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學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落實,黨史知識的應用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黨史內容在教學中的有效融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興趣,還能開闊學生視野,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深度學習,解讀學科知識的內涵,形成明確的感知,促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方面得到不斷提升,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在教學中運用黨史知識,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更有意義的參考。
一、融入豐富的黨史故事內容,開展更加多元的課堂導入
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設計為課堂伊始提供了有效的輔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豐富的黨史知識的有效融入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積極開展關于課程教學內容的思考與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挖掘與其相關的資源,以豐富課堂的內容與開展形式,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打造良好的教學開端。
(一)黨史故事內容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價值
在筆者看來,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內容較為抽象,尤其是一些專業(yè)的名詞或者是觀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較難理解的,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形成一種厭倦的心理。而黨史故事內容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融入則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狀況。首先,黨史故事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元素或者是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都能夠充分吸引學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形成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改善原有的心理,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其次,黨史故事本身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發(fā)展歷程,故事的情節(jié)波瀾壯闊。而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中的很多知識都是較為簡潔的,受認知水平以及閱歷的影響,學生無法真正意義上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因此,一些黨史事件、黨史重要人物等都可以作為導入內容的拓展延伸,進而使整體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感,并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最后,黨史故事內容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運用還能夠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意義,更加生動地以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充分打動學生,使學生感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艱難及帶給我們的啟示,進而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豐富內涵和重要價值,在主觀上深化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認知,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以及質量。
(二)融入黨史故事內容來開展課堂導入的教學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全面展開對學生的有效觀察,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感興趣的元素作為參考,再結合課程內容來搜集與整理多樣化的黨史故事內容,以打造一個更具實效的課堂開端,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yǎng)。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善于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堅持改革開放”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黨史故事來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探索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能夠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并在此基礎上評價改革開放;讓學生知道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理解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理解改革開放的價值和意義;重點把握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理解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等等。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出示一段關于深圳40多年滄桑巨變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深圳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融入“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憑著對黨和人民偉大事業(yè)的深切期待,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視察,沿途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站在時代的高度,科學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探索和基本經驗,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觀點,講出了新思路,打開了新視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對整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啟發(fā)學生感知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深刻地觸動學生,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精神,獲得對課程內容更深層次的認知,歸納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程,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總而言之,融入黨史故事內容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其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推進,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中進行深度思考以及分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和意識。初中教師應善于引入一些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黨史故事內容,并進行生動的講述,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二、引入多樣的黨史知識,創(chuàng)設出教學的主題情境
更加豐富的感知氛圍,是啟發(fā)學生落實思考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充分關注到多樣化黨史知識的有效引入對構建情境式課堂的重要價值,進而分析以及探索課程內容想要表達的主旨與思想,以此為基礎來引入一些黨史知識內容,全面創(chuàng)設教學的主題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展開更具深度的感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讓教學變得更具實效。
(一)多樣的黨史知識在主題情境環(huán)節(jié)運用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多樣的黨史知識在主題情境環(huán)節(jié)的運用首先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生動以及真實的思考空間,紅色歌曲、黨史材料、先進人物事跡都可以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素材。尤其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這些黨史內容能夠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如視頻、圖片、音樂、文字材料結合的方式,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更有效的學習氛圍,使其獲得直觀的感受與體驗,受到熏陶,產生共鳴。其次,多樣的黨史知識在主題情境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都包含一定的邏輯性,不論是觀點還是一些具體的實踐內容都存在前因后果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一定的專注度,并且展開連貫性的思考,才能夠進行具體的分析、推理以及驗證。受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特點的影響,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所以無法將整個知識內容有效串聯起來,而黨史知識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則能夠幫助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吸引學生,讓學生以更加專注的狀態(tài)開展具體的思考以及學習,將各個模塊的知識內容有效串聯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后,多樣的黨史知識在主題情境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分析、推理能力,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將課程內容與黨史知識進行有效的對比以及聯結,學生可以結合一些時間節(jié)點以及重要的歷史拐點進行梳理,進而將我們生活的社會與黨史的發(fā)展有效聯系起來,得到更深的體會。
(二)引入黨史知識內容進行情境教學的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應意識到黨史知識內容于情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價值,進而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來搜集、整理多樣化內容,并將其清晰直觀地呈現出來,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真實以及具有深度的教學情境,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切實地提升整體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我們的夢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共產黨建立與發(fā)展的歷程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去感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一首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歌曲中的畫面以及具體的歌詞為載體來為學生搭建更真實的思考空間,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最終得出以下結論: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多年,中國長期遭受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中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艱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各族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團結奮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分享彼此的感受,鞏固學生的認知。
總體而言,引入黨史故事內容的情境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更加真實以及生動的,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思考與感知的空間與氛圍,還能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一定的共鳴,逐漸形成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和理想意識,并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于具體的實踐中。初中教師應善于引入黨史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更具實效的教學情境,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三、發(fā)揮黨史知識的作用,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
自主性的抒發(fā)與表達,往往是升華學生思想意識的關鍵方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內涵豐富的黨史知識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呈現出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親身經歷與感知,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蘊含黨史知識的實踐活動首先是極具創(chuàng)意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以及思想情感,提升黨史教育的效果。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道德和法治課程結束后觀看一些關于黨史的視頻或書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記錄下來,或者是寫一篇讀后感和觀后感;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紅色革命紀念館,引導學生感知其背后所包含的革命故事以及艱苦斗爭的歷程等,體會革命先烈的不易,增強愛國情懷,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從而加深對黨的熱愛,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社會責任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黨史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價值,新時代的教師應善于開展關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思考與探索,挖掘與其相關的黨史故事內容來吸引學生,使學生認識到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意義,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豐富內涵和重要價值,進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以及質量;教師也應善于分析以及探索道德與法治課程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思想,以此為基礎來引入一些黨史知識內容,搭建出教學的主題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活動中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與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應善于用黨史知識來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把我們生活的社會與黨史內容有效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思維品質以及觀念的進一步升華,從而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慶霞.黨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究[J].林區(qū)教學,2021(12):9-12.
[2]張娟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落實黨史教育的探索[J].現代教學,2021(21):15-16.
[3]邱麗燕.從黨史題材主觀題設計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導向:以全國部分省市2021年度道德與法治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相關試題為例[J].廣西教育,2021(36):65-68.
[4]高一敏.黨史資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學的依據和實踐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1(Z2):11-14.
(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蒲窩中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