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妮
赫爾克里·波羅
高羅佩
埃勒里·奎恩
歇洛克·福爾摩斯
相對于故事本身,筆者更喜愛世界名偵探們獨有的氣質(zhì)風格,比如騎士福爾摩斯、修道士波羅、牛仔奎恩以及儒士狄仁杰。他們活躍在各自的維度空間,用精彩故事展現(xiàn)變化的時代、不變的人性,以及永恒的正義追求。
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大名應(yīng)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由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爵士塑造的偵探形象可稱得上“偵探鼻祖”。
我們可以從福爾摩斯身上,看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紳士的形象:他身高大約183厘米,身材修長消瘦,經(jīng)常拿著煙斗和手杖,外出時經(jīng)常戴著黑色禮帽,擁有高超的劍術(shù)和小提琴演奏水平。他出生于英國鄉(xiāng)紳家庭,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家族成員也非常優(yōu)秀,比如有一位在政府部門任要職的哥哥——邁克羅夫特·福爾摩斯,在《希臘譯員》等少數(shù)案件中有出現(xiàn);福爾摩斯富有科學精神,對藥物和醫(yī)學有深入的研究,這很符合當時的主流趨勢。福爾摩斯非常重視對犯罪現(xiàn)場的考察,利用鞋印、車胎痕跡、指紋等進行分析,精確推導案發(fā)過程。英國皇家化學協(xié)會曾為福爾摩斯頒發(fā)榮譽會員稱號,使他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虛構(gòu)人物。
如果福爾摩斯完全是一位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典型的英國紳士,那么這個人設(shè)本身可能就要乏味得多:比如他應(yīng)該更溫文爾雅,說話謙虛委婉,家里收拾得整潔明亮,喜歡和友人喝下午茶。而不是在家里穿著寬松睡衣、拖鞋,練習射擊,時不時給自己注射點兒可卡因,聽到有趣的案件就會化身人形獵犬。福爾摩斯是一個孤傲自負,既有豐富的想象力,又有嚴謹?shù)耐评砟芰?,能夠不露聲色地偵破案件,出其不意地讓雇主或罪犯醒悟的人。一個細心溫柔,看到小女仆對地上血跡驚恐不已,會立即用圍巾遮住血跡的人,我更愿意稱之為“福爾摩斯騎士”。
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故事,大多發(fā)生在一戰(zhàn)前,這是日不落帝國的鼎盛時期,也是歐洲各國的帝國時代?!端暮灻诽岬搅擞儆《鹊拇笈閷?,《波西米亞丑聞》中的故事與奧匈帝國的波西米亞貴族有關(guān)。隨著工業(yè)革命浪潮的興起,英國原有的社會制度、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發(fā)生的犯罪以及福爾摩斯的處理方式,體現(xiàn)出英國人骨子里鐘愛的中世紀騎士精神——相比于程序正義,更注重結(jié)果正義。
據(jù)統(tǒng)計,在福爾摩斯的探案生涯中,有22%的罪犯被他放走了,加上罪犯死亡、逃走等情況,真正移送警方的只占33%左右。比如在《米爾沃頓》的案子里,福爾摩斯和華生目睹了深受敲詐之苦的罪犯殺死了臭名昭著的訛詐專家,他們明確表示自己同情犯人,而不同情死者,不會去辦這個案子;在《格蘭奇莊園》案中,干脆讓華生演陪審團,判定從家暴男手中為解救婦女而殺人的船長無罪。對于有錢的委托人,比如傲慢的貴族或銀行家,福爾摩斯的收費標準可謂相當驚人,但對勞苦大眾他卻不收費用,如《三角墻山莊》的故事。為了破案,他和華生還會擅闖民宅、化妝臥底、采用出賣色相、騙婚等方式,這讓偵探故事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變成了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大冒險。
赫爾克里·波羅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的大偵探,是一位身高大約160厘米,有著雞蛋型腦袋、留著八字胡,說一口法式英語的比利時小老頭,有著強烈的潔癖和強迫癥,仿佛是一個嚴守清規(guī)戒律的修道士。這位修道士沒有福爾摩斯騎士那般矯健的身手,他的本領(lǐng)是靠“嘴遁”——循循善誘,通過談話就能拼出犯罪過程。比如在《啤酒謀殺案》中,憑著不同證人的描述,波羅就能夠還原事件真相。波羅覺得現(xiàn)場搜證是專業(yè)警察的責任,他更偏好坐在椅子里聽取報告“動動灰色腦細胞”,分析罪犯心理、發(fā)現(xiàn)警察漏掉的細節(jié)和證據(jù)。
波羅對穿著非常講究,按照好友黑斯廷斯的說法:“我相信,如果可以選擇,他寧可讓身上挨一顆子彈,也不愿衣服沾到臟灰?!贝送猓€堅持穿名牌皮鞋,即便是到鄉(xiāng)間長途跋涉也是如此?!爸刃颉笔撬非蟮囊磺?,日常工作也好,生活瑣事也好,他都喜歡井然有序。在《清潔女工之死》中,他忍不住要替別人收拾雜亂無章的抽屜,也是因為兩次忍不住收拾抽屜才發(fā)現(xiàn)了兇手栽贓的證據(jù)。
因為一戰(zhàn)時德軍入侵比利時,波羅被迫到英國避難,與在戰(zhàn)爭中受傷休養(yǎng)的黑斯廷斯組成偵探二人組。一戰(zhàn)后的平穩(wěn)時期,這位比利時難民已經(jīng)成了世界著名的偵探,乘坐豪華游輪或列車,暢游英屬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一邊旅游一邊破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埃及古墓歷險記》《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等等,我們在這些故事里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仿佛看到時代短暫平穩(wěn)中的暗流涌動,以及堅持高尚情操的修道士的黯然神傷。
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波羅手握十字架、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反復煎熬,才最終選擇成全這一家人的復仇行動??赡苓@個選擇對騎士福爾摩斯而言,連眼睛都不需要眨一下。在最后一案《帷幕》中,波羅在臨終之前,終于用自己的方式實施了正義,讓法律無法懲罰的罪犯肉體消亡,與《無人生還》中的法官一樣,是一位心懷正義的老人在死前做出的抉擇,且在這一刻他認為自己也有罪,并主動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何嘗不是一種殉道呢?
