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敏,梁 躍
(貴州航天醫(yī)院普外科,貴州 遵義 563000)
目前,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主要包括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狀腺濾泡狀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中央淋巴結轉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是甲狀腺癌進展和復發(fā)的重要危險因素,早期發(fā)現淋巴結轉移對于制訂PTC治療策略具有重要作用。準確評估PTC患者預后情況有助于臨床制訂更加個體化的治療措施[1],其中生物分子標志物已被證實對于評估PTC患者治療效果和預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BRAFV600E基因突變(簡稱BRAFV600E突變)是PTC中最常見的風險因素,其參與PTC發(fā)病機制的全過程[3]。已有研究報道發(fā)現BRAFV600E突變是PTC診斷的最重要的候選生物標志物,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4-5]。從臨床角度看,BRAFV600E突變對PTC患者預后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尤其是與PTC的特定臨床病理學特征之間的關系仍需要更多臨床證據進行證實[6]。鑒于此,區(qū)分與PTC患者BRAFV600E突變和CLNM相關的病理特征對于指導臨床治療非常重要。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貴州航天醫(yī)院接受甲狀腺全切術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PTC患者92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發(fā)生CLNM的患者有30例,未發(fā)生CLNM的患者有62例。本研究經貴州航天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術前未接受放射性碘131或內分泌治療;②符合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TNM分期標準[7];③經病理檢查診斷為甲狀腺乳頭狀癌;④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內分泌系統(tǒng)疾?。虎诤喜⑵渌麗盒阅[瘤疾?。虎酆喜乐馗?、腎功能障礙。
1.2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結節(jié)部位、結節(jié)直徑、手術類型、TI-RADS分級、TNM分期BRAFV600E突變、和淋巴結轉移情況。①使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型號:IU-22)診斷甲狀腺結節(jié)TI-RADS分級[8],設置探頭頻率為7~10 MHz,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頭部上抬,放松頸部,采用縱切面和橫切面檢測患者頸部淋巴結和甲狀腺,對疑似淋巴結轉移和可疑病灶行彩色多普勒掃查,觀察病灶數量、大小、邊緣、血流、鈣化、內部回聲等指標。②病理檢查:從PTC患者石蠟包埋的組織中分離基因組DNA,取腫瘤組織石蠟包埋的組織塊切片,進行蘇木精-伊紅染色鑒別病理診斷。③BRAFV600E突變檢測:在光學顯微鏡下將腫瘤成分大于或等于80.0%的區(qū)域標記為腫瘤組織。根據組織大小切割3~4塊5 μm厚的切片,并收集到1.5 mL EP管中提取DNA。根據制造商的說明,使用Puregene Tissue試劑盒(Qiagen,Valencia)進行基因組DNA分離。使用分光光度計測量DNA樣品吸光度并計算A260/A280值。提取的DNA儲存在-80 °C以供下一步操作。使用AmoyDxBRAFV600E突變檢測試劑盒通過qRT-PCR檢查每個樣品的BRAFV600E突變,當循環(huán)閾值(Ct)≤28時,樣本被定義為突變陽性;當Ct>28時,樣本被被定義為陰性。平均隨訪時間為術后11個月(6~15個月)。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分析均使用SPSS 21.0進行。計量資料以[例(%)]表示,并使用χ2檢驗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以(±s))表示,對正態(tài)分布的變量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非正態(tài)分布使用Mann-Whitney檢驗。采用Logistic多變量回歸分析PTC患者發(fā)生CLNM的相關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TC中央區(qū)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92例PTC患者CLNM發(fā)生30例,經單因素分析,兩組患者年齡、結節(jié)直徑和BRAFV600E突變這三方面差異者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PTC患者發(fā)生CLNM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結節(jié)直徑>1 cm和BRAFV600E突變陽性是CLNM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PTC的發(fā)病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PTC是女性中第五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9]。CLNM是術后PTC復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10-11]。目前,首次手術時對PTC患者中央淋巴結的處理仍然存在爭議。因此,術前準確預測PTC中央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因素并盡早進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表1 PTC中央區(qū)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s))/例(%)]
表1 PTC中央區(qū)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s))/例(%)]
PTC:甲狀腺乳頭狀癌;CLNM:中央淋巴結轉移;TNM:腫瘤分期。
變量發(fā)生CLNM(n=30)未發(fā)生CLNM(n=62)χ2/t值P值年齡(歲)43.6±12.247.2±9.88.1540.001性別男12200.3810.512女1842結節(jié)部位左16260.6510.343右1436結節(jié)直徑>1 cm24265.6140.013≤1 cm636 TI-RADS分級3類10180.3940.416 4類1432 5類612 TNMⅠ期10440.6010.378Ⅱ期1218Ⅲ期80手術次全切除術4241.8710.052全切術2638 BRAFV600E突變陽性30589.1570.001陰性04
表2 PTC患者發(fā)生CLNM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年齡較小是PTC患者發(fā)生CLNM的危險因素。先前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12],兒童和年輕PTC患者(年齡≤20歲)的淋巴結轉移率為6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在AJCC/UICC TNM指南中將45歲作為腫瘤患者CLNM發(fā)生的風險年齡[13],因此,年齡與CLNM之間的相關性需要在更大樣本量中進一步研究。當PTC>1 cm時,CLNM發(fā)生率顯著增加,這表明腫瘤大小是CLNM的危險因素,并且較大的腫瘤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侵襲。既往研究指出[14],腫瘤大?。? cm是PTC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該結論。最近,由于超聲技術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PTMC在早期被診斷發(fā)現[10],因此應設計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確定進展性PTC患者CLNM與腫瘤大小之間的關系。BRAFV600E突變在PTC患者中很常見,中國PTC患者的總體患病率在40%到78%不等[4]。BRAFV600E突變可能原因與PTC亞型、地理區(qū)域、種族及檢測BRAFV600E的技術差異有關。本研究數據還顯示,BRAFV600E突變陽性是CLNM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這表明BRAFV600E突變可能在晚期致癌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表明[15-16],CLNM與BRAFV600E突變有關。據報道,BRAFV600E突變通常發(fā)生在甲狀腺癌變的早期階段[17],而衰老及慢性疾病可能會影響表觀遺傳修飾。此外,由于檢查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PTC在早期被檢測和治療,這可能一定程度增加了兩者之間的統(tǒng)計關聯。但隨著PTC研究的不斷進展,BRAFV600E的診療作用會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年齡、結節(jié)直徑>1 cm和BRAFV600E突變陽性是CLNM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臨床中為了實現最佳管理,應綜合評估所有病理特點,為PTC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