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g/dl時,就可發(fā)生肉眼"/>
向佳 毛麗娟
新生兒出現(xiàn)小便發(fā)黃和全身皮膚、鞏膜發(fā)黃等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新生兒黃疸。當新生兒血液當中膽紅素>5mg/dl時,就可發(fā)生肉眼能夠看見的黃疸。
新生兒黃疸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不同類型黃疸需要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新生兒出生后的2~3天內發(fā)生黃疸,且顏色越來越深,于4~6天時進入高峰,以后逐漸減輕,這種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如果是足月兒,出現(xiàn)生理性黃疸后在14天時基本消失,早產兒通常在21天內消失。生理性黃疸存在相應的限度,顏色不會發(fā)展為金黃色;新生兒食欲和體溫正常,體重正常增長,大小便顏色無異常。
生理性黃疸雖然可持續(xù)較長時間,但不會對新生兒造成損害,只要新生兒正常進食,雖大聲哭鬧卻不伴有發(fā)熱跡象,排便顏色不白,就無需到醫(yī)院進行特殊治療。這種情況通常也不會對新生兒哺乳、生長發(fā)育和注射疫苗產生影響。對付生理性黃疸,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喂養(yǎng)讓寶寶多排便,通過排便可以帶走體內的膽黃素,如果胎便沒有排干凈,膽黃素會被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從而使黃疸增多;若寶寶的排便從黑色變?yōu)辄S色,則證明胎便已經排干凈了。
與生理性黃疸相比,母乳性黃疸的峰值延遲,消失時間后移,可能需要3~4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消退。這期間,新生兒基礎狀況理想,體重穩(wěn)定增加,排便顏色無異常,經臨床體檢不會發(fā)現(xiàn)病變;寶寶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一般不會太高,通常不超過15mg/dl。
大部分母乳性黃疸患兒都無需特殊干預,只要飲食、睡眠、體重、精神等方面都無異常,不會對其造成損害,可以繼續(xù)喂養(yǎng)母乳。如果是重度黃疸,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停止母乳喂養(yǎng)。通常在暫停母乳喂養(yǎng)后的3天左右,黃疸指數就能夠明顯下降。隨著日齡及月齡的增加,黃疸就能夠自己消失;就算黃疸未徹底消失,也不會對預防接種產生影響。
病理性黃疸的特點是發(fā)生早,新生兒出生之后一天內就可發(fā)生黃疸;病情嚴重,足月兒超過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 dl;病情進展迅速,血清膽紅素每日增長大于5mg/dl;可持續(xù)較長時間,或是消退后復發(fā)。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可造成神經系統(tǒng)損害,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需引起重視。臨床對病理性黃疸的治療通常以藍光照射為主,一般需治療3~5天,視新生兒情況而定。有時也需使用藥物治療,比如使用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誘導肝酶火星,促進肝臟對肺結核膽紅素的代謝;補充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降低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一般待病情穩(wěn)定后,患兒可進行疫苗接種,具體聽從醫(yī)生建議。
對于新生兒黃疸,最基本的是要對家長進行健康知識宣傳教育,使其對新生兒黃疸相關知識有充分掌握,意識到配合醫(yī)護工作對疾病治愈的重要性,從而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日常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精神反應、奶量、活動情況、大小便情況等。撫觸新生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體內黃疸指數下降,家長可以學習簡單的嬰兒撫觸動作,在新生兒每日沐浴之后,撫觸其全身約15~20分鐘,促進患兒胃腸蠕動,有助于其盡早將胎便排出。
新生兒游泳也有不少好處,可以促進嬰兒腸蠕動,消除腹部脹氣、便秘等癥狀,促使胎便早排出,生理性黃疸早消退。注意,新生兒游泳一定要有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在旁指導,防止發(fā)生意外狀況。
此外,嬰兒抵抗力差、細菌侵入易引起感染,而感染是黃疸加重的原因之一。所以還要加強對新生兒的皮膚護理,著重對臍部及臀部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