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教育、科技與人才是提高國家競爭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和戰(zhàn)略支撐?!督逃畔⒒笆濉币?guī)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跨學科學習、創(chuàng)客教育等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的應用與實踐。在新時代人才需求背景下,STEAM教育打破了學科領域之間的壁壘,將各學科的知識融合為整體,以學科整合方式解決真實情境下的問題。幼兒園STEAM教育通過實驗與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跨學科思維、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培養(yǎng)幼兒的“小小科學家思維”,為培養(yǎng)未來社會需要的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打下基礎。
一、幼兒園STEAM教育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STEAM教育的五個學科相互融合、貫通,每個學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真正的STEAM教育更注重幼兒內在世界的有效構建,幫助幼兒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由此,要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促進綜合思維的提升,教師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提出問題是開展STEAM教育的關鍵。首先,教師要認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基于幼兒興趣與年齡特點,及時捕捉教育契機,不斷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并引導他們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鼓勵幼兒大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為了支持幼兒的探究,教師要創(chuàng)設支持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讓幼兒不斷提出假設并想辦法驗證。教師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創(chuàng)設了各類“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嘗試思考、運用各種工具,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并獲得發(fā)展。
(二)教育資源的支架者
結合STEAM教育所需,教師應為幼兒搭建各類資源材料支架和技術支架,通過調動幼兒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引發(fā)幼兒深度探究意愿,讓其在各類材料和技術等資源的支持下,自主觀察、操作、遷移、應用,實現知識體系的自主建構。
在STEAM教育實踐過程中,幼兒在不同的探索階段可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zhàn),而發(fā)現問題并進行調整正是促進幼兒學習的關鍵,教師要把握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和需求,及時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以促進幼兒在探索的各階段內化知識,收獲學習經驗。
(三)教育課程的整合者
在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中,教師不能僅僅只關注某一特定的學科,還應當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之間各類課程加以重塑、整合,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教育方式,基于課程整合的視角,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學科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
(四)自主合作的促進者
“自主合作的促進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當幼兒與小組成員在探索問題上產生矛盾、沖突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嘗試用協(xié)商、交換、合作等方式解決沖突;第二層則是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自主合作關系,即在STEAM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幼兒生成自主觀念,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共享來解決問題并歸納總結學習經驗。因此,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帶領組內成員積極討論、共同探索,教師從旁協(xié)助,是幼兒園STEAM教育開展的重要方式。在STEAM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幼兒自主合作的促進者,也是家、園、社合作溝通的倡導者。
(五)凝練反思的學習者
世界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個體要形成“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念。由此,“凝練反思的學習者”也應該成為幼兒園STEAM教育教師的重要角色定位之一。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在STEAM教育中,教師要和幼兒一同走進未知的領域開展探索,便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將知識技能轉化為在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幼兒園STEAM教育內容的多樣性、隨機性和復雜性時刻指引著教師必須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要努力增強在實踐中的研究能力,成為“行動中總結、總結中凝練、凝練中反思的研究者”,從而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為幼兒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的STEAM教育。
二、STEAM教育的教師支持策略
由于 STEAM 教育具有開放性、發(fā)散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教師角色的定位是多元的,教師支持幼兒活動的策略也是豐富的。本文從幼兒教育一線的實踐中,提煉能有效促進幼兒STEAM素養(yǎng)提升的經驗,探索STEAM教育中有效的支持策略。
(一)捕捉興趣,發(fā)現可行的STEAM教育契機
