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輝,姚文霞,梁敏,周新科
510700 廣州,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 前沿醫(yī)學交叉研究中心(潘輝、姚文霞),腫瘤科(梁敏、周新科)
胃癌每年估計有超過100 萬新發(fā)病例,是全球第五大惡性腫瘤。近期發(fā)布的2016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胃癌居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第三位[1]。由于診斷手段不足,胃癌被診斷時,大部分患者處于晚期,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較高,全球范圍看,胃癌排在癌癥相關(guān)死亡的第三位[2]。胃腺癌是最常見的胃癌類型,約占所有胃癌的90% ~ 95%。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細胞中最豐富的RNA 修飾,在RNA 加工、轉(zhuǎn)運和穩(wěn)定性等各種生物過程和mRNA 代謝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3-5]。m6A 甲基化修飾調(diào)控因子包括甲基化轉(zhuǎn)移酶、甲基化閱讀蛋白和去甲基化酶,它們分別被稱為寫入器、讀取器和擦除器。此外,m6A 修飾是可逆的RNA 表觀遺傳過程[6]。RNA 結(jié)構(gòu)的改變可以影響各種細胞過程。因此,m6A 調(diào)控長鏈非編碼RNA 的作用可能對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至關(guān)重要[7-8]。
最近的研究表明m6A 修飾調(diào)控腫瘤發(fā)生和腫瘤發(fā)展。例如,受m6A 修飾影響的FEZF1-AS1調(diào)控ITGA11/miR-516b-5p 軸,最終在非小細胞肺癌中上調(diào)[9]。此外,m6A 甲基轉(zhuǎn)移酶樣3 誘導的lncRNA ABHD11-AS1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上調(diào),其異位表達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guān)[10]。近年來,多項生物信息學研究表明,m6A調(diào)控因子的失調(diào)參與了胃腺癌的發(fā)生[11-13]。了解m6A 調(diào)控的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胃腺癌發(fā)生中的機制可能有助于預測疾病的預后。本研究從15 901 個lncRNAs中篩選出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構(gòu)建風險模型,這些lncRNAs 被確定為影響胃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此外,本研究還探討了風險評分因子與腫瘤微環(huán)境細胞浸潤的關(guān)系。最后,構(gòu)建了一個列線圖用來個體化預測胃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研究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研究思路Figure 1.Study Design
本研究從TCGA(https://cancergenome.nih.gov/)數(shù)據(jù)庫中獲取了胃腺癌患者的RNA 序列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和相關(guān)臨床信息。為減少研究分析的統(tǒng)計偏倚,排除了總生存期缺失的部分胃腺癌患者。
基于TCGA 數(shù)據(jù)庫中獲得了lncRNAs 和m6A修飾調(diào)控因子的表達譜數(shù)據(jù)。根據(jù)以往的研究,從TCGA 中檢索了21 個m6A 修飾調(diào)控因子的表達矩陣[14-16],包括甲基化修飾轉(zhuǎn)移酶(METTL3、METTL14、METTL16、VIRMA、RBM15、RBM15B、ZC3H13、WTAP),甲基化修飾識別蛋白(IGF2BP1、YTHDC1、YTHDC2、YTHDF1、YTHDF2、YTHDF3、HNRNPA2B1、HNRNPC、ELAVL1、FMR1、LRPPRC)和去甲基化酶(ALKBH5、FTO)的表達數(shù)據(jù)。根據(jù)GENECODE 對TCGA 數(shù)據(jù)基因類型的定義,挑選出歸屬于lncRNAs 類。經(jīng)過篩選,研究數(shù)據(jù)中入選的lncRNAs 共15 901 個。使用R 語言的“l(fā)imma”包對15 901 個lncRNAs 按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分組進行差異表達分析。以logFC 絕對值的平均值±2 個標準差為“cutoff”值[mean(|logFC|)±2SD(|logFC|)],P值小于0.05 為閾值劃分表達量差異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合數(shù)據(jù)集中胃腺癌患者生存信息,采用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從TCGA 數(shù)據(jù)集中的347 個與m6A 相關(guān)lncRNAs 中篩選出與預后相關(guān)的基因67個(P< 0.05)。為進一步確定影響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使用R 包“glmnet”對67 個入選lncRNAs 進行LASSO Cox 回歸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TCGA 數(shù)據(jù)集中12 個m6A 相關(guān)的lncRNAs 與胃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明顯相關(guān)。采用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12 個m6A相關(guān)的lncRNAs,最終建立起m6A 相關(guān)的lncRNAs風險評分模型。利用以下公式計算風險評分:
