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雪梅
老年人口的婚姻狀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無論是從老年人的心理還是身體健康方面,處理好老年人婚姻問題,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老年配偶之間的相互關心和依賴,也減輕了兒女負擔。可是老年人的婚姻問題受到諸多方面因素影響,要比年輕人婚戀復雜的多,存在較多問題。
2020年遼寧老年人口婚姻狀況為有配偶的占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75.83%,離婚的占2.98%,喪偶的占19.99%,未婚的占1.2%。喪偶率雖然偏高,但更多的老年人呈在婚狀態(tài),充分反映出遼寧老年人口婚姻相對穩(wěn)定,家庭的健全度相對較高。
在未婚老年人中有81.74%是男性老人,18.26%是女性老人,男性高于女性63.48個百分點;在有配偶的老年人中,男性占52.49%,女性占47.51%,男性高于女性4.98個百分點;離婚的老人中,男性占47.92%,女性占52.08%,女性高于男性4.16個百分點;喪偶老人中,男性占27.35%,女性占72.65%,女性高于男性45.30個百分點??梢钥闯?,未婚老人中男性居多,喪偶老人中女性居多,女性有偶率低于男性。
由于男性老年人平均預期壽命低于女性,喪偶女性老年人居多。喪偶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在養(yǎng)老過程中與有配偶的人相比,生活會更加艱難。
未上過學的老年人口中,未婚所占比重為6.46%,有配偶的占37.30%,離婚的占0.79%,喪偶的占55.44%;小學文化程度老年人口中未婚的占1.72%,有配偶的占68.78%,離婚的占1.43%,喪偶的占28.08%;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中未婚的占0.71%,有配偶的占80.67%,離婚的占3.96%,喪偶的占14.65%;高中文化程度的老人中未婚的占0.56%,有配偶的占82.61%,離婚的占4.10%,喪偶的占12.73%;大專及以上的老人未婚的占0.54%,有配偶的占85.34%,離婚的占3.41%,喪偶的占10.72%。未上過學的老年人中未婚人口所占比重與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老年人所占比重相比,高5.92個百分點,文化程度越低,未婚所占比重越高;大專及以上有配偶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未上過學的有配偶老人所占比重高48.04個百分點,文化程度越高,有偶率越高;未上過學老人喪偶率比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老人的喪偶率高44.72個百分點。
老人們辛苦奮斗一生,為家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墒菃逝祭先藚s占近五分之一總體老人數(shù)量,這個龐大人群的養(yǎng)老問題,將直接影響社會發(fā)展和家庭的穩(wěn)定。因為只要是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程度,就能擁有醫(yī)學保健和營養(yǎng)常識,也意味著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或技能,能更好地照料自己與配偶,相對來說喪偶率就會降低,而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則喪偶率較高。
老年人口中以與配偶、子女同住為主。與配偶同住的占53.97%,與配偶和子女同住的占16.68%,與子女同住的占12.58%;獨居的占12.93%;在養(yǎng)老機構的占0.74%。
在喪偶老年人中,有49.19%的老人與子女同住,有43.95%的老人獨居生活,有1.95%的老人在養(yǎng)老機構,其他占4.91%。
喪偶的老年人因為受封建理念的影響,想要有個伴,又怕子女反對、旁人嘲笑,寧愿孤單的與子女一同居住、幫忙照看孩子,孤獨地度過人生的最后階段,陳舊思想的影響,束縛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行為。單身獨居老人,是社會上最孤獨的人,他們在生活上有較大困難,最需要別人的幫助和關心。雖然現(xiàn)在社會養(yǎng)老制度正在逐漸完善,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促使子女們都去忙于事業(yè)發(fā)展,很少有時間來陪伴年邁的父母。尤其是住房條件的改善讓子女和父母更多趨向分開獨立居住。因此,夫妻養(yǎng)老已成為目前社會轉(zhuǎn)型期最主要的養(yǎng)老方式。
未婚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以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為主,占41.55%,其次是領取離退休養(yǎng)老金占23.88%,勞動收入占14.91%,家庭其他成員供養(yǎng)占4.60%,財產(chǎn)性收入占0.58%;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來源以領取離退休養(yǎng)老金為主,占56.44%,其次是依靠勞動收入,占20.71%,由家庭其他成員供養(yǎng)的占15.47%,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2.41%,財產(chǎn)性收入占0.77%;離婚老年人主要以領取離退休養(yǎng)老金為主,占76.64%,依靠勞動收入的占9.09%,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yǎng)的占6.39%,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4.20%,財產(chǎn)性收入占0.39%;喪偶老年人以領取離退休養(yǎng)老金為主占51.28%,其次由家庭其他成員供養(yǎng)占29.83%,依靠勞動收入的占8.43%,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4.76%,財產(chǎn)性收入占0.64%。
可以看出,有四成的未婚老年人依靠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較為艱難;近三成的喪偶老人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yǎng)。單身老人尤其是未婚的老人,沒有老伴和子女,他們的養(yǎng)老方式只能依靠自己和保障金。
未婚老年人中身體健康的老人占30.30%,喪偶老人中身體健康的占35.57%,有配偶和離婚老年人中身體健康的分別占59.52%和59.14%;未婚老年人中身體不健康的占37.72%,有配偶和離婚老年人中身體不健康的分別占10.35%和11.65%,喪偶老年人中身體不健康的占26.12%。
可以看出,未婚和喪偶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有配偶老人身體健康狀況相對來說最好。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與婚姻關系密切相關,喪偶給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面對生活的突然變化,致使喪偶老人的健康狀況直接受到影響。什么都無法與婚姻伴侶的陪伴相比,婚姻生活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一個家庭完整的結構、和睦的氛圍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相反,他們將會面對孤獨、寂寞等對身心健康不利的局面。
老年人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工作,到了晚年不要讓傳統(tǒng)思想束縛住自己,應該盡情的享受,大膽去追求晚年的美好生活。尤其是老年女性,再婚是她們的權利,只要雙方自愿結合,就應該受到同等保護。所以,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并尊重他們的意愿,幫助他們過上美好的晚年生活。
拓展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的資金來源,可以通過爭取社會力量、慈善機構等對老年人事業(yè)的贊助和支持,興辦老年大學、活動中心福利服務場所等,建設老年人心理咨詢中心和廣播、座談等方式引導老年人生活得更加科學。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相互接觸的機會,鼓勵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生活。
把現(xiàn)有資源進行整合,不斷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中心或養(yǎng)老服務綜合體。支持社會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康復護理等服務。完善信息建設,降低老年人使用現(xiàn)代化技術的難度,保留部分線下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優(yōu)化基本養(yǎng)老服務設施布局,增加老年人服務供給,落實養(yǎng)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政策,讓基本養(yǎng)老服務凝聚在老年人身邊、床邊、周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獨居老人的數(shù)量也在增加。這不僅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面對的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老年人關愛,特別是給予獨居老人更多的理解和照顧,讓他們在晚年過上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