已有的STEAM教育研究認為,使STEAM教育更有效和更有吸引力的關鍵因素在于讓幼兒運用已有的興趣和經驗識別并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如果教師能正確識別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和困惑的問題,尋找并規(guī)劃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將更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并在活動中保持幼兒的探究熱情,在興趣驅使下,他們的活動會慢慢地走向深入。例如,在STEAM教育案例《昆蟲狂想曲》中,幼兒在園里開展戶外活動和周末外出探秘大自然時,草叢中爬行的小螞蟻,花叢中飛舞的蝴蝶,樹葉間偶遇的七星瓢蟲等昆蟲無不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欲望。教師敏銳捕捉幼兒興趣點,在與幼兒共同探討后,決定開展《昆蟲狂想曲》主題活動,探究解決幼兒關于“昆蟲”的各類疑問。教師通過放置材料觀察幼兒的活動興趣或嘗試讓幼兒提出猜想后,應盡可能為幼兒提供充分的選擇機會以滿足其自主、自發(fā)的活動或游戲。多樣化的選擇不僅能滿足幼兒差異化的需求,而且更能體現幼兒不同的興趣與能力,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規(guī)劃和設計相關的后續(xù)活動。
(二)真實情境,支持自主的STEAM探究發(fā)現
在STEAM的教育理念中,相互尊重、合作式的探究環(huán)境是幼兒積極主動開展探究的前提,幼兒的學習基于現實生活和真實問題而產生。STEAM活動是一個以解決問題或完成項目為核心的課程,幼兒園需要打造與STEAM活動互動的項目或問題情境,進行環(huán)境預設和材料投放。只有在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才能使幼兒的學習目標與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建立起內在聯系,從而激發(fā)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究,獲得探究動力,激發(fā)其內在學習興趣。
STEAM教育實踐證明,教師能否建立真實的活動情境,是促進幼兒學習的關鍵。貼近真實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更能鼓勵幼兒大膽地與環(huán)境進行互動和探索,進行主動建構與創(chuàng)造。如在STEAM教育案例《房子》中,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信息收集區(qū)、設計測繪區(qū)、實踐探索區(qū)等區(qū)域,同時提供各類低結構、具開放性的建構材料,獲得對房屋建構更真實的活動體驗。教師要指導并幫助幼兒按照猜想、收集信息、設計、搭建、優(yōu)化調整的路徑,在真實的情境和材料中自主開展探究,在不斷地試錯、調整中,獲得對“房屋怎樣才不會倒”的直觀感知。
(三)篩選內容,選擇挑戰(zhàn)性STEAM學習內容
在STEAM教育中,教師在設計活動和投放材料時,要考慮活動的問題和內容是否有利于幼兒進行深入探究,即考慮內容本身是否具有深度和拓展性、活動本身的聯系是否能讓幼兒直觀發(fā)現并理解、活動材料是否易得,并便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共同參與。如在《房子》案例中,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幼兒就“如何搭建一間不會倒的房子”開展探究。在游戲前期,幼兒無序地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搭建,到出現小組合作行為,同伴間通過收集信息觀察、掌握房子的組成元素,獲得有關“承重力與荷載”“受力面積”“平衡性”“對稱與結構”等核心概念,同時,幼兒在游戲中習得測繪與搭建技巧,并設計房子。在游戲的后期,“建筑師們”結合房屋結構以合作方式進行搭建,從先搭墻壁到嘗試先搭柱子,并遷移學習經驗,在一次次嘗試中,不斷優(yōu)化調整平衡受力點使房屋更加牢固。幼兒對房屋的設計圖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理解了設計圖、房屋建構作品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可見,幼兒在觀察、思考與探究實踐中解決了游戲前期的錯誤概念,完成了經驗的重組和提升。
(四)持續(xù)觀察,合適的教學行為促進幼兒推理
在STEAM活動中,教師角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幼兒的STEAM認知提供支持,除了環(huán)境設計和活動資源保障,如何通過技巧性提問促進幼兒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尤為重要。
1.鼓勵并激發(fā)幼兒明確自己的探究目標。對于幼兒來說,STEAM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常不是他們在參與活動前就能認識或明確的,而是要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同伴或者自己的動手操作才能理解。有時候,如果沒有適宜的教育干預,幼兒自己生發(fā)出的問題也會很快被轉換或轉移,因此,與情景和材料同樣重要的因素就是活動設計和問題干預。
2.在合適的時機向幼兒作出活動提示。幼兒的STEAM活動,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向幼兒作出活動提示,而不是完整預設或指示。
3.聚焦幼兒的思維。幼兒一旦投入活動,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聚焦問題和活動來確保探究的有效性。當幼兒在某項活動中獲得充足的經驗后,可以讓他們對操作和活動作出預測。
4.充足的教育時間。當幼兒遇到新的材料或者新的主題的時候,由于經驗不足,在不斷試驗材料的各種可能性并嘗試自己不同想法時,可能需要更長的自主探究時間。因此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專注于一個STEAM問題或項目,有利于提升幼兒專注力。
(五)在STEAM學習中重視表征和分享
交流和分享在科學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幼兒參與STEAM活動時能進行適當的表達和分享,是培養(yǎng)幼兒習得STEAM活動基本技能的前提。在STEAM學習中,同伴的各種表征能夠為其他幼兒提供有效提示、引起討論和改進自身的思維和行動。通過繪畫、圖片、表格、講述、建構等方式,能有效整合幼兒科學、數學和技術、工程等領域的學習。在《房子》案例中,幼兒觀察,進行建筑寫生,掌握測繪技巧,感受對稱和平衡之韻律美,隨后進行測繪設計,建立圖形模式,在小組合作搭建中,通過“我需要的搭建材料”“房屋設計圖”“優(yōu)化設計圖”等表征,直觀展示小組探索過程和實驗結果。通過幼兒的表征和分享,呈現幼兒學習軌跡,教師不僅可以驗證對幼兒的日常觀察,而且能為后續(xù)活動的干預和延伸提供可靠依據,為促進幼兒進一步深度學習和探索提供可能。
幼兒園STEAM教育中的教師是復合型的教師,他們負責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承擔著提供資源、整合課程的任務,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合作溝通倡導者的角色,以促進幼兒跨學科思維發(fā)展為主要目的,提升幼兒園STEAM教育質量,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