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韻 王增武
2023年3月28日,有關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聽證會如期舉行,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發(fā)言及前期的救助措施等都讓我們對硅谷銀行等倒閉事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鑒于此,我們以硅谷銀行和美聯儲為線索簡要梳理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的特點和美聯儲救助政策的特點,可以發(fā)現二者完美體現了“不確定性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救助思維,即用“最壞情形下最優(yōu)決策”的“敏捷性”和“兜底性”應對硅谷銀行倒閉不確定事件的“突變性”和“底線性”,這是貨幣政策救助從風險思維向不確定性思維轉變的體現,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是“不確定性相機抉擇”的備選理論之一。
硅谷銀行倒閉的特點
成立于1983年、2022年末資產規(guī)模為2090億美元的硅谷銀行(SVB)于2023年3月10日被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chuàng)新部宣布關閉,破產管理人為FDIC。這里,筆者先會對硅谷銀行倒閉的關鍵時點事件做簡要分析,再總結硅谷銀行破產倒閉的主要特點。2023年2月14日,SVB入選《福布斯》雜志“2023年美國百大銀行”,位列加州第5位,美國第20位。2023年3月10日,SVB被宣布關閉,并進入停牌階段,停牌前一日,也就是2023年3月9日的股價為267.83美元。經過美聯儲等機構的一系列救助措施,SVB于2023年3月28日復牌,復牌當日股價暴跌99%,當日的股價為0.36元,直接進入場外交易市場(OTC)。
不確定性是本次SVB倒閉的主要特點,其中不確定性意指事件發(fā)生狀態(tài)和/或狀態(tài)發(fā)生的概率并不確定,突變性和底線性是SVB倒閉不確定性的兩個具體特點。第一,2023年3月7日,SVB在官網發(fā)布入選“2023年美國百大銀行”的信息,3月10日就被宣布關閉,短短的三天時間發(fā)生了戲劇性的“突變”;第二,從被宣布關閉前267.83美元的股價到復牌當日0.36美元的股價,18天的時間SVB股價從“天上”到了“人間”,在隱含“突變性”的同時還有“底線性”。
風險或說風險管理是金融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前述的闡釋中,筆者并未說“風險性是本次SVB倒閉的主要特點”,原因在于某種程度而言,風險性刻畫不了“突變性”和“底線性”。從風險思維到不確定性思維的變遷,也是從“連續(xù)性”到“突變性”(間斷性)、從“平均性”到“底線性”思維的變遷,如我們熟知的數學期望概念就是“平均性”思維,而最大或最小數學期望則是“底線性”思維,即“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央行救助政策特點
2023年3月28日,FDIC主席馬丁·格倫伯格(Martin Gruenberg)、美聯儲理事會負責監(jiān)督業(yè)務的副主席邁克爾·巴爾(Michael S. Barr)以及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梁內利(Nellie Liang)出席SVB和簽名銀行倒閉事件的首場聽證會。結合他們在聽證會上的發(fā)言和前期三家機構的主要救助措施,筆者以美聯儲為主線簡單復盤了對SVB的救助政策。
SVB宣布倒閉的第三天,即2023年3月12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FDIC發(fā)表聯合聲明:首先,美聯儲將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額外資金,以確保銀行有能力滿足所有儲戶的需求。其次,為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流動性壓力,美聯儲創(chuàng)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該計劃可向銀行、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和其他合格的存款機構提供長達一年的貸款,以美國國債、機構債務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及其他合格的資產作為抵押品,這些資產將按面值計價。再者,存款機構可以通過貼現窗口獲得各種抵押品的流動性,貼現窗口一直開放。最后,美國財政部和FDIC將提供所有必要的配合,如美國財政部將從外匯穩(wěn)定基金中提供高達250億美元的資金,作為對BTFP的支持。同時,為防止SVB倒閉風險外溢,2023年3月20日,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歐洲銀行以及瑞士央行共同宣布,通過常設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增加流動性供應。