riskScores = coef (lncRNA1)×expr (lncRNA1)+ coef (lncRNA2)×expr (lncRNA2) +…+ coef (lncRNAn)×expr (lncRNAn)。
其中coef 表示風險系數(shù),coef (lncRNAn)為與生存相關(guān)的lncRNA 的系數(shù),expr (lncRNAn)為lncRNA 的表達量。使用“surv_cutpoint”包尋找危險度評分的最佳截點,將患者分為低危險度組和高危險度組。
整理出與腫瘤免疫相關(guān)的基因集,采用m6A相關(guān)lncRNAs 風險評分模型對基因進行分組。對379 例胃腺癌腫瘤標本中免疫細胞的富集水平和活性進行分析,展示風險評分與免疫相關(guān)基因的相關(guān)性。接下來使用ESTIMATE 算法計算胃腺癌的腫瘤純度。通過風險評分分組,計算不同分組的“estimate score”,進而反應出不同分組的腫瘤純度狀況。
根據(jù)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表達模式,采用PCA 對整個基因表達譜、21 個m6A 調(diào)控因子、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高維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降維、模型識別和分組可視化。同時采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來評估高危組和低危組之間總生存期情況,使用“survMiner”和“survival”R 包繪制生存曲線。
綜合胃腺癌患者的其他臨床特征(性別、年齡、TNM 分期、T 分期、N 分期、M 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進行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和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以檢驗上述因素是否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
基于獨立的預后影響因素建立列線圖,了解個性化預測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的生存概率。并檢測生存預測模型的預測能力,基于Hosmer-Lemeshow 檢驗修正曲線來說明實際結(jié)果與模型預測結(jié)果的一致性。
本研究從TCGA 數(shù)據(jù)庫中提取了21 個m6A調(diào)控因子和15 901 個lncRNAs 基因的表達量數(shù)據(jù)。使用“l(fā)imma”包對lncRNAs 基因的表達量進行差異分析。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共有344 個lncRNAs 表達量下調(diào),414 個lncRNAs 表達量上調(diào),如圖2 和圖3 所示。
圖2 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lncRNAs 表達量情況Figure 2.LncRNAs Expressions in Tumor and Normal Tissues
圖3 差異基因火山圖Figure 3. Volcano Plot of Differential Genes
將m6A 調(diào)控因子相關(guān)的lncRNAs 定義為兩者Pearson 相關(guān)系數(shù)大于0.3,且P值小于0.001(|Pearsonr| > 0.3,P< 0.001)。共鑒定出1 250 組m6a 相關(guān)lncRNAs,其中共包含347 個lncRNAs,使用圖4 中的Sankey 圖對m6A-lncRNAs 共表達網(wǎng)絡進行可視化,圖5 展示相關(guān)系數(shù)前50 的m6A-lncRNAs 關(guān)系網(wǎng)絡。
圖4 21 個m6A 調(diào)控因子和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Sankey 關(guān)系圖Figure 4.Sankey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6A Regulators and m6A-Related LncRNAs
圖5 21 個m6A 調(diào)控因子和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關(guān)系系數(shù)圖Figure 5.Relationship between m6A Regulators and m6A-Related LncRNAs
