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中國書法藝術中道家思想的分析與思考

      2023-08-16 19:53:06趙安寧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道家思想天人合一

      摘 要: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正式成型。在中國的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道家思想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它對中國文化與藝術方面的影響,也是哲學在藝術與美學領域擴展的體現(xiàn)。從歷代書家對道家思想的體現(xiàn)入手,分析道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對書家發(fā)展和書法演進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就現(xiàn)當代的書法學習和實踐展開思考。

      關鍵詞:道家思想;自然無為;中國書法;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是古代的一種思想流派,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這一時期,老子集合歷代圣人的大智慧,將其精髓歸納為一套完整的學說,這一套學說的形成也就標志著道家思想體系真正形成。道家以“道”為核心,以此來探索自然、社會、人之間的聯(lián)系。在這一思想體系中,“道”被列為最高級的哲學范疇,其是天地間至高的真理,也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使一切事物得以存在、發(fā)展、演進。道家思想的精髓在于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本文從書貴自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三個方面對中國書法中的道家哲學思想進行解讀。

      一、書貴自然的理念

      道家思想的精華是道法自然,指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主張遵循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它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以及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的運行演進法則。

      正如道家把自然作為自己的終極境界,書法的終極美學也是自然。在這方面,書法美學的內(nèi)核與道家思想的內(nèi)核是一致的。我們先從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出發(fā),探討書法和自然的關系,以及道家自然和書法藝術中自然的兩個層面。

      關于自然,無論是從道家思想出發(fā)還是從書法角度出發(fā),其都有兩方面的含義。道家思想中自然的第一個層面是自然的客體形態(tài)。自然在混沌初開之際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它給“道”的形成、發(fā)展和完善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土壤。第二個層面是本來自由,這是一種無形的狀態(tài),是連接第一層自然客體的媒介,是自然客體呼吸的空氣和養(yǎng)分,為自然客體提供生存的宇宙空間,是自然客體此消彼長、萬物平衡的藝術。一種是有形的客體,另一種是無形的抽象概念,且無形的通常比有形的更為重要,無形是有形的主宰。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第一層面的自然是指書法出于自然。書法本體從自然中來,從最早的象形文字開始便是對自然的再現(xiàn)和描摹。圖畫是最早的文字,很多的石窟和崖壁上都保留了文字最初始的形態(tài),逐漸演化形成后來的抽象文字并流傳至今。東漢蔡邕首先提出這一觀點,他在《九勢》中說:“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盵1]書法源于自然萬物客體,秉性也是自然的形態(tài)。第二層面的自然是書者在書寫過程中的內(nèi)驅(qū)力,是書者在還未在紙面呈現(xiàn)第一層面的自然形態(tài)之初,對于字形結構、內(nèi)部空間、整體章法、全篇布局和用筆中起承轉(zhuǎn)合的把握,使自然客體能夠恰如其分、自然地表現(xiàn)在紙面上,猶如造物主一般,使自然客體像大自然的法則一樣呈現(xiàn)的一種看不見的隱形媒介和連接黏合劑,形成紙面上的自然生態(tài)。書法角度的自然,第一層面是外化的具象顯現(xiàn),是浮現(xiàn)于紙面上的、看得見的、有具體形象的字形;另一種是抽象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是造物者的雙手,它是看不見的內(nèi)在能量場。二者一內(nèi)一外,陰陽相合而生,有形、有勢,然后才是充滿靈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

      顏真卿從屋頂漏水后在墻上留下的痕跡中得到啟發(fā),獲知了筆法的精髓,其“屋漏痕”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漸進、曲折、凝重又穩(wěn)定的沉著博大的自然力量,這一現(xiàn)象深深地影響了顏真卿的審美取向。顏真卿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感悟到其中美的規(guī)律,攝取自然的力量和規(guī)律,將其轉(zhuǎn)移到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圓渾、樸厚、氣勢磅礴、自然壯闊的書風,開一代新風,成為唐代書壇名家,對后世影響深遠。

      懷素說:“貧道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夏云因風變化,乃無常勢,又遇壁坼之路,一一自然?!盵2]懷素書法的特點就是通過字形的左右搖擺,呈現(xiàn)出視覺的動態(tài)之美,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顯示出動勢,讓整幅書法充滿靈動之感。懷素對書法的感悟來自夏云,夏云滾滾而動,相互之間融合變換,因風速不同而相互追趕、幻化,這正是懷素書法的動態(tài)之美。

