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紅 汪為聰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安徽 合肥 238000)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它是培養(yǎng)護理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1]。隨著智慧教育在全球掀起熱潮[2],《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9〕4號)[3]指出為適應“互聯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需求,應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以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而虛擬技術在護理領域也展示出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與良好的應用前景[4]。但在線下教學的基礎上,同時將超星學習通平臺用于課前導學,并將虛擬仿真訓練用于課中訓練與考核的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卻很少。本研究探索基于智慧背景下將虛擬仿真技術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并應用于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級秋季護理大專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整群隨機抽取1個班(42人)為觀察組,另1個班(42人)為對照組,均為女生。2組學生在年齡、第1學期的3科專業(yè)課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基礎護理技術課程開設于一年級第2學期,結合我院最新修訂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2組的教學大綱、教材(周春美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授課計劃及主講教師(雙師型)均相同。下面以基礎護理技術第13章第1節(jié)靜脈輸液為例(理論2學時,實踐5學時)介紹2組教學方法。
1.2.1對照組 應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課前提醒學生預習,課中教師先用多媒體課件講授靜脈輸液概念、原理、目的、步驟、注意事項等理論知識(2學時),再以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操作為例進行示教(1學時),學生觀摩后按照預先分好的小組,以高仿真靜脈手臂為道具進行靜脈輸液模擬練習,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3學時);最后學生回示及老師給予點評(1學時)。課后布置書面作業(yè)以鞏固教學效果。
1.2.2觀察組 采用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1.2.2.1教學用具 虛擬仿真室1個,配置1臺教師主控電腦和25臺學生終端電腦設備,電腦端裝置相應操作訓練與考核系統(tǒng)模塊(北京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如密閉式靜脈輸液訓練與考核模塊、肌內注射訓練與考核模塊等;標準的高清教學顯示大屏幕、電子白板;線下訓練室1個,配有高仿真手臂若干(上??等酸t(yī)學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治療車、輸液架及一次性靜脈輸液器等輸液相關用物。
1.2.2.2教學過程 (1)課前導學:教師課前3~5 d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將教學計劃、教學PPT、微視頻等資源上傳,并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手機APP端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有疑問以發(fā)帖或討論形式提出,教師不定時給予答疑。(2)理論與實踐教學(3學時):教師在通過超星學習通后臺了解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并掌握學生知識薄弱點前提下,課中利用多媒體APP講授靜脈輸液的重點難點、學生薄弱知識點,解讀操作步驟中難點,借助電子白板板書和高清教學顯示大屏幕顯示,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高仿真手臂上操作演示。(3)智慧訓練與考核(1學時):學生觀摩示教后,以每1~2名學生共享1臺電腦設備進入智慧靜脈輸液訓練模塊進行機上模擬訓練,該模塊由操作說明、案例分析、靜脈輸液操作3部分構成,靜脈輸液操作為智能虛擬,操作流程總體按照教材中的順序,部分復雜步驟進一步分解并細化,如靜脈選擇分解為辨別靜脈、輕拍靜脈、判斷血管彈性;皮膚消毒分解為正確選擇安爾碘、用棉棒蘸取消毒液及消毒皮膚。整個操作流程在語音或文字提醒下,通過點擊鼠標或控制手柄(進針深度與角度應用手柄控制)循序漸進(進行下一個步驟操作時必須完成當前步驟),直至完成最后一個步驟(訓練時限為25 min,部分學生不熟練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練習)。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重復練習某個步驟,教師也可以通過主機端后臺了解學生練習情況并現場給予指導;學生熟悉步驟后進入靜脈輸液智慧考核模塊,此模塊由考核功能說明、案例分析(匹配相應理論習題)及操作3個部分組成,操作是在分析案例并完成任務后自然導入,操作步驟及規(guī)則同智能訓練模塊,考核時間由系統(tǒng)統(tǒng)一設置15 min,點擊考核模塊即計時,15 min后系統(tǒng)會自動終止操作并提交考卷,在規(guī)定時間內考核次數不限制,默認最高成績?yōu)樽罱K成績。教師可從后臺查看并導出訓練及模擬考核結果。(4)線下實戰(zhàn)演練及師生點評(3學時):每組3~4名學生共享1~2個高仿真靜脈輸液手臂模型,在組長負責下以小組為單位采用角色扮演方法進行線下實戰(zhàn)演練,演練過程中教師全程巡視并給予指導,下課前15 min請學生回示,師生共同點評并總結本節(jié)教學重難點。(5)課后知識鞏固:學生在規(guī)定期間登錄學習通APP并完成線上課后作業(yè),系統(tǒng)自動形成學情統(tǒng)計和成績統(tǒng)計,并生成反饋報告。
1.3評價指標
1.3.1理論與技能考核 理論考核,課程結束后由教學團隊參照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大綱編制試卷,總分100分,專人閱卷并雙人錄入。技能考核,采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核,設置健康評估站(10分)和3項技能操作站(90分),共4個站點,考核時間限時60 min,總分100分??己苏军c分布:第1站為健康評估,時間不得超過30 min,學生按照抽簽順序從案例庫15例臨床護理案例中隨機抽取1例,分析案例、列出主要護理診斷并制定護理計劃;第2、3、4站點為技能操作站,依次為心肺復蘇技術(25分)、生命體征測量(30分)、靜脈輸液(35分)3個關聯性技能操作站點,總時間限時30 min,考核評分細則及標準參照國家高職院校護理技能大賽。每個站點均由3名教師參與評分,取均分為該站點得分,最終技能成績?yōu)?個站點得分之和。技能考核總時間由學生抽取案例開始計時,直至該生4站考核結束,同時每個站點均安排1名志愿者記錄本站點考核時間。
1.3.2教學效果評價問卷 結合高莉莉等[5]和朱海源等[6]設計的教學效果問卷進行組編,問卷內容包括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操作熟練度等8個評價條目,每個條目設置很贊成、贊成與不贊成3個選項,問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數為0.876,以總贊成率=(很贊成數+贊成數)/觀察數×100%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課程結束后對2組借助學校教務平臺的學生網上評教進行無記名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為100%。