本研究使用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從TCGA訓練集中的1 250 組m6A-lncRNAs 中篩選出與患者預后相關(guān)的lncRNAs。TCGA 數(shù)據(jù)集中67 個m6A 相關(guān)的lncRNAs 與患者的總生存期顯著相關(guān)(P< 0.05),用森林圖的形式隨機展示了30 個lncRNAs 的HR及95%CI(圖6)。
圖6 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隨機展示30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與患者預后的關(guān)系Figure 6.Relationship between m6A-Associated LncRNAs and Prognosis by Un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進一步采用LASSO Cox 回歸分析方法對上述67 個lncRNAs 進行選擇。如圖7 和圖8 所示,虛線垂線表示具有最小分段似然偏差的lambda 值。因此,我們選擇12 個m6A 相關(guān)的lncRNAs(包括AL589743.3、AC007128.2、AC130324.2、AP001107.5、AC090809.1、AC109782.1、LINC01537、ADAMTS9-AS1、AL391095.1、AC084880.3、AC012055.1、AL359704.2)進行后續(xù)的多因素分析。
圖7 LASSO 回歸分析挑選出合適的lambda 值Figure 7. Suitable Lambda Values Selected by LASSO Regression Analysis
圖8 LASSO 回歸分析篩選出12 個lncRNAsFigure 8.12 LncRNAs Screened by LASSO Regression Analysis
接下來,我們使用多因素Cox 危險比回歸分析證實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是影響胃腺癌患者預后獨立的因素。基于12 個lncRNAs 構(gòu)建風險評估模型,評估胃腺癌患者的預后風險,使用ROC 曲線評價模型的預測精確性,模型預測能力的AUC 值為0.68,能較好地預測患者的生存狀況,具體如圖9 所示。
圖9 ROC 曲線評價模型的預測精確性,模型預測能力的AUC 值為0.68Figure 9.Accuracy of the Model Evaluated by ROC Curve with the AUC of 0.68
使用“survminer”包中的“surv_cutpoint”函數(shù)測算預后風險等級的截點(cutpoint = 1.2),將胃腺癌患者樣本分為低危風險組和高危風險組,其中低危組患者207 例,高危組患者145 例,如圖10 所示。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之間的風險等級分布,兩個不同風險組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時間,以及每位患者12 個lncRNA 的相對表達情況均在圖11 中展示。由圖可見,高風險組的風險評分等級較高,患者死亡人數(shù)占比較多,以及相關(guān)lncRNAs的表達量較高。生存分析表明,低危組的總生存期長于高危組(P< 0.001),如圖12。
圖10 顯示風險評分的分組截點,截點值為1.2Figure 10.Distribution of Risk Scores with the Cutpoint Value of 1.2
圖11 不同分組患者的風險等級、生存狀況及l(fā)ncRNAs 的表達量Figure 11.Risk Scores, Survival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LncRNAs in Different Groups
圖12 低風險組患者總生存期明顯優(yōu)于高風險組Figure 12.Overall Survival in the Low-Risk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High-Risk Group
為進一步評估風險評估模型對患者預后的預測作用,本研究將患者根據(jù)臨床病理特征分層,如按性別、年齡、分期、腫瘤分化程度劃分亞組,比較各亞組中低危組和高危組患者總生存期情況,結(jié)果顯示低危組總生存期依然優(yōu)于高危組(圖13) 。
圖13 不同亞組中低風險組患者總生存期明顯優(yōu)于高風險組Figure 13.Overall Survival in Low-Risk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High-Risk Groups
經(jīng)過初步的驗證,多因素Cox 分析構(gòu)建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風險評估模型可以評估胃腺癌患者的預后風險。
基于風險評估模型分類,分別對全基因表達譜、所有l(wèi)ncRNAs 基因集、21 個m6A 調(diào)控因子和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 表達量進行主成分分析以測試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之間的差異。圖14 顯示,高風險對于低風險人群的分布相對分散。同時,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具有不同的分布。通過主成分分析進一步驗證了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 風險模型可以有效區(qū)分胃腺癌患者分類。