      蔡邕在《九勢》中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盵3]這說明書法創(chuàng)作需合乎自然的韻律節(jié)奏。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中國書法探索了每一種可能出現(xiàn)的韻律和形式,這是從大自然中捕捉藝術靈感的結果……凡自然界的種種韻律,無一不被中國書法家所模仿,并直接或間接地形成了某種靈感,以造就某些特殊的書體。”從顏真卿和懷素對于書法的感悟來看,書法藝術從自然中攝取的不僅是自然客體的物象,如屋漏痕的線條、夏云的形狀等具體的表面形象,還有自然界萬事萬物表現(xiàn)出來的韻律。例如:云無時無刻不發(fā)生轉(zhuǎn)變,各種形態(tài)之間隨意切換,那是一種無形的變化,也就是自然的融容規(guī)律,是聚合的內(nèi)在演化系統(tǒng)。

      二、無為而治在書法中的體現(xiàn)

      道家談的無為而治就是順應自然,是說統(tǒng)治者應當遵循自然規(guī)律,讓人民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社會和諧安穩(wěn)。

      老子倡導模仿天地、任其自然,認為強行用意志與欲望去干擾百姓的作息是違背了天道。他在《道德經(jīng)》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庇终f:“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盵4]

      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其是在“無不為”的基礎之上提出的觀點,是在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后順應萬物的法則、利用自然的法則達成自己的意愿。

      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無為而治是最高的行為法則。以蘇軾為例,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位天才,在文學領域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領域則被列為宋四家之首。無為而治的思想,在蘇軾的書學思想中也有著深刻的體現(xiàn):

      一是“無意”。蘇軾主張“書初無意于佳乃佳”,意思是說書寫時處于無拘無束的自然狀態(tài)更能寫出好的書法,反對刻意求工,書寫時不宜作千秋之想。因此蔡邕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盵5]這是孫過庭說的“五乖”之一的“意違勢屈”,所以蘇東坡強調(diào)“書初無意于佳乃佳”。最能體現(xiàn)蘇東坡“無意”之思想的便是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詩帖》,隨著蘇軾被貶后的情緒變化,此帖字跡從緩慢到快速,從淺到深,全憑感覺,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跟隨自然心緒隨筆而出。二是“無我”。“心忘其手手忘筆,筆自落紙非我使”,這句話強調(diào)心和手相忘卻就能達到作品渾然天成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說的無為而治,與道家哲學思想“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的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相契合[6]。蘇軾另有“吾醉后能作大草,醒后自以為不及”一言[7],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喝醉之后,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拋到九霄云外,去理性、留感性,不被外界干擾,隨自然性情肆意發(fā)揮,從而讓作品變得更加有趣。三是“無法”。蘇軾有獨樹一幟的書學理論——“我書意造本無法”,其中,“本無法”就是“法外求法”,是從客觀事物本身出發(fā)揭示事物的規(guī)律,憑感悟的智慧沖破一切障礙,領悟人與自然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強調(diào)感性和悟性,領會書法的“逸”,不計較所謂的“法”,而是以“天真爛漫”為旨趣?!耙庠臁薄氨緹o法”不是不要法度,而是辯證處理“法”與“意”之間的關系,看似無為,卻無不為,看似無法,卻無不法, 追求一種高度自由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其書作因抒寫胸臆而自然天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宋代尚意的新書風。

      蘇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盵8]其本質(zhì)就是在“已意”之于“無法”之境中“信手”而成?!皶鯚o意于佳乃佳”指在書法的初創(chuàng)期,要有一種“無心”的心境,才能隨心所欲,將書法家的才華與潛力完全發(fā)揮出來,才能讓創(chuàng)作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

      蘇軾“無法為法”的主張,與道家無為而治的觀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將“無為”的觀念運用在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可使書法達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狀態(tài),這也是書法創(chuàng)作更高層次的一種追求。

      三、天人合一的書法境界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張人與自然、人與宇宙是相互依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宇宙是一體。因此,道家思想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在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中,不存在所謂絕對獨立存在的自然和規(guī)律,人與天地及自然萬物是共存關系。天人合一論講求天地萬物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人也包含在其中。

