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飛
優(yōu)秀的記敘文離不開精彩的一個或者多個場面描寫,出彩的場面描寫不僅能給人鮮活的畫面感,而且能豐富人物形象。
所謂“場面描寫”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描寫人物的行為和語言等,做到以點帶面。從定義上看,“場面描寫”不是環(huán)境描寫,因為它需要以人物活動為中心,進行全景式或者特寫式描寫,要巧妙運用“環(huán)境”“主體”“行為”三要素,就像電影一樣將一個個鏡頭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
寫作指導
一、捕捉場景,動態(tài)描摹
“場面描寫”不是“靜態(tài)”的、一成不變的,而是立體而鮮活的。為了讓人物“活”起來,要善于捕捉場景,進行動態(tài)描摹,給讀者較強的視覺沖擊,表達豐富的情感。
所謂的“動態(tài)描摹”是運用多種語言元素,縱橫交錯、立體地展現(xiàn)場面。在動態(tài)的場面描摹中,需要以下元素:動作、環(huán)境、聲音、光線、其他(心理、溫度、心跳、氣味等)。比如,《西游記》中“大鬧天宮”中有這樣的片段:
玉帝聽說孫悟空又回到花果山,馬上命令托塔李天王和三太子哪吒,帶兵去捉拿悟空。沒想到先鋒官巨靈神和悟空沒打幾個回合,宣花斧就成了兩截。哪吒一見氣得頭發(fā)都豎了起來,大喊一聲,變成三頭六臂,拿著六件兵器和悟空打了起來。
悟空不示弱,搖身一變,也變成三頭六臂,拿著三根金箍棒跟哪吒打了好長時間,仍不分勝負。悟空偷偷拔下一根毫毛變成自己,跟哪吒打,真身卻繞到哪吒身后,舉起棒子就打。哪吒躲閃不及,被打中左臂,痛得顧不上還手,轉(zhuǎn)身就跑。
本段文字聚焦“孫悟空”與“哪吒”打架的鏡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孫悟空變化多端的特點。為了讓人物“活”起來,作者有意識地放慢鏡頭,巧用動作描寫,在一攻一擊、一正一反的描寫中,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再如:
又是一年除夕,我們?nèi)胰藝谝粡埓髨A桌旁,桌上有魚有肉,奶奶還特意做了我最愛的海鮮火鍋。(視覺)伴著騰騰的熱氣,肉香、菜香、果子香,還伴著酒的醇香,一起飄蕩在寬敞的客廳內(nèi)。(味覺)此時的我準備迎接一場味覺盛宴。(感覺)不等我們動筷,一旁調(diào)皮的妹妹迅速夾起生蠔,三下五除二地剝起來,然后一口氣吞了下去,甜香的肉汁一不小心溢出了小嘴,直叫:“真好吃!”她那小眼睛還一個勁地給我使眼色,似乎在跟我炫耀呢——她又一次搶了先。(聚焦鏡頭)我被她逗得捧腹大笑。
作者聚焦妹妹這一人物,巧用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讓人物立體鮮活。同時,為了讓聚餐的畫面更加立體,作者將視覺、味覺、觸覺融合起來。
二、點面結(jié)合,定格瞬間
所謂“點面結(jié)合”是突出重點,顧全大局。其中,“點”是對凸顯人、事、物、景鮮明特征之處進行描摹;“面”是從整體上對人、事、物、景進行概述。精彩的記敘文寫作離不開點面結(jié)合的場景描寫,點面結(jié)合往往可以讓作文更有深度和廣度,能淋漓盡致地抒發(fā)情感。在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作家往往尋找交叉點,巧妙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方法,使得人物與畫面相映成趣。比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場景,就巧妙運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方法:
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面)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直叫“哎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嘴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他奶媽叫揉一揉腸子。(點)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面)
本段聚焦眾人的“笑”,寫出不同的人因身份表現(xiàn)不同的情態(tài)。先“面”寫,寫出參加活動的人整體情況為“哈哈大笑”;接著,聚焦“點”,突出“史湘云”“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笑,表現(xiàn)為特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最后是地下的丫鬟、仆人的動作,整體進行“面”寫??傊?,“點面結(jié)合”,相映成趣。再如:
寂靜的操場一下子沸騰起來,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各個醒目的“招牌”映入眼簾,叫賣聲此起彼伏?!白哌^路過不要錯過!”一向“詭計多端”的王曉明正拿著大喇叭不住地吆喝:“便宜賣了哦!”從東南角傳來干凈利落的聲音,原來是王小鳳同學正揮舞著手中的大旗:“你們的愛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此時的操場仿佛變成了跳蚤市場,有的同學搖身一變成為有經(jīng)驗的推銷員,有的變成了風度翩翩的講解員,還有的變成了手工編織小能手。真是各顯神通,不亦樂乎!
三、烘托氣氛,身臨其境
烘托氣氛可以為場景描寫增色,所謂“氣氛”是指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看到的景象或者感受到的情緒或感情。無論是什么樣的場景都有一定的氣氛,或壓抑或快樂或凝重。為了烘托氣氛,可以運用以動襯靜、環(huán)境烘托、巧用修辭等手法。比如,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的《月跡》,為了生動地寫出月亮的足跡,作者巧妙地烘托月出時的氣氛:
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
為了襯托奶奶講述月亮里女子的故事,作者有意識地營造安靜、靜謐的氛圍,生動地寫出月亮慢慢升高的過程。再如:
“丁零零”,同學們一個個有序地走進考場,緊張地等待老師。隨著試卷一張張發(fā)下來,同學們都伏案、弓身、提筆……只有“沙沙”的寫字聲,“嘩嘩”的翻卷聲,“刷刷”的下筆聲,教室里安靜極了。
巧用考場的翻卷聲、寫字聲襯托安靜,很好地烘托了考試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