圖14 基于不同風險分組對全轉(zhuǎn)錄組基因表達譜(A)、全lncRNAs 基因(B)、m6A 調(diào)控因子(C)和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D)進行主成分分析Figure 14.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ranscriptome-Wid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 the Whole LncRNAs (B), m6A Modulators (C) and 12 m6A-Related LncRNAs (D) in Different Groups
為了探索m6A 相關(guān)lncRNAs 模型與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免疫細胞浸潤中相互作用,本研究評估了不同風險分組中TIME 細胞浸潤的情況。Charoentong 等[17]2017 年發(fā)表于《Cell Reports》的研究論文中,匯總了28 種免疫細胞的基因集。本研究根據(jù)此基因集,整理出免疫細胞的表達譜數(shù)據(jù),進而分析不同風險組免疫細胞富集情況。如圖15 所示, effector memory CD4 T cell、mast cell、activated CD4 T cell、immature dendritic cell、eosinophil、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macrophage、activated B cell、T follicular helper cell、type 1 T helper cell、memory B cell、monocyte、CD56dim natural killer cell、 immature B cell、central memory CD8 T cell、activated CD8 t cell、type 17 T helper cell、central memory CD4 T cell 共18 個免疫細胞組免疫指標表達水平低風險組和高風險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低風險組中,activated CD4 T cell、CD56dim natural killer cell、activated CD8 T cell、type 17 T helper cell 4 種免疫細胞顯著富集,其余14 個免疫細胞組表達量高風險組顯著富集。
圖15 不同風險組中18 項免疫指標的表達上存在顯著差異Figure 1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18 Immune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Risk Groups
為了進一步確定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之間TIME 細胞浸潤模式是否存在差異,我們使用PCA算法對28 個TIME 浸潤細胞進行降維。我們觀察到兩個獨立的TIME 細胞群(圖16),表明胃腺癌中TIME 細胞浸潤模式的變化可能介導胃腺癌轉(zhuǎn)移、免疫逃逸和對免疫療法的抵抗。
圖16 對兩個相對獨立的群體的28 個TIME 浸潤細胞的主成分分析顯示不同風險組之間的TIME 免疫細胞浸潤情況存在差異Figure 16.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IME Infiltrating Cells in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opulations Showed Differences in TIME Cell Infilt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isk Groups
我們使用估計算法來評估胃腺癌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和基質(zhì)活性,發(fā)現(xiàn)高風險組中的基質(zhì)活性比低風險組的顯著增高。為了探討關(guān)鍵lncRNAs 與TIME浸潤細胞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將關(guān)鍵分子與TIME 浸潤細胞進行了關(guān)聯(lián)。Spearman 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 12個lncRNAs 分子與TIME 浸潤細胞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性(圖17)。上述結(jié)果揭示,m6A 相關(guān)lncRNA風險模型可以用于評估TIME。
圖17 12 個lncRNAs 與每種TIME 浸潤細胞類型之間的相關(guān)性Figure 17.Correlations between 12 LncRNAs and TIME Infiltrating Cells
本研究進行了單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以評估12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構(gòu)建的風險評分模型是否具有影響胃腺癌預后的獨立特征。在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中,風險評分的HR和95%CI分別為3 和2.2~4.3(P< 0.001)。在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中,HR為3.5,95%CI為2.46~4.99(P< 0.001)(圖18),表明風險評分模型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guān)。
