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方方 賀夢曉 陳楠楠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一病區(qū),南陽 473000
結腸息肉是腸道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是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結腸腸腔內的隆起狀的病變,臨床癥狀主要有腹痛、腹瀉和便血等,目前病因還不明確,主要與黏膜長期炎癥刺激、遺傳等因素相關〔1-3〕。按照病理分期,結腸息肉可分為炎癥性、增生性、錯構瘤性和腺瘤性4類,其中腺瘤樣息肉最常見,容易有癌前病變的風險〔4〕。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內鏡治療結腸息肉在臨床已經(jīng)廣泛開展,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的特點〔5〕。但由于患者對疾病的擔憂,以及手術等侵入性操作,均會引起心理應激,影響治療效果,且不利術后康復。優(yōu)質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促進護理質量提升,保障醫(yī)療安全,已經(jīng)在臨床廣泛開展〔6〕。本次研究觀察結腸息肉內鏡治療患者實施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心理應激狀態(tài)、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結腸息肉內鏡治療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結腸息肉〔7〕,病理確診為良性;②年齡≥18歲;③病情穩(wěn)定,行內鏡治療,溝通無障礙;④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病情不穩(wěn)定,需立即急診手術;②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內科疾??;③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予以一般護理、內鏡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①護士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圍手術期護理、舒適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等,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強調人文關懷,對待患者熱情禮貌,面帶微笑,同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②入院護理:接待患者及家屬禮貌熱情,面帶微笑,主動進行自我介紹,介紹患者管床醫(yī)生和病區(qū)護士長,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和病區(qū)管理規(guī)定,備好床單位,發(fā)放干凈舒適患服,妥善安置患者。與患者及家屬親切交談,了解患者臨床癥狀和心理狀態(tài),消除患者戒備感和孤獨感。③強化基礎護理:每天早晚采用濕掃法清潔并整理床單元,必要時更換床單元和患服,保持衣物干燥整潔,與患者積極溝通,親切詢問患者睡眠、二便、飲食情況和其他不適,加強病房管理,整潔且光線適宜,定時開窗通氣,維持適宜的溫濕度,夜晚維持安靜使患者入睡,只保留地燈和廊燈,避免光線刺激,協(xié)助患者翻身、穿衣、洗漱;④健康教育:通過床邊宣教、健康教育處置單和科室教育欄對患者進行關于結腸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的講解,了解患者需求和解答患者疑問,介紹術后康復知識和治療的成功率,提高患者治愈信心,減輕緊張心理。⑤圍手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聯(lián)合醫(yī)生詳細向介紹患者介紹內鏡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流程和時間,積極指導術前準備的完成,術前腸道準備飲食和用藥觀察,消除患者對手術緊張恐懼心理,告知患者放松的方法,促進患者舒適,告知患者合適的體位,避免手術緊張和不適。②術中護理: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術中保暖。③術后護理:采用側臥位休息,促進舒適,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腹痛、腹脹情況,向患者解釋原因,同時積極干預,通過按摩或注意力轉移減輕患者癥狀,必要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執(zhí)行相關措施。指導患者飲食和康復運動,早期進食并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鼓勵患者盡早活動,康復活動應適量且循序漸進,同時密切關注患者首次排便時間和大便顏色,做好病情觀察。兩組患者均從入院時開始干預,至術后1周。
①心理應激狀態(tài):采用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IES-R)〔8〕評估突發(fā)事件對患者應激影響,該量表共有22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預告表示其應激影響越重,>19分應引起臨床關注。0~7分無癥狀,8~25分為輕度,26~43分為中度,44~88分為重度。采用綜合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9〕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該量表包括焦慮和抑郁兩個量表,分別有7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分值分別為0~21分,得分>7分則認為有焦慮、抑郁表現(xiàn),等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②舒適度:采用Kolcaba舒適狀況量表(GCQ)〔10〕評估舒適度,該量表共28條目和4個維度(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環(huán)境),采用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舒適度越好。③記錄胃腸道功能恢復指標,包括腸鳴音恢復及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④護理滿意度:通過胃腸外科科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護理技術、操作技術、護理水平和人文關懷等,共10個條目,對應0~10分,評價結果>95分為非常滿意、90~95分為滿意、80~94分為一般滿意、<80分為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滿意和一般滿意之和為總滿意度。
干預后,兩組IES-R評分和HADS中焦慮抑郁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IES-R評分和HADS中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應激狀態(tài)比較(分,
干預后,兩組GCQ量表各維度評分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GCQ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GCQ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49例,滿意15例,一般滿意7例)護理滿意度評價高于對照組(非常滿意41例,滿意13例,一般滿意9例)的84%(χ2=4.478,P=0.034)。
結腸息肉是結腸癌重要癌前病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1〕。臨床主要是通過手術治療結腸息肉,內鏡治療是首選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的特點〔12〕。但由于患者對息肉癌病風險及手術擔憂手術均會引起患者應激反應,同時術前執(zhí)行嚴格的腸道準備也會加重患者應激反應,這將嚴重影響手術治療及預后〔13〕。蔡文珍等〔14〕研究表明,對消化道手術病人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病人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同時范玲等〔15〕研究表明,對進行膠囊內鏡檢查的患者實施全程優(yōu)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膠囊內鏡檢查前腸道的清潔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升臨床觀察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為了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我院積極開展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
應激反應會引起交感、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紊亂,造成心率增快、血壓上升和免疫功能降低〔16〕,疾病和手術對于患者均是強烈的應激源,因此要積極予以護理干預以減輕應激反應。李雅潔〔17〕研究表明,在腸鏡檢查中優(yōu)質護理可緩解患者身心應激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應激反應減輕、焦慮抑郁等得到明顯改善,且舒適度顯著提高,分析原因,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始終以患者為中心,在護理過程中始終關系愛護患者,通過言語和行為,增進患者的信賴,提高患者對健康認知水平,消除患者恐懼心理,積極給予心理疏導,減輕了患者應激反應,緩解焦慮和抑郁心理,增強患者信心。同時該護理優(yōu)化基礎護理,做到加強病房管理,保持適宜病室溫濕度、空氣新鮮、病房環(huán)境整潔,同時積極保持床單位和衣物干燥整潔,促進了患者舒適。為了促進患者安靜入睡,夜間只保留地燈和廊燈,避免光線刺激,同時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積極較少噪聲干擾。
結腸息肉內鏡治療患者受到麻醉、術中侵入性操作引起牽拉和手術創(chuàng)傷均會對胃腸造成損傷〔18〕。本次結果表明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分析原因是該護理模式顯著減輕了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有效減輕了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增加了機體舒適性,提高了其手術耐受性,術前完善準備和健康教育均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減少了胃腸不良反應發(fā)生。同時早期進食可增加腸黏膜供血,早期活動能夠有效促進腸蠕動,均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胡進〔19〕研究指出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住院費用,縮短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理想。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價更高是因為該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堅持人文護理和優(yōu)化基礎護理的模式,可促進患者舒適,與患者保持良好關系,同時該護理模式提高對圍手術期護理,為患者提高優(yōu)質護理,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滿足患者需求。
綜上所述,全程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減輕結腸息肉內鏡治療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舒適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效果理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