埃勒里·奎恩是美國兩位偵探小說家共用的筆名,他們同時也把這個名字作為小說的主角。在包括《希臘棺材之謎》《羅馬帽子之謎》等眾多“國名系列”探案集中,都顯示出這是一位自負狂妄的年輕人:身材高大健美,有著運動員的魁梧體魄和迷人的銀灰色眼睛,思維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作為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學霸,他經(jīng)常自己一個人研究案情,頗有點孤膽英雄的樣子。
推理迷們對奎恩系列各種精妙燒腦的邏輯推理樂此不疲。這位美國偵探之所以會給筆者留下“牛仔”的印象,首先因為故事主角本身在探案過程中并不像其他名偵探一樣,擁有絕對的智商優(yōu)勢碾壓罪犯,他不只一次地失敗但百折不撓。比如《希臘棺材之謎》中他得意洋洋,輕易下定論,結(jié)果連續(xù)三次被推翻。表現(xiàn)欲強烈、愛出風頭的個性使得奎恩先生更像是莽撞的西部牛仔,他在心愛的女子面前急于表現(xiàn)又丑態(tài)百出。
作者兩兄弟在書外的連續(xù)“騷操作”也像是愛折騰的西部牛仔:制造話題吸引眼球,模糊故事人物與現(xiàn)實人物的界限,其手法放在今天也值得拍手稱絕。埃勒里·奎恩的小說并不像其他偵探故事一樣娓娓道來,而是將所有線索都呈現(xiàn)出來,讓讀者和偵探一起破案。每當故事進行到關(guān)鍵時刻,作者就會出現(xiàn),挑戰(zhàn)讀者,大意就是:現(xiàn)在解謎的一切線索都已經(jīng)具備,我馬上要公布兇手的詭計了,那么看書的你,破解本案了嗎?
每到此時我都會感慨,果然作者和書中的主角一樣——嘴欠輕狂、喜歡賣弄。如果說這是讓讀者體驗“沉浸式探案”,那么這兩兄弟后續(xù)通過巴納比·羅斯這個筆名又樹立起一個偵探形象——哲瑞·雷恩,并聲稱《希臘棺材之謎》錯漏百出,好作品還得看《X的悲劇》,然后大肆渲染兩個偵探打擂臺,最后揭秘不過是左手和右手之間的游戲,兩部偵探故事是同樣的作者。試問正在偶像之間糾結(jié)選擇的讀者,會作何感想?
“元芳,你怎么看?”近年來熒幕上料事如神的神探狄仁杰廣為人知,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外國人眼中的狄仁杰,確切地說,是外國人筆下的狄仁杰。
二戰(zhàn)后,一位叫羅伯特·古利克的荷蘭外交官,因為熱愛中國文化,給自己起了中文名:高羅佩。他根據(jù)一部中國清代無名氏的小說,發(fā)揮想象力寫出了《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說,享譽海內(nèi)外。狄公和福爾摩斯的共性當然是知識淵博、明察秋毫、正直無私,不過狄公的知識儲備和福爾摩斯不同,他畢竟是中國文官諫臣的代表,對儒釋道文化了然于心,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助力他撥開疑云找到真相。
《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劇照。
狄仁杰有著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國知識階層普遍存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入世、憂國憂民。但是高羅佩也會把西方的價值訴求,即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賦予狄公身上。比如《朝云觀》中,狄仁杰親手將惡貫滿盈卻又受皇家庇護的孫天師推下懸崖,超越法律為民除害,這與《最后一案》中福爾摩斯將法律無法制裁的莫里亞蒂教授推入萬丈深淵簡直一模一樣。
作為中國通,高羅佩一方面深入研究《唐律疏議》《宋刑統(tǒng)》等中國古代法律典籍,在小說中深度還原古代中國,另一方面也始終保持著西方文化意識,把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訴求巧妙地融合起來。比如私人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這是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原則。高羅佩在《狄公案》中增加了財物處理的情節(jié),比如《銅鐘案》結(jié)案時,狄仁杰很貼心地對苦主說:“你既名言不要那副金釵,我便請金匠戥了分量,折作銀子與你,庶幾可保數(shù)年衣食無虞。”不僅體現(xiàn)了狄公關(guān)愛百姓,也表達了對財產(chǎn)權(quán)的重視。
狄公與其他三位偵探不同的地方是他有真實的原型。狄仁杰生活在唐代,給武則天當過宰相,史書上記載他犯顏直諫,實現(xiàn)了治國平天下的儒士理想。他之所以有“神探”頭銜,主要是在任大理寺寺丞時,史書上記載,他一年內(nèi)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這效率放在任何時代都很驚人,要是每個案子都拍一集電視劇,那恐怕要播放好幾年,從工作效率來講,中國狄公完勝。
(責編: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