1.4質量控制 理論考核由專人統(tǒng)一安排,嚴格考紀,試卷回收裝訂密封,聘請非課題組護理專任教師閱卷。OSCE考站的技能考核采用標準化病人,標準化病人均為其他學院招募的志愿者,經過培訓并合格;技能考核教師均為合作醫(yī)院主管及以上護士,均不參與本課題研究。
2.12組學生理論與技能成績比較 見表2。
表2 2組學生理論與技能成績比較(分,
2.22組學生各站點的考核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2組學生各站點的考核時間比較
2.32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 見表4。
表4 2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
3.1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了教學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成績、技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成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以往研究[7-8]結果一致。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的虛擬技術應用于技能訓練與考核模塊中,一方面,利用智能虛擬技術創(chuàng)建“真實”醫(yī)療環(huán)境,將醫(yī)院搬到課堂中,學生在技能模擬訓練中如身臨其境,調動了訓練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9],促進了對理論知識的消化與吸收[10];另一方面,學生對操作流程從陌生到熟練過渡期間,智能虛擬系統(tǒng)操作流程中的語音引導或文字提醒功能,不僅確保了學生操作流程的連貫性與統(tǒng)一性,同時避免了學生在訓練時由于對步驟不熟練而出現困惑或迷茫,以至引起線下實戰(zhàn)演練積極性降低而導致效果不理想的連鎖反應,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因此,智慧背景下將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不僅利用了智慧網絡平臺的優(yōu)勢彌補了常規(guī)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不足,凸顯了線下實戰(zhàn)演練在技能訓練中的優(yōu)勢,同時避免了虛擬技術鍛煉學生真實動手能力中的短板而削弱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建議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教學設備及教學用具使用規(guī)則,如電腦不允許訪問與教學無關的內容;對容易損壞的教學用具如高仿真手臂要愛惜,要求輕拿輕放,不準惡意損壞等,這樣在確保教學順利開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物的品質。
3.2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增強了學生臨床綜合能力 臨床綜合能力是護理學生適應護理技術更新、崗位變換以及發(fā)展需求等必須具備的能力[11],護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臨床綜合能力及錘煉科學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2]。本研究將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利用智能虛擬技術創(chuàng)造“醫(yī)院環(huán)境”,讓學生的操作訓練在“醫(yī)院中”進行,解決了傳統(tǒng)實訓教學中的難點[13],培養(yǎng)了學生臨床情境應對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操作的熟練度,這在表3與表4的結果中進一步得到證實;學生在虛擬智能訓練或考核中以案例為導向,通過對案例分析,提出護理問題及制定護理計劃,并將計劃落實于虛擬提供的“真”患者,整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還確保學生在練習中“零”風險、“零”投訴[14];在線下實戰(zhàn)訓練中以小組為單位,借助高仿真手臂采用角色扮演進行面對面實戰(zhàn)演練,既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而本研究表4調查結果也顯示,觀察組在人文關懷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項目中總贊成率均高于觀察組中總贊成率(P<0.05),進一步證實將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增強。
3.3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傳統(tǒng)教學實現的場所主要是在教室、實訓室等,教學實施是以教學內容為介質通過師生面對面交流、對話及現場演示等形式進行的。而智慧背景下虛擬教學以數字化中介系統(tǒng)為媒介、以在線交互為基本形式進行的教學活動[15],因此將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面對面教學的知識與技能,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課堂管理等,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網絡技術、對信息技術處理與分析能力,并能夠熟練進行操作與運用[16];此外,還要將虛實教學無縫銜接,這對教師來說不僅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教師只有抓住時代給予的機遇,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與教學形式,提升專業(yè)素質、教學技能及互聯網教學課程設計和課堂掌控能力,以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從而間接地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17]。在研究過程中建議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并結合教學中學生的反饋,逐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虛實學時分配更加科學性,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一方面利用智慧虛擬技術將醫(yī)院搬到課堂中,為學生模擬訓練創(chuàng)造真實醫(yī)院情境及提供技能訓練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將虛擬與傳統(tǒng)教學無縫銜接,加速了學生將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的遷移,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在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同時,提高了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由于本研究缺乏對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量化指標評價,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將增加量化指標,進一步研究智慧背景下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