      天人合一思想強調(diào)、重視人的主體地位,同時重視自然的發(fā)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要按照自然的本來面目,去追尋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老子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9]意思是說,不同生物都在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不斷循環(huán)運動。宇宙是一個大的天地,而人是小的天地,是包含在宇宙之中的一個主體。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將人性從藩籬中解放出來,同樣是遵循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xiàn),將人類的感性成分釋放,重新復歸于自然,應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便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道家主張人的人格解放,主張人的自由,主張人的自由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觀念。這正是道家審美推動書法藝術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在自由精神的引領下,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新道家,又稱玄學。這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xiàn)方式,對其的彰顯和應用,王羲之是一個杰出代表。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而成。王羲之深受道家思想浸染,同時玄學思想也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中,故其趁酒興之時,放筆走紙,意在筆前。這完全是無意識的情感流露,抒發(fā)自己的心緒,與道家天人合一的主張是相契合的?!跋蛑溃┭鲋g,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边@段話正是道家思想觀念的體現(xiàn)。王羲之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崇尚自然,達到了道教“滌除心胸、忘懷塵世、虛極靜篤”的境界,超脫塵俗而自由放蕩,因而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自然也會無拘無束、我手寫我心,這正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書法藝術中“自然與我為一”觀點的靈魂相通之處。魏晉時期的尚韻書風,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和感性要求的合理性,實現(xiàn)了從重天到重人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也就是從自然到無為再到天人合一的進階。這是書家們追求放浪形骸、憤世嫉俗的處事態(tài)度,是講求放達飄逸、自由瀟灑的書風。這反映了一種全新的人生追求,他們要求自然生活,實現(xiàn)自然的人生,表現(xiàn)為崇尚自然、不受禮法束縛、追求人性的解放,這種人的自由精神的解放在書法藝術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和展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道家思想和書法藝術觀的同一性。

      書家們借助道家的達觀,從無我發(fā)展到一個有我、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王羲之《蘭亭集序》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抒發(fā)自然狀態(tài),完美展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

      由古至今,細數(shù)歷代有所作為的書家,沒有哪一位是可以脫離道家自然、無為、天人合一三個思想層面的。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其無一不是從道家思想的某一層面出發(fā)。道家思想是中國最本土、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流傳最久、最具有普世意義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自帶國家文化屬性,沒有哪一個人可以脫離這種數(shù)千年文化基因的影響。道家思想不僅對書法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指引作用。

      四、結語

      道家思想對中國書法的審美有著深遠的影響,影響著書法藝術的最高追求和審美取向,它揭示了書法藝術三個層面的問題,即書法從哪里來、怎么走、到哪里去。書貴自然揭示了書法最本來的面貌,即書法本是源自世間萬物的客體形態(tài)。無為而治揭示了書法藝術應該如何實踐的問題,遵循自然萬物的生長演變規(guī)律進行藝術活動才符合藝術之道。天人合一強調(diào)充分發(fā)揮人作為自然客體又作為自然規(guī)律載體的作用,實現(xiàn)對本我的充分展現(xiàn)。認識道家思想對把握書法創(chuàng)作規(guī)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法則。我們應該以道家的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等思想精華來指導當下的書法實踐和學習,從而達到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推動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3][5]蔡邕.九勢[M]//王原祁.佩文齋書畫譜:第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83,83,191.

      [2]陸羽.唐僧懷素傳[M]//陳思.書苑菁華校注.崔爾平,校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279.

      [4][9]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64,163.

      [6]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290.

      [7]蘇軾.東坡題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140.

      [8]蘇軾.石蒼舒醉墨堂[M]//曾棗莊,舒大剛.蘇東坡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21:136.

      作者簡介:

      趙安寧,天津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

      猜你喜歡
      道家思想天人合一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武術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6:33
      淺析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美學之意境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6:30
      “中國學派”動畫片的審美解讀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論工程管理中的“以人為本”
      淺談傳統(tǒng)審美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李白詩歌悲劇意蘊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詩的形成及價值
      簡論李白詩歌中的道家思想與人格力量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07:43:33
      森田療法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
      扎鲁特旗| 徐州市| 蕉岭县| 白朗县| 英吉沙县| 松江区| 天等县| 九龙城区| 襄垣县| 基隆市| 灵川县| 南投市| 仁寿县| 江永县| 鄯善县| 武汉市| 离岛区| 永顺县| 衡山县| 马山县| 广饶县| 华容县| 穆棱市| 慈利县| 上高县| 平果县| 万源市| 柳林县| 澄江县| 永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高州市| 忻州市| 汤阴县| 海淀区| 凤凰县| 鹤庆县| 雷山县| 丰镇市| 墨江|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