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偉譞
導(dǎo)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出明代董其昌的《畫旨》:“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畾忭嵅豢蓪W(xué),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xué)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比缃耠S著時代的發(fā)展,眼界的開闊,人們將“行萬里路”中“行”字的意義拓寬,理解為旅行。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文人墨客游學(xué)的先例??鬃又苡瘟袊?,歷時十余年,歷經(jīng)艱難險阻,一邊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一邊帶領(lǐng)弟子體驗山水、感悟人生,并將一路的所聞、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后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整理成《論語》,傳頌至今;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游歷祖國各地,到處尋訪古跡,采集傳說,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閱歷,為他寫下《史記》打下堅實基礎(chǔ);還有明代的徐霞客,他一生足跡“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他探幽尋秘,記錄下觀察到的各種人文、地理、動植物狀況,最終撰寫成《徐霞客游記》。
在旅行中,千年古城的滄桑遺址,不同地域的風(fēng)土人情,有多少畫面盡收于你的眼底,有多少典故銘記于你的心間。哪怕是一次近郊的短暫之行,也定能讓你收獲課堂中學(xué)不到的人生哲理。誠如毛澤東青年時所言:“閉門求學(xué),其學(xué)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xué)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那么,就讓我們在假期來一次旅行吧,在天地之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提升境界!
真題回放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碑?dāng)我們讀萬卷書時,總以為歷史離我們很遠,游覽名勝古跡也是一種奢望。然而,假期給了我們旅行的機會,那就讓我們行萬里路,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體會各地風(fēng)土人情,在旅行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增長見識,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吧!
請以“旅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名師金手指
這是一個以單一詞語為話題的作文題目,寫作范圍很寬泛。
先要理解“旅行”這個詞語的含義,應(yīng)該是側(cè)重于體現(xiàn)學(xué)生利用假期旅行,根據(jù)旅行的目的和意義,來確立寫作主旨?!奥眯小保菫榱藢崿F(xiàn)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奥眯小眰?cè)重于“行”,而并非單純的旅游,也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采風(fēng)和科學(xué)考察。我們所說的“旅行”,可以理解為利用假期,走進大千世界的一種活動,在旅行中增長見識,理論結(jié)合實踐,達到學(xué)以致用的目的。我們要認真地選擇寫作對象,運用你熟悉的寫作素材,寫出某次旅行的經(jīng)歷和你的人生感悟。
在旅行中,無論你走進大自然的名山大川,還是尋訪不同地域的名勝古跡;無論你是探訪古代文化遺址,還是游覽具有現(xiàn)代科技特點的各類展館,都會遇到許多不曾了解的事物,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風(fēng)。這一過程,是從書本到實踐的過程,不僅會陶冶情操,磨煉意志,還能增長見識,讓你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
