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沛童
摘 要:道具扇子在舞蹈作品中占有主要地位,它不僅僅可以豐富舞蹈動作的形式,加強舞蹈形式的美感,還對舞蹈動作的延伸、舞蹈主題人物形象特征的塑造、人物情感的表達、舞臺意境的營造、主題氛圍的渲染……起到了促進的作用。本文主要通過中國民族民間舞和中國古典舞蹈的經典作品,來分析道具扇子在作品中的運用。
關鍵詞:道具扇子;作用;舞蹈作品
中圖分類號:J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8-0-03
一、扇子在舞蹈中的主要作用
(一)塑造主題人物的形象特征
舞蹈道具扇子的種類樣式豐富繁多,在舞蹈作品中道具扇子會依據不同角色的設定而不同,突出主題人物的身份、地位,也豐富了對于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從而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在民間舞蹈作品中有傳統(tǒng)的秧歌扇子、蒲扇、折扇等,作品《外婆灣》中運用的秧歌扇子是一種帶有扇穗的折扇,以輕巧的推扇、開扇、合扇以及獨特的扇花等方式來塑造膠州秧歌傳統(tǒng)女孩子的活潑、俏皮可愛的形象,從而烘托出與外婆形象之間的跨時代特征。作品《扇骨》中的扇子圖案以“太極圖”進行設計,具有獨特朝鮮族舞蹈風格特征,通過快速的開、合扇,以扇子的“抑揚頓挫”來塑造朝鮮族女子的堅韌不拔、頑強的形象。作品《翠狐》是以《聊齋志異》為題材,通過扇子中招扇、轉扇、遮陽扇等運用和手絹的相互配合,結合海陽秧歌的動作特征擰身、探身……將小狐仙的姿態(tài)特征模仿得惟妙惟肖,從中塑造出一個小狐仙的靈巧、嬌羞、嫵媚的形象,并將小狐仙內心的“喜怒哀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古典舞蹈作品中主要有折扇、團扇、綢扇等,折扇常常象征著男子文人雅士、書生的身份,作品《紙扇書生》中一群少年書生手持折扇,通過抖扇、盤扇、轉扇等方式,來塑造出儒雅、風度翩翩、豪放的意氣書生的形象。而團扇常常象征著古代少女的身份,作品《花溪晴雨》中妙齡少女手持團扇,來塑造出妙齡少女靈巧、活潑可愛的形象,其展現出少女內心的細膩情感,表達對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二)表達人物、主題情感
道具扇子可以作為傳達情感的重要媒介,是舞蹈演員表達主題情感的一種方式,來體現出借物抒情的作用。通過對扇子的不同使用方法來刻畫主題人物的心理,外化舞蹈演員內心真實情緒,從而呈現主題的情感,并渲染氛圍,比如,用扇子遮擋住面部來表達害羞、靦腆、不善于表達的情感;慢悠悠地扇扇子來表達放松、自由自在、愉快的情感,快頻率地扇扇子來表達焦慮、急躁的情感;扔掉扇子來表達生氣、不耐煩、憤怒的情感……從而將人物、主題的情感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使觀眾更容易直觀地感受、理解到舞蹈作品所傳遞的思想情感及內涵,讓觀眾產生共鳴。在舞蹈作品《映山紅》中,其主題以紅色革命歷史為背景,紅色的扇子象征著革命戰(zhàn)士熾熱的愛國之心。扇子在舞者的手中不停地揮舞,展現出紅軍戰(zhàn)士們英勇奮戰(zhàn),勇于面對敵人,不畏犧牲的精神品質,從而在舞蹈作品中表達了主題情感:人民對于紅軍戰(zhàn)士的敬愛、敬佩之情,也使得觀眾心中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1]。
(三)營造意象,渲染主題氛圍
