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 偉
同樣是農田,配套設施、土壤肥力不同,可能導致收成天差地別。山東省在已將大部分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后,面對新目標,如何實現(xiàn)高標準農田“全覆蓋”?農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哪些期待?近期,記者在臨沂市蹲點采訪,從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管護、使用賬本中尋找答案。
水!水!水!還是水!成為新型職業(yè)農民已經三年,蘭陵縣蘭陵鎮(zhèn)糧友之家家庭農場經理劉偉對于水的渴望,一年比一年強烈?!耙还舶?00畝地,天上下的雨要是不夠,就得雇人來澆,不光花了錢,效果還不一定好?!眲フf。
2月9日,淫雨霏霏,劉偉來到田間路上,看著眼前景象很是興奮。春耕期的雨水,每一滴都格外珍貴,但更大的喜悅來自腳下土地的變化。2022年,蘭陵鎮(zhèn)實施了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前不久剛剛完成了縣級層面的驗收。灌溉管道埋進地下,泵站立在田間,種種變化,讓劉偉看到了糧食持續(xù)增收的前景。
2020年,劉偉來到蘭陵鎮(zhèn)孫樓村,集中流轉了500畝耕地種糧。“其實種大田跟開個小工廠差不多,投資不小,雇人也不少?!眲ジ嬖V記者,翻翻去年的賬本,最讓他覺得心疼的支出,和水有關,“土地流轉費、打藥除草、作物施肥,這些錢都是比較固定的支出,但不同年份里,澆水的錢差別很大?!?/p>
單論雨水多寡,2022年算是個尋常年份,劉偉的500畝地共澆了兩次水,3月份是返青水,5月份是灌漿水。每次澆水都要雇用20多人,出動10臺水泵,單人日薪200元左右,再加上油料、機械磨損的成本,劉偉每次要支付2萬多元。按照當?shù)亓曀?,灌溉期間工人們的飲食也要由劉偉負責,如果不管飯,價格還得再漲一漲。
“小麥澆水一年花4萬多還算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遇上下雨少的年份,小麥澆3次水也正常,要是到了秋天玉米遇上旱情,還要再花錢雇人澆水?!眲ジ嬖V記者,去年他的家庭農場共收入55萬元,其中小麥賣了40萬元,玉米賣了15萬元,但總支出也超過了50萬元,“要是再多澆兩次水,相當于一年白忙活?!?/p>
讓劉偉感到頭疼的這些問題,正是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的初衷。
與劉偉在田間路上邊走邊看,腳下是4米寬的水泥路面,兩側深達一米的排水溝剛剛經過深翻,道路與排水溝之間是筆直的電線桿,電線跨過桿頂向遠處延伸。兩條田間路的交會處有一間泵房,泵房一頭連著機井,一頭連著輸水管道,輸水管道深埋在0.7米的地下,可以躲過冬季低溫。田間每隔50米處,就向上伸出一根噴灌頭。劉偉介紹,旱季時,在泵房擰動開關,噴灌頭就可以形成傘狀水霧,省去人工澆水的辛勞。
目之所及的設施,只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部分成果。據(jù)介紹,除了硬件設施的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施工方還通過增施肥料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后期也會跟蹤監(jiān)測耕地質量變化,保障農田高產。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蘭陵縣聚力打造“高標準農田項目精品區(qū)”,將部分區(qū)域的投入標準由省級的每畝1950元提升到了每畝3786元。以蘭陵鎮(zhèn)為例,2022年該鎮(zhèn)共完成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中1萬畝被劃定為示范區(qū),劉偉流轉的土地就在示范區(qū)內。
額外增加的錢主要花在了三個方面。
其一是引進先進實用工程和裝備技術。在蘭陵鎮(zhèn)孫樓村的泵房內,除了常見的灌溉系統(tǒng),還加裝了一臺水肥一體灌溉設備,可節(jié)省人工50%、節(jié)水30%、節(jié)省肥料15%。
其二是更高標準的土壤改良。以增施有機肥和綠肥、秸稈還田為重點,開展地力培肥、測土配方施肥,將“薄田”變成“沃土”。
其三是投資945萬元建設高標準數(shù)字農田信息管理系統(tǒng)。泵房外,一塊數(shù)米高的電子屏格外引人矚目,屏幕上顯示著周邊農田的土溫、土濕、厚度、雨量、風力等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實時傳輸?shù)娇h高標準農田信息化平臺??梢员O(jiān)測機井、水泵等設備的運行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排除設備故障;還能監(jiān)測作物蟲情、病情,監(jiān)測土壤中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指導農民對含量不足的地塊有針對性地施肥。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在“政府建設好”與“農民使用好”之間,“設施管護好”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過去幾年,由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沒有配套后期維護資金,管護方案并不相同,有的是村里出人負責泵站與管線的日常維護,泵站運行所需的電費及配件損耗則由鎮(zhèn)政府全額兜底;也有的是由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建設方來維修。
但這樣“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正在改善。2022年6月,為提升管護質量,臨沂市政府印發(fā)《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工程建后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著重明確管護具體事項,提出落實管護資金投入機制,保證“有錢管”,明確由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按照每年每畝10元的標準安排管護資金,其中市級每年每畝補助2元。目前,臨沂市每年列支市級項目管護經費1500萬元,用于維修農田水利設施、購置簡易維修工具和運行監(jiān)測設備、推進管護信息化建設等。
給農田上保險,也是臨沂市摸索出的一條社會化管護新路徑。2021年12月,中國人壽財險臨沂市中心支公司與蘭陵縣農業(yè)農村局簽訂山東省首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設施保險合同,為蘭陵縣2019年度建成的4萬畝高標準農田設施提供2651萬元的管護及維修保障。目前,臨沂市已在蘭陵縣、羅莊區(qū)等5個縣區(qū)開展高標準農田工程管護保險試點,運用金融保險市場化手段,拓展后期管護資金來源渠道,為農田水利設施提供抵御風險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