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實際上,磁共振與CT的區(qū)別主要包括以下5點:
成像原理不同 磁共振成像是通過物理方式形成的,磁共振檢查是首先讓患者完全進入磁場,通過無線電射頻發(fā)生器發(fā)出射頻脈沖,射頻脈沖會促進人體內各個部分產生各種弛豫時間(注:指達到熱動平衡所需的時間,是動力學系統(tǒng)的一種特征時間),最終將所有檢測到的數據整理后再進行詳細計算,得到需要的圖像。
CT的成像原理是通過X射線對人體需要檢查的有一定厚度層面的部位進行掃描,然后由探測器接收透過這個厚度層面的X射線,轉變?yōu)榭梢姽?,再由光電轉換器轉變?yōu)殡娦盘枺娦盘柦涍^數字轉換器轉變?yōu)閿底中盘?,輸入到計算機處理后圖片進行重建,最后構成CT圖像。
輻射不同 磁共振最開始叫作核磁共振,大家往往談核色變,以為核磁共振里帶有“核”字,它就是有輻射的。其實不然,核磁共振是利用人體內水分的“H”質子來成像的,不會產生核輻射或者電離輻射,所以只要不是特殊人群都可以做核磁共振檢查。
CT掃描則會產生少量輻射,它主要是通過X射線產生的電離輻射,電離輻射釋放之后會損傷人體DNA的自由基,有導致細胞癌變的概率,但前提是劑量問題,一般只要不超過正常劑量,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檢查所需時間不同 磁共振檢查流程比較復雜,從預掃描、定位設置、序列設置、梯度設置、射頻發(fā)射信號、線圈接受反饋信號、傳回工作站進行后處理,產生最后掃描信號,這是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檢查一個部位所需要的時間基本在15分鐘左右,事實上大部分患者的檢查都大于這個時間,如果疾病部位比較復雜或者是需要檢查多個部位,檢查時間甚至在兩個小時左右,而且時間是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這也是導致檢查時間比較長的原因。
CT檢查的時間較磁共振檢查就短,一般CT平掃一個部位需要幾分鐘,做增強CT也只需要數十分鐘,相對磁共振檢查來說,CT掃描更快。
費用不同 相對CT掃描來說,磁共振檢查要更貴一些,根據地區(qū)不同有所差別。
檢查優(yōu)勢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CT可作為常規(guī)的普查,在腦血管疾病、急診檢查、肺部疾病檢查、腹部病變常規(guī)檢查等方面可優(yōu)先考慮,如腦出血、肺炎、肺結核、肺癌、骨腫瘤、骨質破壞、骨折、鈣化情況等;磁共振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比CT高,特別是對于腦、脊髓、肌肉、關節(jié)肌腱、韌帶,還有關節(jié)軟骨、關節(jié)滑膜病變都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主要用于腦內病變及脊柱病變,如腦內腫瘤、炎癥、脊髓病變和椎間盤病變的檢查以及一些疑難病變和CT的盲區(qū)。
那么,做磁共振檢查和CT掃描需要注意什么?包括:(1)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體內疑似有金屬物品的患者,懷孕小于3個月的孕婦,還有患有幽閉恐懼癥的患者都禁止做磁共振檢查。檢查時需去除身體上攜帶的金屬異物,女性盡量不要化妝。(2)做CT掃描時,患者需告訴醫(yī)生病史,如果要做增強CT,需告知有無過敏史,在檢查前把金屬物品都摘掉,檢查前兩天不要吃容易脹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