在舞蹈作品中營造的意境可以通過道具扇子形成的意象來體現,同時使得舞臺空間更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從而加強舞蹈的觀賞性。比如《春江花月夜》女子群舞的片段中,舞者運用綢扇將扇子按照順序一個接著一個緩緩升起、揮動著,就像連綿起伏的水波紋一樣;當扇子猶如波浪一樣由慢到快不斷地進行傳導,展現出了水波紋在隨著風吹由平靜再到逐漸散開的動態(tài)過程。當舞者與道具扇子融為一體時,展現了潮水急促、氣勢磅礴的涌動,體現了古詩詞中《春江花月夜》里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所表達的意境,營造出春江潮水共生的景象,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春江月夜壯麗的景色中,渲染了舞臺表演氣氛,豐富了觀眾的想象力,并給他們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賦予了整部舞蹈作品生命活力。
二、民族民間舞中的扇子運用
(一)膠州秧歌舞蹈作品《詠荷》
作品《詠荷》中的舞蹈道具是一把雙面、帶扇穗的扇子,扇子可以呈現出360度完全展開,在民間舞蹈道具中具有獨特性,也被稱為荷葉扇。而其中一面的扇子設計為粉紅色,另一面扇子為綠色,其主要目的是呈現主題中荷葉和荷花盛開時的美麗狀態(tài),從而用道具扇子生動形象地塑造了荷花的特征,來映襯出少女們美麗陽光、朝氣蓬勃的形象特點,并表達了對于主題的思想情感,為觀眾帶來了“如詩畫般”的意境,增強了審美效果和視覺體驗。
在作品的開頭片段中舞者以跪立姿勢在舞臺的中間區(qū)域,將扇子的兩個扇面重疊在一起,只展現出了綠色的扇面。舞者的服裝則是根據主題《詠荷》設計成以綠色為主,從而展現出綠色的荷葉來襯托出道具所表達的荷花形象。同時通過舞者上身的動作姿態(tài),主要運用了扇子的繞扇、翻扇等方式,展現出了荷花正在發(fā)芽生長的過程。在舞蹈中間的片段,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點,伴隨著雨水的滴嗒聲、暴雨中的雷鳴聲,舞者手持扇子在舞臺上進行揮舞,運用了甩扇、開合扇、抖扇、轉扇等大幅度的動作,使扇穗在飄動時以優(yōu)美的拋物線路徑,揮舞到舞臺的各個空間中,增加了舞蹈的畫面感,舞者通過甩扇下大腰,抖扇、轉扇的同時從直立到半蹲、再旋轉起身等連接的過程動作,都會在瞬間形成并完成,動作很干凈、干脆,從而展現出荷花在接受暴風雨的洗禮之后,準備含苞待放的過程,象征著荷花那種正直、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以及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暴風雨過后,舞者通過以跪立的姿勢,使扇子的扇穗朝下,輕輕地下垂至地面上,并通過纏頭繞扇、側臉靠扇……并在不經意間,通過側身自然地將扇子從單扇面變成雙扇面,用兩個扇面共同呈現出荷花、荷葉在經受暴風雨之后,絢麗綻放的形象,從而推動整個作品達到一個高潮點[2]。
作品《詠荷》中從舞蹈道具扇子的運用和動作的結合,以迅速出扇到緩慢的延展……體現了膠州秧歌中擰、扭、碾等動作和節(jié)奏特點,作品中可以把舞者比喻成荷花生長的枝干,直立而又挺拔,而道具扇子在舞者的手臂到手指尖方向上的延展,就好似是從枝葉上不斷地生長蔓延出的一朵朵美麗的荷花。讓觀眾在舞者表演當中聯想到:在夏天的池塘里漂浮著一片片綠色的荷葉,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正在盛開的美麗景色,在清晨微風的吹拂和陽光的照射下,荷花如燦爛般綻放,熠熠生輝,構成了一幅美好的和諧畫面。同時,從舞蹈作品中感受荷花的純潔、高雅、清正等精神品質,并體會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真正蘊意,也表達出舞者對荷花喜愛、欣賞、贊美之情。
(二)朝鮮族舞蹈作品《長白瀑布》
作品《長白瀑布》中的舞蹈道具扇子是一把藍、白顏色相間的長扇,其設計理念是來自朝鮮族女性的服裝:長裙上的兩條飄帶,體現出朝鮮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特征,在作品中用舞蹈道具“扇”來展現“水”,主要象征著源源不斷流淌的長白瀑布。