我們利用假期旅行,有很多選擇:
走進自然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風(fēng)港,感受自然是休閑放松、愉悅身心的最好方式。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領(lǐng)略秀麗美景,能安撫煩躁的心,暫時擺脫各種壓力,讓心靈得到放松。自然美景也能給予人無盡的快樂,讓精神振奮起來。
走進名勝古跡。名勝古跡中有厚重的文化沉淀,有鮮明的歷史烙印。在名勝古跡中,可以感受到古意盎然,可以遙想時代的興替,還可以暢想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能夠在回眸歷史當(dāng)中,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
走進繁華都市和鄉(xiāng)野田園。在繁華都市中傾聽時代的脈搏,感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看到不同城市的包容程度、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數(shù)。在鄉(xiāng)野田園之中,欣賞幽靜的田園風(fēng)光,感受淳樸的民風(fēng),享受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獨特之處。
寫作時,我們還要選擇最擅長的體裁來寫,從記敘的角度,可以寫成游記,選擇一次旅行經(jīng)歷作為主要素材,依據(jù)游覽的行程,合理地安排游記的寫作順序,從旅行中所見的景物、事件,或從歷史故事中選取自己有感觸的內(nèi)容,作為主要敘寫內(nèi)容,揭示出旅行帶給自己的人生啟迪。也可以從議論的角度寫作,探討旅行的意義,以說理的方式,寫出旅行對于我們成長的作用。無論采用哪種方式來寫,都應(yīng)注意內(nèi)容要具體,主題要深刻。
佳作工坊
把那抹澄澈留在心底
劉睿謙
看見那抹澄澈的藍色,我的心便沉醉于其中,再也難以忘懷。于是,我便把那抹藍色留在了心底。
與它結(jié)緣于那篇《藍色的藍》,“納木錯”這三個字從此深深烙在我心中,那獨特的名字更是牽動著我的心,變成了滿心的向往。
放假了,我終于能夠和母親共赴西藏。沿途的雪山,那純潔的白色動人心魄,但我想,納木錯應(yīng)該比雪山更美幾分。它真的沒讓我失望!當(dāng)我睜大雙眼看到它時,我的高原反應(yīng)立即被那清澈的藍色擊潰,空氣依舊稀薄,可精神與靈魂的震撼卻讓我活力四射。
巖石上掛著牛角,純白的哈達在風(fēng)中飄出優(yōu)美的弧度。天空仍然是西藏獨有的湛藍,云朵一塵不染,美得和諧自然。納木錯的美,不同于別的湖水,它的藍多一分便覺濃,少一分便覺淺,或許它是傳說中雪山上的神女調(diào)和了最美的色彩,信手畫就的吧?它的美并非高貴冷艷,不容世俗。我走近它,只見湖中群魚嬉戲,卻攪不起湖底半點渾濁。牧民牽來潔白的牦牛供游客拍照,那碩大的牛蹄掀起水底的泥沙,我正嘆息它們攪了湖水的清澈,卻見片刻之后,泥沙落定,湖水依然純潔,藍得美好。我震撼之余,不由得羨慕,我何時才能練得如此淡泊寧靜?
這世界上性格“澄澈”的人很多,陶淵明隱世是澄澈,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澄澈,海瑞清廉為官也是澄澈………他們便如納木錯的湖水,澄澈見底。而我,無處隱世,亦不為官,我的“澄澈”就從淡泊明志開始吧;我無名利可追逐,亦無權(quán)勢可讓人羨慕,我的淡泊就從忘懷得失開始吧!
面對考試的失利,我掩飾內(nèi)心洶涌的失落,換之以淡然,然后繼續(xù)奮斗;面對漸近的別離,我放下心底澎湃的不舍,換之以微笑,致?lián)从岩宰8?;面對前方的挑?zhàn),我淡然收起心中的畏懼,換之以勇敢地放手一搏?;蛟S我的淡泊和澄澈與納木錯相比不足為奇,但這是我向往的最好人生,我愿盡我所能,化作一股澄澈。
我相信,那一抹澄澈留在心底,我的世界里便自有一番天地。
名師點評
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選擇與母親到西藏旅行中看到的納木錯湖水進行敘寫。由湖水的澄澈,寫到古人的淡泊明志,借助湖水的象征意義,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給讀者以深刻的思索。
佳作工坊
旅行,豐盈了我的內(nèi)心
李佳陽
古人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當(dāng)作一種境界,其中包含著“知行合一”的深邃哲理,這是無數(shù)人歷經(jīng)多年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假期來臨,也讓我來一次豐盈內(nèi)心的旅行吧!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p>