圖18 單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均顯示出風險評分模型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P < 0.001)Figure 18.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Risk Scoring Model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P < 0.001)
本研究使用一致性指數(shù)和AUC 評估風險評分模型的效度和信度,風險等級預測1 年、3 年和5 年的AUC 值均高于0.70,表明風險評分模型對胃腺癌的預后預測結(jié)果的可靠性,如圖19所示。
圖19 風險評價模型預測患者預后能力的評價,AUC 值均高于0.70,顯示出預測結(jié)果的可靠性Figure 19.AUC Values (> 0.70) Suggest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isk Scoring Model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構(gòu)建包括風險等級和臨床風險特征的列線圖,以圖形樣式預測個體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的整體存活率。與其它臨床因素相比,預后模型的風險等級在列線圖中顯示出主要的預測能力,具體見圖20。預后模型的C-index 值為0.73,表示預測結(jié)果與實際觀察到的結(jié)果相一致的概率較高,證明模型的預測能力可靠。通過判別能力和校準能力來評價列線圖模型有效性,繪出胃腺癌1 年、3 年和5 年的標準曲線,標準曲線比較靠近對角線,表明列線圖模型預測結(jié)果與 Kaplan-Meier 法結(jié)果一致性高,具體見圖21。
圖20 納入風險評分的預測模型列線圖,風險等級在列線圖中顯示出突出的預測能力Figure 20.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Overall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Patients
圖21 預測模型1 年、3 年和5 年的標準曲線Figure 21.Calibration Plots of Model Predicting 1- (A), 3- (B), and 5-Year (C) Survival in the Complete Dataset
胃腺癌作為胃癌最常見的亞型,大量醫(yī)學研究者致力于胃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的研究。m6A 是一種轉(zhuǎn)錄后修飾,可以影響RNA 的表達和功能。多項研究表明在癌癥中m6A 的調(diào)節(jié)異常會導致體內(nèi)信號傳導通路的崩潰,加速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8-21]。LncRNAs 是一種長度超過200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它的調(diào)節(jié)異常能夠?qū)е掳┌Y的發(fā)生和進展。最近的研究表明,m6A修飾也能夠影響lncRNAs 的表達和功能,進而對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22-24]。LncRNAs可能將m6A 調(diào)控因子作為競爭性內(nèi)源性RNA,影響腫瘤侵襲性進展。m6A 修飾可以通過向m6A 讀取器蛋白提供結(jié)合位點來調(diào)節(jié)lncRNA功能。它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局部RNA 結(jié)構(gòu),使具體的RNA 結(jié)合蛋白進入周圍的m6A 殘基。再者m6A 可能影響lncRNA 和特異性DNA 之間的相互作用位點。如在胃癌中,一些lncRNA(如HOTAIR 和MALAT1)的m6A 修飾異常會導致它們在胃癌細胞中的過度表達,從而促進胃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25]。因此,m6A 甲基化修飾的調(diào)控是胃癌中調(diào)控lncRNA 的一個重要機制之一。
然而,關(guān)于胃腺癌涉及m6A 相關(guān)的lncRNA的生物學機制和預后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仍不夠充分。在本研究中,我們受到m6A 和lncRNAs 在胃腺癌中的作用的啟發(fā),試圖構(gòu)建一個基于m6A相關(guān)lncRNAs 的獨立風險評分模型。從TCGA數(shù)據(jù)庫的胃腺癌數(shù)據(jù)集中鑒定出差異基因,以此為基礎,探索m6A 調(diào)控因子和差異lncRNAs 的相關(guān)性。發(fā)現(xiàn)347 個lncRNAs 與m6A 調(diào)控因子相關(guān),用以探索其影響患者的預后作用。在探索兩類基因的相關(guān)性時,相關(guān)系數(shù)r值 > 0.3,且P值小于0.001 的組共有1 250 組;而相關(guān)系數(shù)r值小于-0.3,且P值小于0.001,卻沒有一組。可揭示兩類基因具有同向特點,如果某個m6A 調(diào)控因子是腫瘤的危險因素,那么與其相關(guān)的lncRNAs 也可能是該腫瘤的危險因素。