舞蹈剛開始時單人舞者將扇子高高舉起,扇面朝著正面自然垂下,并在空中持續(xù)地做抖扇的動作,以動態(tài)、模仿水流的形式展現出瀑布由上至下的流水狀態(tài)。接著所有舞者聚攏到舞臺中的三個區(qū)域,以高低不同層次的空間或者在舞蹈后部分中,舞者站成一橫排,以同樣的高度和頻率來共同完成抖扇動作,從而呈現出長白瀑布奔流不息、氣勢磅礴、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象,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同時,在抖扇的基礎上,又將扇子在左右方向擺動,以及向上方空中進行拋扇,進一步展現出瀑布在落入水中或者擊打在石頭上瞬間形成的小浪花,通過這樣重復的動作,來體現延綿不斷的瀑布,層層的浪花,加強了空間的層次感、流動感,以及視覺效果。在舞蹈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扇子技法:抖扇、擺扇、拋扇,還有舞者依靠手臂力量在自己身前轉扇、繞扇、畫八字形扇等多種復雜變化的形式,扇子在舞臺上空飄揚又緩慢飄落,彼此起伏,猶如瀑布中的水花彌漫在空中而形成的水霧。作品中還用長扇的“張力”來延伸動作,增強動作的質感和表現力,從而使扇子和朝鮮族舞蹈動作融為一體,讓整體動作在扇的體沉、轉動之間進行切換,不僅僅是用扇子展現長白瀑布意象,更是將朝鮮族人民剛柔并濟的性格和舞者對于長白瀑布的情感融入舞蹈作品中,在作品的結尾,再一次呼應了舞蹈主題,與開頭保持一致的效果,更加突出了舞蹈道具扇子在整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限的遐想[3]。
三、古典舞中的扇子運用
(一)《扇舞丹青》
作品《扇舞丹青》作為古典舞蹈代表作之一,運用道具折扇不僅僅延長了手臂上的動作姿態(tài),更是將作品中的扇子比作一支毛筆或者是一把鋒利的寶劍,并結合舞者的肢體動作,通過揮舞手中的扇子,就好像是在空中飛舞的劍和書寫的毛筆,使得舞者與道具扇子合為一體,從而呈現出“舞中有畫”的意境感,突出了主體扇子,同時展現出扇舞、劍舞、書法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及內涵,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
在作品的表演中,舞者結合道具折扇以捏扇的動作為主,通過運用扇子畫平圓、立圓,繞八字圓的運動軌跡,充分利用舞臺的多維空間,將扇的技法貫穿于整部舞蹈作品中。而隨著音樂《高山流水》節(jié)奏變化,舞者手持折扇,以擰、轉、提、傾等動作形態(tài),并結合古典舞的身韻動作,一招一式,張弛有度、剛柔并濟,如行云流水般,讓觀眾在扇子的“開”與“合”之間,感受到速度和力量的變化,以及快與慢、輕與重、柔與剛、靜與動等強烈的對比效果。
當舞者手持扇柄時,使扇骨、扇穗朝下,讓扇子根據身體的韻律進行隨動,仿佛紙在地面上,舞者正在構思、書寫繪畫一部作品;當舞者將扇子平鋪在地面上,又將扇子比作紙張,雙膝跪地,用手指去模仿“筆”的形狀,在扇子上面簡單地描繪幾筆,為書寫繪畫的作品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當舞者從合扇到瞬間的開扇動作,使扇子在空中展開、飄舞、晃動,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已完成的全新畫卷,扇子的扇穗也隨之飄動,像是描繪作品時正在蘸取墨水的筆尖,仿佛間讓觀眾感受到、聯想到空中正在揮灑的墨水,賦予描繪的作品更多的魅力。
作品中既可以將“扇”看作毛筆,舞者借助手臂與手腕的力量,使扇子在空中肆意揮舞,舞者在以動態(tài)的形式書寫草書、楷書等,以展現文字的特點來彰顯書法藝術,讓觀眾感受到書法藝術之美;還可以將“扇”看作畫筆,舞者在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水墨畫,體現出中國山水精神……同時舞者將自己對于作品的情感傳入折扇的扇尖中,賦予了道具扇子無限的生命力。
(二)《彩蝶飛舞》
舞蹈道具團扇的特點:由扇面和扇柄構成,扇面主要是圓形。古代女子通常將團扇視作重要的物品,如定情信物、喜愛的裝飾品等,在古典舞作品中會以團扇來塑造出古代年輕女子活潑可愛、俏皮、靦腆嬌羞等形象特點,因此舞者手持團扇的動作也成為古典舞蹈作品中運用道具扇子的典型代表,具有象征性意義,并在舞蹈動作中結合了團扇“圓”的特點,體現古典舞身韻中“圓”的運動規(guī)律。