走進崇山峻嶺,享受攀登的艱難與愉悅。你可以敬畏泰山的雄偉壯麗,領(lǐng)略杜甫“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在峰巒疊嶂中品讀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把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美景盡收眼底。行走在丘壑峰巒中,便收獲了許多人生哲理。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走進鄉(xiāng)野田園,不必在意農(nóng)家飯菜是否豐盛,就光是那種豐年留客的深厚情誼,就足以感化了無數(shù)蝸居在城市里的人們。追隨著陸游的腳步,領(lǐng)略農(nóng)家茅舍的古風(fēng)古韻,讓我也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的向往,在熱鬧中品味一次傳統(tǒng)民俗的古韻。再品嘗一次具有田園味道的農(nóng)家飯菜,把充滿生機的田園詩意收藏在心間。行走在鄉(xiāng)野間,便讓心靈得到了古樸民風(fēng)的熏染。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p>
走進蘆葦叢中,一蓬蓬的蘆葦掩映了伊人的身影,朦朧間還能看見不遠處涉水而來的少年,輕擺舟槳,在馥郁的蘆葦清香里,綠意好似在流淌……我憶起童年時踮起腳尖,輕輕將蘆葦拉彎再松手,一會兒蘆葦又回彈到原位的情景。眼前的蘆葦叢也伸直了腰,仿佛不懼風(fēng)的影響,依舊那般堅韌。正是那“迎風(fēng)搖曳多姿態(tài),質(zhì)樸無華野趣濃”的獨特之美,驚艷了我的雙眼。行走在蘆葦叢中,便讓我讀懂了生命的韌性和內(nèi)心的堅守。
“讀萬卷書”讓我們收獲了書本上的知識,而“行萬里路”的旅行實踐,讓我們可以在行走中思索,沉淀自我,讓我們的靈魂得以升華,內(nèi)心得以豐盈。
名師點評
文章引用古人的話,闡釋“知行合一”的哲理,點明寫作主題。然后分別以古詩詞引出旅行的具體內(nèi)容,以詩句中包含的深刻哲理,突出了旅行中不同地點的不同收獲,使文章富有了詩情畫意的美感。讀來如身臨其境,極富感染力。
佳作工坊
盡享一次心靈的旅程
楊子墨
暑假來臨,推開所有的興趣班,甩開所有的煩惱,準(zhǔn)備好行囊,我要來一次輕松的鄉(xiāng)村旅行。在鄉(xiāng)下小住幾日,能讓我緊張疲憊的心靈得以放松。
初入小山村,我便感受到山野間的清新。
下了車,深吸一口田野間的清新空氣,我頓覺神清氣爽。入眼的是漫山遍野的綠色,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森林大氧吧??諝庵袕浡疾莸那逑?,那是一種沒有任何污染的清新,我的心情頓時好起來。再向前走去,潺潺的流水聲灌入耳中,仿佛一陣舒緩而悠揚的樂曲,似在歡迎我的到來。身心的疲憊一點點散去,于是,我慢慢走進了這個小山村。
入住小山村,幾分寧靜縈繞我心頭。
小山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樸,幾間農(nóng)家小木屋點綴在山腳下。一棵老槐樹,一圈籬笆墻,一畦碧綠的菜園,還有幾只散步的小雞,唯一的裝飾,便是房檐下燕子新筑的巢。不時飛進飛出的燕子,為這寧靜的水墨畫點綴出動態(tài)之美。我漫步在小溪邊,看那溪邊農(nóng)婦洗衣,手中的棒槌揚起落下,恍若穿越了千年的時空,又為這古樸的畫面增添了生活的氣息,我不由自主地將手伸進溪水之中,要用這山中的溪水淘盡心中的浮躁。
融入小山村,心中的寧靜化作我嘴角的微笑。
鄉(xiāng)村的夜晚,別有一番情致。老槐樹下,幾位老人手搖著大蒲扇在聊天,話語中流露出生活的愜意,仿佛那塵世浮華,都會隨蒲扇的微風(fēng)而去,只留下一生的寧靜淡泊,與這古老的小山村相伴。不覺間,我融進這質(zhì)樸的畫面,身心沉淀得像小山村的夜空般寧靜,嘴角也掛上了微笑。
小山村,走進你的古樸與自然,讓我擺脫了壓在心頭的煩惱;小山村,揮手與你告別時,你的美在我眼眸中沉淀,你的寧靜牽動著我的情思……
暑假,小住小山村幾日,我盡享一次心靈的旅程,收獲頗豐。
名師點評
作者以一次鄉(xiāng)村旅行為線索,敘寫了初入小山村、入住小山村、融入小山村三個層次,詳細敘述了鄉(xiāng)村之行的感受,從“疲憊一點點散去”,到“幾分寧靜縈繞我心頭”,再到“化作我嘴角的微笑”,揭示出對“盡享一次心靈的旅程”的深刻感受,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