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漢,郭秋哲,郭濤,楊艷萍
作者單位: 650000 昆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盛雪漢、郭秋哲、郭濤);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楊艷萍)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S-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SCD)最新技術,與傳統(tǒng)的經(jīng)靜脈心內除顫器(TV-ICD)比較,具有操作簡便安全、術后并發(fā)癥少且輕等優(yōu)點,適用于無抗心動過緩起搏適應證、無抗心動過速起搏(ATP)需求和不適于心臟再同步化起搏治療(CRT)的心臟性猝死高?;颊摺1狙芯繑M回顧性分析S-ICD 成功救治1 例長QT 綜合征(LQTS)反復發(fā)作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TdP)伴昏厥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患者女,漢族,27 歲,因“反復暈厥13 年,再發(fā)1周”入院。患者自14 歲始反復突發(fā)癲癇樣昏厥、雙目上翻、口吐白沫、四肢陣攣及小便失禁,持續(xù)時間≤1 min,均能自行清醒,休息數(shù)分鐘后恢復如常。多在清晨、緊張及例假期間發(fā)作,發(fā)作間隔半天至數(shù)年不等,先后至多家大醫(yī)院就診,多次行腦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頭顱CT、頭顱磁共振、直立傾斜試驗、甲狀腺功能及血電解質等無明顯異常,體表心電圖有時QT 間期延長未被關注。曾被外院按“癲癇”治療無效,3個月前再發(fā)昏厥至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就診,因懷疑心源性暈厥,為患者免費植入美國美敦力公司埋藏式心電事件記錄儀(ICM),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尚未能實施,無耳聾史,家族成員無類似發(fā)作和猝死病史。
入院前1 周清晨再次發(fā)作,數(shù)分鐘后清醒,緊急送至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入院時患者已清醒如常,體檢無特殊,心臟超聲檢查提示三尖瓣微量反流,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QT 間期690 ms、T 波寬大、偶發(fā)室早及無心動過緩(封三彩圖4);頭顱CT、腦電圖、血生化均正常。程控訪問ICM 證實昏厥期間發(fā)作2 次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TdP),分別持續(xù)18 s、222 次/min 和38 s、286 次/min,自行轉為竇性心律,歷時約2 min。至此確診LQTS 2 型(LQTSⅡ)TdP伴昏厥、心臟性猝死高危,符合ICD 應用IA 類推薦??紤]患者年輕、無抗心動過緩、ATP 和CRT 需求,為避免TV-ICD加重三尖瓣反流和其他并發(fā)癥風險,征得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后,實施美國波科公司A209 型SICD 植入。
圖4 術前體表心電圖提示QT 顯著延長(達690 ms)
術前3 個感知向量篩查2 個通過?;颊咂脚P、開通靜脈輸液、吸氧、心電血壓氧飽監(jiān)測、體表定位后消毒鋪巾、靜脈麻醉,于第5 肋間與腋前線平行切開左腋下皮膚7 cm、深達背闊肌淺面,鈍性分離背闊肌與前鋸肌在腋下制作ICD 囊袋。分別在劍突區(qū)和劍突水平的左腋前線區(qū)切開皮膚2 cm,深達深筋膜深面,用隧道器制作皮下隧道,將除顫電極從ICD囊袋分段經(jīng)皮下隧道引入劍突區(qū)切口,經(jīng)該切口借助隧道器沿胸骨右緣向上制作皮下隧道長約14 cm,撤出金屬隧道器后,將除顫電極沿隧道器套管充分送入胸骨右緣皮下隧道,撤出可撕開的隧道器套管,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所有隧道并排除隧道內空氣,分別結扎固定電極導線后分層縫合皮膚切口,酒精紗布包扎。除顫電極尾端與S-ICD 連接緊固,將S-ICD 放入腋下皮膚囊袋,0.9%氯化鈉注射液排除囊袋內空氣后分層縫合囊袋,酒精紗布包扎傷口。術中除顫閾值測試選用50 Hz、200 mA 交流電刺激5s誘顫,一次65 J 自動除顫成功(封三彩圖5),透視見S-ICD 系統(tǒng)位置滿意(封三彩圖6)。術后1 周拆線出院。
圖5 S-ICD 存儲的心電圖顯示TdP 誘發(fā)、識別、電轉復成功
圖6 胸部X 線透視見全皮下埋置的S-ICD 位置滿意
術后規(guī)律口服美托洛爾50 mg/次,2 次/d,1 個月后患者騎行中因顛簸驚嚇突感心悸,遂靠邊停車,隨即暈厥倒地,自行蘇醒后無摔傷,無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及其他不適。次日工程師趕到醫(yī)院程控訪問S-ICD,證實暈厥期間再發(fā)TdP 被S-ICD 一次電擊終止,發(fā)病到自動診斷、充電、放電共耗時18 s(封三彩圖7)。分析本次治療成功前患者已暈厥的原因,除TdP屬無脈性室速可迅速惡化血流動力學外,還可能因TdP 初發(fā)的心室率(190 次/min)尚未超過預設的室速判別標準(200 次/min),造成ICD 診斷多耗時6 s,故再次優(yōu)化ICD 參數(shù),將室速判別標準下調為180 次/min?,F(xiàn)正密切隨訪中。
圖7 患者騎行途中顛簸受驚引發(fā)TdP 被S-ICD 終止
本病例報道經(jīng)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LQTS是頗為常見的遺傳性惡性心律失常,特指心電圖有QT 延長、T 波異常,易發(fā)TdP 進而引發(fā)心室顫動和昏厥、猝死的一組綜合征[1],我國以LQTS II 型多見。其發(fā)病機制是KCNH2 等基因突變導致Ikr 離子通道功能喪失,鉀離子外流減少,心肌細胞復極延長,早后和/或遲后除極引發(fā)TdP甚至室顫[2],臨床表現(xiàn)為聲光刺激、睡醒、激動、恐懼誘發(fā)昏厥甚至猝死。由于QT 延長時有時無,患者昏厥過后可以不留痕跡,加之臨床醫(yī)生對該病警惕性不足,常常導致漏診或誤診。
ICM具有微創(chuàng)、簡便、長時程自動監(jiān)測心電事件的優(yōu)點,對不明原因暈厥有極高的診斷價值。ICD已被證實可以顯著提高心臟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生存率[3]。S-ICD 預防心臟性猝死多項研究證實安全、有效[4-6]。已被國內外指南推薦用于有ICD 植入指征、血管條件不佳、感染風險高、不需抗心動過緩和抗心動過速起搏、無CRT 指征的猝死高危患者[7-8],全球應用已突破10 萬例,中國應用超過500 例。本例患者無家族史,女性、初發(fā)年齡低、反復昏厥、病史長達13 年、有QT 顯著延長和TdP、誘因典型,無后天性心臟病證據(jù)和耳聾史,LQTS 診斷明確,是否為II 型需做基因篩查來明確。多次心臟驟停未導致SCD與身體素質良好和發(fā)作短促有關。其中醫(yī)生指導、家人報警、ICM 追蹤、家屬配合等,對患者終于獲得正確及時診治至關重要。本例患者證實,LQTS 患者的TdP 有心室率先慢后快的“溫醒現(xiàn)象”,ICD 預設的室速判別心率偏低可能延誤診斷和治療,S-ICD系統(tǒng)優(yōu)化時應格外關注。 受體阻滯劑足量長期口服是該病首選和基礎治療,對于用藥期間仍然昏厥或首發(fā)心臟驟停的患者應聯(lián)合應用ICD以及左頸胸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切斷術。對于先天性LQTS 患者,基因療法到來之前,S-ICD 是最有效治療手段之一。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