在2023年3月28日的聽證會上,美聯儲副主席巴爾特別強調,美聯儲將密切關注銀行業(yè)的情況而且隨時準備用所有可能的救助工具去應對任何規(guī)模的銀行危機,努力保持銀行業(yè)的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有點“舉國之力”的意思。同時,巴爾指出直接監(jiān)管SVB的舊金山聯儲銀行已多次向管理層發(fā)出警告:隨著利率上升,SVB持有的大量國債和其他債券正在貶值。具體而言,第一,銀行監(jiān)管機構早在2021年秋天就通知SVB的管理層,其不同尋常的業(yè)務模式存在風險,但該行未能采取必要措施解決問題;第二,2023年2月,有工作人員曾向美聯儲理事會反映,加息正在威脅一些銀行的財務狀況,并特別強調了SVB的風險;第三,SVB的利率模型與實際完全不符。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巴爾的發(fā)言開篇就指出“SVB的倒閉是管理不善的教科書式案例”。
巴爾在聽證會上的講話再次表明“不確定性是本次SVB倒閉的主要特點”,因為“管理不善”表明SVB的管理層并未意識到經濟金融環(huán)境中的不確定性,“利率模型與實際完全不符”中的“實際”也是不確定性。面對SVB倒閉的不確定性,美聯儲救助政策的特點是“降解不確定性”,“敏捷性”和“兜底性”是美聯儲應對“突變性”和“底線性”的救助政策特點。在“敏捷性”方面,SVB倒閉的第二天,美聯儲的救助政策可總結為通過創(chuàng)設新工具、貼現窗口和美元互換工具向國內金融機構和境外不確定性外溢地區(qū)提供流動性支持,通過提振信心“降解不確定性”,正所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兜底性”方面,聽證會上巴爾的“舉國之力”措施就是明證,“兜底性”的政策含義是“在最壞情形下的最優(yōu)決策”,即基于最小期望的效用最大化問題或者說是“不確定性下的相機抉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在倫敦經濟學院視察時質疑“為何沒人能預測出金融危機”,即所有人都認為金融危機不會發(fā)生,為何沒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但這次不一樣,從巴爾在聽證會上的陳述可以看出,早在2021年秋天監(jiān)管部門就注意到SVB的問題,2023年2月也還有工作人員提出需要關注SVB的風險,這表明至少在SVB倒閉這件事情上,監(jiān)管機構內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不同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這就是所謂的“奇異性”。
質言之,“敏捷性”和“兜底性”是央行救助政策應對“突變性”和“底線性”的“不確定性相機抉擇”,即“最壞情形下的最優(yōu)決策”。
對我國的啟示建議
不確定性是SVB倒閉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為“突變性”和“底線性”,央行救助政策的特點則是“敏捷性”和“兜底性”,實現了“完美對沖”,即“最壞情形下的最優(yōu)決策”,或說“不確定性情形下的相機抉擇”。這里的“不確定性”就體現了央行救助政策思維的變遷,即從風險思維到不確定性思維的轉變,因為傳統(tǒng)的相機決策是風險框架下的相機決策,其中決策者假定經濟環(huán)境中存在唯一的客觀概率測度,而且是共識,也就是不存在私有信息。在不確定性框架下,可允許私有信息的存在,也就是說不同人對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他們的看法或可完全相反,如前述工作人員對SVB危機的提醒,而SVB的管理層或部分監(jiān)管人員卻視而不見,這就是“奇異性”。在不確定性框架下,“奇異性”和“突變性”可歸結為“間斷性”,即不連續(xù)性,如SVB倒閉到股票幾乎為零的“間斷性”等。
目前,有關SVB倒閉的成因分析、對策分析以及對國內銀行業(yè)的啟示頗多。美聯儲副主席在聽證會上的陳詞同樣也給出我們應關注存款保險、證券投資和超過1000億美元的“系統(tǒng)重要性機構”等相關啟示。這里筆者重點從“SVB的倒閉是管理不善的教科書式案例”中的“教科書式”視角給出央行決策的啟示建議。2004年,格林斯潘在《美國經濟評論》以“Risk and Uncertainty in Monetary Policy”為題的文章中指出風險和不確定性概念的不同且對貨幣政策操作的不同影響。隨后的2007年,伯南克在第32屆年度經濟政策會議上發(fā)表題為“Monetary Policy under Uncertainty”的演講,指出無處不在的不確定性將對貨幣政策操作帶來巨大影響。時至今日,有關“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框架下的貨幣政策操作”也并未引起金融機構和監(jiān)管部門的足夠重視,更未引起學理基礎的改變,即與“教科書式”無關,否則這次的SVB倒閉事件或可規(guī)避。不確定性框架的決策理論基礎有非線性數學期望和量子概率決策等,其中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提出的非線性數學期望決策理論與前述的“間斷性”和“底線性”完全吻合。一則非線性期望決策理論允許不同人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即“奇異性”或“突變性”。二則非線性期望決策在效用最大化求解時選取最小信念的最大者,即最壞情形下的最優(yōu)決策;在風險度量時選取最大信念的最大者,即“底線性”或說“底線思維”。質言之,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是中央銀行“不確定性相機抉擇”的備選理論之一。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