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倩瑜 程曉琳
(1.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學部,河南 洛陽 471000;2.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藥學專業(yè),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通常是由闌尾炎發(fā)作而來,多由厭氧菌或者結腸桿菌感染所致,發(fā)病時以右下腹部疼痛、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等癥狀為臨床表現(xiàn)[1]。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大多需要手術治療,也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方式,通過切除病變的闌尾,避免闌尾發(fā)展到壞疽或者穿孔的程度。然而術后出現(xiàn)感染現(xiàn)象是導致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影響因素[2]。因此,在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對改善其預后狀態(tài)具有積極作用。
頭孢呋辛屬于二代頭孢菌素,機制是其與機體內細菌細胞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進行結合達到抑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的目的,能夠溶解和殺死細菌,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對預防感染具有很好的療效[3]。但是長期使用頭孢呋辛對患者的胃腸道有一定的損傷。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包括兩種抗菌成分:頭孢哌酮及舒巴坦,頭孢哌酮可以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舒巴坦通過加強頭孢哌酮抗拒多種β-內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增強頭孢哌酮的治療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究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選取我院在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間收治的86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學(第9 版)》[5]中關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手術在本院進行且順利完成。排除標準:對青霉素或者頭孢菌素類過敏的患者;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缺乏維生素K 或者營養(yǎng)不良者。
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3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為20~42歲,平均年齡為(31.37±6.16)歲;手術時間為1~3 h,平均時間為(1.95~0.72)h。研究組男26 例,女 17 例;年齡為 22~41 歲,平均年齡為(31.21±5.01)歲;手術時間為1~3 h,平均時間為(1.98±0.80)h。兩組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的性別、年齡和手術時間對比(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頭孢呋辛(江西東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71,規(guī)格:2.25 g)進行治療。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0.25 g 頭孢呋辛最少加2 mL 注射用水,使之溶解成黃色的澄清溶液,每次0.75g,每日3 次;治療時間為5 d。
1.2.2 研究組
研究組給予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納(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104,規(guī)格:1.0 g)進行聯(lián)合治療。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每瓶用5%的葡萄糖液溶解,然后用統(tǒng)一的溶媒進行稀釋,制作成50~100 mL 液體供靜脈滴注,分等量每12 h 靜脈滴注一次,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60 min 內;藥物用量按照頭孢哌酮的使用量計算為1~2 g,舒巴坦總量每日不超過4 g;治療時間為5 d。
1.3.1 傷口恢復情況
記錄患者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的傷口恢復情況,包括傷口愈合、傷口膿腫、傷口感染,并計算兩組患者的傷口恢復率進行比較。
1.3.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記錄并比較兩組術后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其中不良反應的類型包括傷口膿腫、傷口感染、惡心、厭食等。
1.3.3 臨床療效
比較兩組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主要根據(jù)《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6],劃分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共3 個等級。顯效:手術傷口為甲級愈合,達到手術預期效果;有效:手術傷口為乙級愈合,基本達到手術預期效果;無效:手術傷口為丙級愈合,未達到手術預期效果。根據(jù)總要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的計算公式分別得出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
收集本次研究中用到的所有實驗資料,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5.0 計算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中的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并進行χ2檢驗,秩和檢驗等級資料,認定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后,研究組的傷口恢復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傷口恢復情況比較n(%)
治療期間,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較多見的急性腹痛的癥狀之一,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是其中的一種病理類型[1]。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闌尾腫脹更加明顯;表面有膿性的滲出物,闌尾粘膜的潰瘍面逐漸增大并達肌層和漿膜層管壁各層;其腹腔內會形成局限性腹膜炎,癥狀和體征較急性闌尾炎更加嚴重[2,7]。
現(xiàn)階段,藥物治療可以消退闌尾炎的急性炎癥,但是后續(xù)會有復發(fā)現(xiàn)象,因此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患者手術后自身機體免疫機體紊亂,或者手術前闌尾炎癥較重對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產(chǎn)生損傷,術后患者極容易出現(xiàn)感染顯效,影響患者恢復,所以選用何種抗感染藥物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的預后極為重要。
頭孢呋辛是臨床常用的非經(jīng)腸胃的半合成廣譜頭孢素菌類的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胞壁的合成起到殺菌的作用,適用于各種術后感染的防治,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預防感染有很好的療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然而頭孢呋辛在臨床應用中出現(xiàn)對胃腸道損傷等的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8]。由此,臨床考慮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治療。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是頭孢菌素類藥物中作用較好的一種,對各種細菌感染和預防術后感染中都有很好的療效,且引發(fā)使用者不良反應的比例遠遠小于其他藥物。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的治療方式對患者有積極作用。具體分析,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促進傷口愈合。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和頭孢呋辛同屬于頭孢菌類藥物,但是頭孢哌酮舒巴坦鈉作用于人體引起的不良反應遠低于其他頭孢菌素類藥物。舒巴坦是一種β 內酰胺酶抑制劑,由于部分細菌對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耐藥,機制是它們可以分泌β 內酰胺酶分解頭孢哌酮,所以舒巴坦加入到頭孢哌酮中可以抑制β 內酰胺酶從而消滅耐受頭孢菌素類的細菌,可以有效降低細菌在人體內活動引起各種感染病癥[9]。故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可以使頭孢菌素類藥物充分發(fā)揮作用,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同時也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采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具有很好的療效,既減少了感染風險,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促進了患者傷口愈合,提高預后狀態(tài),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