基于上述m6A 相關(guān)的lncRNAs,TCGA 數(shù)據(jù)集證實了67 個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預后價值,并將其中12 個應用于構(gòu)建m6A 相關(guān)性lncRNAs 風險評分模型(riskScore),以預測胃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按風險評分高低將研究隊列患者分為高危風險組(n= 145)和低危風險組(n= 207),并對此模型的預測患者預后的可靠性進行了多方面的驗證。首先,分析了風險評分分組中患者生存狀況分布的情況,可見高風險組患者死亡的比例遠高于低風險組。其次,入選的12 個lncRNAs 的表達量在不同風險分組中存在顯著差異。最后,分析了風險評分與患者臨床信息的關(guān)系,在年齡、性別、病理分化程度和TNM臨床分期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哪個亞組中,低危風險組患者的總生存期都要較高危風險組患者的長。
此外,本研究從TIME 免疫細胞浸潤方面再次驗證風險評分模型的區(qū)分能力。我們匯總了28 種免疫細胞的基因集,并整理出免疫細胞的表達譜數(shù)據(jù),進而分析不同風險組免疫細胞富集情況[17]。18 種免疫細胞組免疫指標表達低風險組和高風險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低風險組中,activated CD4 T cell、CD56dim natural killer cell、activated CD8 T cell、type 17 T helper cell 4 個免疫細胞顯著富集,其余14 個免疫細胞組表達量高風險組顯著富集。我們使用估計算法來評估胃腺癌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和基質(zhì)活性,發(fā)現(xiàn)高風險組中的基質(zhì)活性比低風險組的顯著增高。為了探討關(guān)鍵lncRNAs 與TIME浸潤細胞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將關(guān)鍵分子與TIME 浸潤細胞進行了關(guān)聯(lián)。Spearman 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這些分子與TIME 浸潤細胞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性。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單個關(guān)鍵分子可以通過改變微環(huán)境免疫細胞浸潤特征來誘導免疫耐受,并通過重塑微環(huán)境結(jié)構(gòu)來避免免疫攻擊[26-28]。本研究進一步探索lncRNAs 是否可以調(diào)節(jié)TIME 細胞的浸潤水平,結(jié)果揭示了關(guān)鍵分子的表達與18 個TIME 細胞浸潤之間的顯著負相關(guān),這證明風險評估模型與TIME 細胞浸潤存在相關(guān)性。
多元Cox 回歸分析表明,風險評分模型是胃腺癌患者關(guān)鍵危險因素。ROC 分析表明,以風險評分作為其中一項變量的Cox 回歸模型在胃腺癌的生存預測方面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研究建立了一個列線圖用于個性化預測患者的總生存狀況。在臨床上,病理分化程度是胃腺癌預后的決定性因素。然而,同一分化階段的胃腺癌患者的臨床結(jié)果總是存在差異,這表明目前的分期系統(tǒng)在提供可靠的預測和反映胃腺癌異質(zhì)性方面是不準確的。因此,應探索潛在的預測和治療生物標志物,豐富現(xiàn)有的分期系統(tǒng)。本研究所建立的m6A 相關(guān)lncRNAs 模型為胃腺癌患者的預后預測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該結(jié)果也為未來對lncRNA-m6A 修飾的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提供了見解。我們也意識到這項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缺乏外部數(shù)據(jù)驗證,并且m6A 相關(guān)lncRNAs 的生物學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此,我們將重新收集臨床樣本并擴大樣本量。此外,我們將嘗試通過更多的外部實驗來驗證該模型的準確性,以進一步證實lncRNAs 的作用及其與m6A 相關(guān)基因的相互作用。
作者聲明:本文全部作者對于研究和撰寫的論文出現(xiàn)的不端行為承擔相應責任;并承諾論文中涉及的原始圖片、數(shù)據(jù)資料等已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保存,可接受核查。
學術(shù)不端:本文在初審、返修及出版前均通過中國知網(wǎng)(CNKI)科技期刊學術(shù)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的學術(shù)不端檢測。
同行評議:經(jīng)同行專家雙盲外審,達到刊發(fā)要求。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文章版權(quán):本文出版前已與全體作者簽署了論文授權(quán)書等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