作品《彩蝶飛舞》主要展現了:在春季里,少女在花園中嬉戲玩耍,捕捉漫天飛舞的蝴蝶等美好的生活場景,通過運用團扇來展現少女們在撲蝶、扇風、遮羞等比較生活化的動作形態(tài),從而塑造出優(yōu)雅、端莊、含蓄的少女形象,并刻畫出其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的表達情感。
在作品的表演過程中:舞者通過用手指輕輕地夾扇、捏扇等細節(jié)動作,以及用團扇的扇面輕輕地碰觸“蝴蝶”,來展現少女在小心翼翼地去試探蝴蝶的場景;之后通過單手提扇、雙手持扇扶扇、扇花翻轉等多樣變化的動作,用團扇去捕捉“蝴蝶”,輕輕拍落花朵、草叢上的“蝴蝶”,來展現少女在高興地追逐蝴蝶的場景;通過先用團扇遮擋住臉部,再慢慢移動扇子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露出半邊臉部,又再次立即地遮住,以反復重復的動作,來展現少女想去追逐、捕捉“蝴蝶”時,仿佛間聽到有人過來,但又擔心被別人發(fā)現,趕緊悄悄地用團扇遮蓋住自己,不想被發(fā)現的場景,借助團扇體現少女害羞、不敢看但又好奇是誰在看她、猶豫不定的心理特征。舞者一邊用扇子遮擋害羞的臉部,一邊時不時探出頭來并向后退去,轉身背對舞臺,做出扇風的動作,去掩蓋少女內心的慌張,來維持自己的優(yōu)雅、端莊,大家閨秀的少女形象,并將少女在“撲蝶”之后被人看到時的害羞、靦腆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同時團扇在舞蹈作品《彩蝶飛舞》中,更加飽滿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及性格。當少女在捕捉蝴蝶時,釋放了她們在青春時期的本性:活潑開朗、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像蝴蝶般自由自在地飛舞,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改變了人們對于少女原有的印象:優(yōu)雅、矜持,從而感受到了少女不想被當時的封建社會禮教所束縛,而對美好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四、結束語
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舞蹈道具扇子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扇子的運用形式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從而變得豐富多彩,比如,在綜藝節(jié)目《舞蹈風暴》的第一季當中,舞蹈作品《憶鄉(xiāng)人》不僅僅是讓舞者手持折扇,還結合朝鮮族歷史的文化背景,以傳統(tǒng)的假面舞的元素,加入了“咬扇”的動作,突出扇子運用的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了肢體語言,并通過折扇的巧妙用法,來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故事情感。因此,舞者應該更加注重道具扇子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史背景、地域風格、生活方式等的相互關聯,從而推動道具扇子運用形式的發(fā)展,并展現出扇子的獨特價值和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唐甜.從《春江花月夜》到《扇舞丹青》扇舞的比較分析[D].北京舞蹈學院,2014.
[2]郭宇霞.舞蹈道具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傳情表意的作用[J].藝術教育,2021,373(09):121-124.
[3]樊鈺蕾.論道具扇子在中國古典舞中的價值表現[J].大眾文藝,2021,517(19):10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