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丁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其教育教學工作是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能夠較強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并形成良好的語言意識,對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關鍵。而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語文教師也在積極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隨之而來的是各式各樣新型教學模式。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探究,這樣才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yǎng)。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具有較強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要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這樣才能夠較好地融入社會,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一、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價值支撐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原有的教師引導學習逐漸演變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探究,進而完成學習任務。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和思考,深化學科思維意識,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言尤為重要。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制約著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提升,也無法完成新課標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而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和升級,以帶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熱情和興趣,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情況
(一)教師引導情況
在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文件的指引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在積極進行優(yōu)化和改良,尤其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經(jīng)漸漸意識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并積極進行改良和優(yōu)化,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很多時候教師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發(fā)揮其引導作用。甚至還有部分教師在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把握住這種教學方法的精髓,自己成了課堂教學的主人,而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價值凸顯出來,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失敗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案例。教師雖然在積極進行革新,但沒有落到實處,課堂教學中仍然是教師教、學生被動聽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甚至不愿意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無法發(fā)揮該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1]。
(二)學生展開情況
結合大部分教師的具體教學情況分析可知,很多時候教師在展開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雖然有所提升,但成效并不明顯,總體說來對學科學習的幫助作用不大。尤其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很多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表現(xiàn)積極,但對具體知識的內化仍然有限,甚至學習只浮于表面,并沒有深入到語文知識的核心,這對學生長久發(fā)展尤為不利,甚至還會出現(xiàn)隱患,制約著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升。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其方法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仍然沉浸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等待教師進行“喂養(yǎng)化”教學,而形成了一種懈怠的學習心理,沒有自主探究學習的行為、意識。如此一來,初中語文教師在應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成效極為有限,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價情況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中的關鍵一環(huán),而在使用應用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教學評價工作,以發(fā)現(xiàn)新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目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具體說來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仍比較薄弱。如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方式,不能對這種教學模式形成科學的評價成效,導致教師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時不知道該從何處進行提升,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何處。傳統(tǒng)教學模式評價中,往往更注重教師的教學評價,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評價的科學性。沒有參考和采納學生這一課堂主體的意見,其教學缺乏核心的評價靈魂,也沒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無法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效。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路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激發(fā)自主意識
根據(jù)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現(xiàn)狀分析,想要進一步提升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分別從學生和教師出發(fā),強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應用路徑。具體來說,在教師層面,作為教育教學的引導者,一定要以身作則,充分改變原有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和充實專業(yè)知識,對這一教學模式的精髓和要點進行探索和掌握,必要時還應向行業(yè)前輩取經(jīng),提升自身對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能力。而對學生,教師應該積極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在日常學習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未來高質量的發(fā)展。另外,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條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使其對陳舊的學習理念進行革新[2]。
例如,在教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避免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首先在教學設計階段明確本篇文章的主題,引導學生結合文章,深入理解《桃花源記》的背景和內涵,并解讀其傳遞的思想感情。在確定了這一教學主題之后,再結合主題設計自主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對學生思考的題目,教師也要進行精心設計,確保能夠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合作探究的內容。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認為桃花源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那么你覺得你心目中的桃花源又是怎樣一種情景?與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相同嗎?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而且教師也能與學生一同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二)強化教學培養(yǎng),提升合作能力
在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強化教學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很多學生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等待教師傳授知識,形成一種被動學習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適當?shù)丶右越虒W引導,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究意識,從而強化其主觀能動性,使其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自主探究能力。而教師想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這種意識和行為能力,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同時輔以一定的教學方法指導,尤其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強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內驅力。這樣一來,小組合作探究方能使學生這一主體成為探究的主力。除此以外,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適當留白,鼓勵學生深入思考,踴躍發(fā)言,將自身所思考的內容表達出來,與同學一起深入探索[3]。
例如,在《熱愛生命》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設置了一系列教學問題,以問題進行教學導入,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深入探究。當課程講到一半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以上問題的解題思路。隨后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的思考。如在《熱愛生命》這篇文章中提出的探究問題是要求學生閱讀文章,賞析文章佳句,從中挖掘能夠體現(xiàn)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語句。同時剖析某一種語氣的深刻感染力,找到文章的主旨句。通過這一教學任務,學生能夠通過與同伴的深入合作進行深刻剖析,還有部分學生會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文章作者的背景,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感知,教學效果良好。
(三)適當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
情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要素,尤其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更為關鍵。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感知能力。很多優(yōu)秀的課文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情境意識,如果只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往往很難使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境氛圍形成感知能力,這樣一來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彰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成效便難上加難。因而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帶動學生對各類文學作品的感知,使其身臨其境地思考不同文學作品背后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4]。
例如,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使學生感受古詩詞所創(chuàng)設的文學情境。如在《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強化學生對本首散曲所描寫的情境的感知能力,進而在良好的情境中理解馬致遠這首散曲所傳遞的情感。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沉浸在一種意境美中。隨后教師進行泛讀,然后帶領學生一起閱讀這首散曲,感知本首散曲的具體內容。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介紹本首曲目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在這一系列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探討馬致遠所寫的這首散曲所傳遞的意蘊和情感,并分析作者在創(chuàng)造這首散曲時的心理。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確保學習成效
應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確保該教學模式的成效得到充分的彰顯,為后續(xù)進行教學優(yōu)化和調整做出依據(jù)和考量。而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進一步確定教、學、評一致性原則,力求實現(xiàn)以教學評價促進教和學的活動,同時也要使教學評價融入教學活動中,積極優(yōu)化和改革教學評價形式。針對這一教學模式,設計合理的評價體系,并優(yōu)化評價形式和評價主體,以更為細致地對這一教學路徑進行升級。
仍以上述所提到的《桃花源記》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完成后,可以針對學生在課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效進行評價,而與以往評價形式不同的是,教師此次可以引入學生群體,進行小組自評和互評,鼓勵學生大膽評價,給出真實的評語,并說出為什么這樣評價。隨后,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總結,給出學生切實的調整意見,以促進學生在后續(xù)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優(yōu)化探究方法,調整學習路徑,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科素養(yǎng)。
四、結語
素質教育理念明確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對學生的一種深入引導,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與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而且這種教學模式還能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全面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充分進行探索實踐,以全面提升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宣.淺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8):266-267.
[2]李志君.初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研究[J].品位·經(jīng)典,2020(3):156-157,164.
[3]陳芳.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狼”為專題的教學案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9):7-8.
[4]于永紅.基于合作學習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213-215.
(作者單位:永登縣龍泉寺鎮(zhèn)初級中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