會初步體現出來,像關節(jié)的疼痛腫脹,活動不便和彈響等,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jié)內外側損傷或者髕骨出現軟骨病的癥狀。
2.2.1訓練強度大
那些我們常人會覺得難以承受的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項目,是舉重運動員每天都需要進行的。在這樣的訓練中,他們的膝關節(jié)也是每天都會承受比常人更多的負荷,因此,運動員會出現運動損傷的現象。舉重項目中的很多動作都需要維持半蹲或者完全下蹲的姿勢,因為運動員幾乎每次訓練都要訓練到極限強度,所以總是造成膝關節(jié)局部負荷過大,每一次反復細微的損傷都容易造成髕骨的勞損。而像“緩沖器”一樣,保護著股骨踝和脛骨平臺的關節(jié)面,因而吸收用力時向下傳導震蕩的半月板,通常由于運動員的長時間半蹲或者下蹲的姿勢,承受大重量,重復地使用膝關節(jié)進行屈伸和扭轉,這樣的動作多次擠壓和磨損著半月板,使得半月板受到不可逆的損傷。
2.2.2不注重恢復,身體疲勞
舉重運動員的下肢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負荷,訓練過后若身體沒有做好放松,就會導致日常的疲憊;有時候晚上睡眠質量不好,沒有及時補充營養(yǎng)也會造成身體疲憊,精神不振。而一些教練對運動員的狀態(tài)沒有充分了解,沒有認識到運動員也會有一定疲勞期,急于求成,沒有關注到運動員現階段的身體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只是盲目地進行強化訓練,沒有在運動員的身體處于疲勞的狀態(tài)時,進行合理且有計劃地恢復,長期的勞累會使運動員出現技術動作偏差,長時間磨損膝關節(jié)。
2.2.3多年累積的損傷
運動員在進行運動項目訓練的時候大多數是在青年時期,甚至是青少年的時候就開始主要項目的訓練了。而舉重這個項目對青少年的膝蓋和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來說是極不友好的,舉重運動員的膝蓋磨損也是從剛剛接觸杠鈴時就開始了,長期使用下肢力量,使得膝關節(jié)的損傷越來越嚴重,前、后、左、右的扭動使得膝關節(jié)更加不穩(wěn)定,長期如此更容易使側半月板形成慢性損傷。
3膝關節(jié)損傷的一般治療方法
3.1藥物治療法
運動員的膝蓋受損后,可以在患處使用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作用的抗炎藥;也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提高膝關節(jié)骨質或者軟骨組織的代謝功能和營養(yǎng)。中度的膝關節(jié)扭傷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活血祛瘀的藥物,通常會使用止疼消腫、活血化瘀的藥物或者貼劑,進行輔助恢復。
3.2手術治療
當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半月板出現破裂時,一般要對半月板進行縫合、摘除或者局部切除手術。如果是韌帶損傷的話,對不滿兩周的前交叉韌帶斷裂,盡量進行手術縫合,如果韌帶體內部斷裂的話,最好移植一根肌腱以增強交叉韌帶的穩(wěn)定性。如果外側副韌帶斷裂,側副韌帶扭傷或部分性斷裂(深層),則可以保守治療,用長腿管形石膏固定四至六周,完全斷裂者應及早修補。
3.3物理治療
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就是熱敷或者冰敷。如果運動員出現了明顯的韌帶損傷的話,在剛開始會感覺到關節(jié)的疼痛,還會伴有一些關節(jié)部位的腫脹。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冰敷,來讓疼痛得到初步緩解,在疼痛得到緩解后,再進行熱敷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止痛和消腫的效果。關節(jié)屈伸練習也是一種很好的物理治療方法,運動員可以適當地鍛煉肌肉,這對于關節(jié)的損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3.4按摩治療
按摩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膝關節(jié)的損傷有很好的緩解和輔助治療效果。在損傷初期,可以對周圍的肌肉、肌腱做一些力度非常輕的按摩,不能對膝關節(jié)直接進行按摩,因為在按摩時可能會對膝關節(jié)造成再次損傷。在損傷恢復到一定程度后,醫(yī)生可以幫助運動員用膝關節(jié)做一些被動的屈伸活動和恢復練習。
3.5針刺療法
作為一種新興的療法,針刺療法在膝關節(jié)損傷后進行治療尤其是在膝關節(jié)的慢性損傷及手術后的恢復治療也有更多的適用空間。對膝關節(jié)進行針刺,主要是對膝關節(jié)處的三個穴位進行針刺,即梁丘穴、血海穴和膝眼穴,對膝關節(jié)的這三個穴位進行針灸,治療膝關節(jié)損傷的效果很好。
4結語
面對舉重運動員膝蓋損傷的多種原因,我們要重視起來,要時刻關注運動員的身體狀態(tài),在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下,我們要采用不同的訓練模式和訓練量,要根據運動員的狀態(tài)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避免出現過度訓練的情況,讓運動員的身體得到積極的放松和恢復,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盡可能地避免損傷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