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敏
摘 要:情感表現是中國畫家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一,也是中國畫的美學思想。工筆人物畫只有不斷地在追求表達情感中刻畫人物,豐滿人物,才能使欣賞者與畫家產生共鳴,這也是一幅優(yōu)秀作品必須具備的條件,只有了解工筆人物畫中的情感表達才能理解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內涵。
關鍵詞:何家英;情感表現;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6-00-03
中國傳統工筆畫是一種極工整又細膩的繪畫表現方法,用細密流暢的線條來描繪所要表現的物象。工筆人物畫是以人物為對象,以單純的線條勾勒作為造型表現手段。借助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圓平直;用筆的輕重緩急,虛實疏密,剛柔頓挫;墨水的濃淡干濕在造型上的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再加之色彩的罩染、分染、烘染等技法,細致入微地表現出人物的質感、動態(tài)感、空間感。
一、工筆人物畫的發(fā)展歷程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原始時代,巖畫上已經出現了簡單的人物形象,在社會階級之后人物畫逐漸發(fā)展起來。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圖》是人們見到的最早的人物畫作品之一,雖然發(fā)展得還不夠成熟,但從畫面能看出已經帶有書法的手法,其線條流暢順滑。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在表現和組織上就越加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顧愷之,他提出了“游絲描”,以單純的“游絲描”表現人物、鞍馬、船等景象,同時他開始提倡“以線造型,以形寫神”,對人物的神情做了極其細微的刻畫,其代表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以春蠶吐絲描的手法表現了這一時期畫家追求精神解放的思想。南齊謝赫在這一時期也提出了“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附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中國畫藝術主張,由以線造型的基礎上開始追求神似。唐代時期,中國人物畫便走上了成熟的鼎盛時期,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的線描達到了很高水平,張萱、周昉便是開創(chuàng)了宮廷仕女生活的新畫風,在仕女肌膚和服飾的質感上達到了“羅薄透凝脂”的真實感,把工筆人物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宋代時期,水墨畫的興起,工筆人物畫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畫家開始重墨淡彩,追求清雅的效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是采用了淡彩的手法。明清時期,西方繪畫傳入中國,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從此工筆人物畫又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這個時期的人物畫更注重體積關系的塑造,也為日后的工筆人物畫發(fā)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1]。
二、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
一般來說,靈感是指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瞬間產生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突發(fā)思維狀態(tài)。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亦是需要靈感的,而靈感源自生活。古有張萱的《搗練圖》描繪貴族婦女在搗練縫衣的工作場景;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描繪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春夏之交游園賞花的景象。張萱、周昉是唐朝工筆人物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們的一些工筆人物作品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仕女生活寫照。而如今有羅寒蕾、何家英等畫家對現代女性的端莊、古典美的表現載入畫冊。由此而知,若想畫一幅好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說的正是福建的安溪茶。福建安溪是一個有著多年產茶史的茶鄉(xiāng),通過世世代代的生活積累及演變發(fā)展形成了一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茶俗,藝術源于生活,“采茶女”這一角色也詮釋出安溪茶鄉(xiāng)人民的生活。
偶然一個假期,與朋友一同前去泉州安溪游玩,對當地出了名的茶文化歷史也是略有耳聞,據了解鐵觀音制茶有多道工序,其主要流程有:采摘、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撿簸等。采茶季節(ji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一般來說春茶會在四五月份,夏茶會在六月份,署茶會在八月份,冬茶則會在十月之后。鐵觀音于晴天的午時到下午三點采摘為最佳時間,一般選三葉一芽且不宜太老。既來之,那便去體驗一番當地民俗——采茶。如圖1《采茶女》一畫也正是為了留念第一次采茶的經歷而畫的一幅工筆人物畫。
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離不開生活的,從古至今畫家的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創(chuàng)作的素材也都是源于生活,當然,筆者也不例外,在創(chuàng)作之前會先去享受生活,貼近大自然,去采風,收集需要的素材,積累創(chuàng)作條件。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好的老師,只有深入感受生活,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領會生活的真諦,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審美的高度有不同的層次,想要脫離低俗的品位更要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地學習前輩留下的作品,還要繼續(xù)發(fā)現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富有精神內涵的作品,達到一定的審美高度。
三、藝術特征
工筆人物畫大多是以物象原有的顏色做基調的,所以也基本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特征,也正因此能更好地還原畫家所要表達的畫面。人物畫的表現尤為重要的是其造型以及神態(tài),再論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在他的工筆人物畫中能看出他也一直堅守著一種創(chuàng)作理念——西方藝術的寫實藝術融入中國畫的元素當中,中國的速寫也是源自西方的素描而來的,能快速記錄下某個場景,不管是對篇幅較大的或是小幅的畫面都要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把控,這種方式能夠更徹底地領會人物的心靈變動,讓畫面更完整、協調,更有傳神寫照一說。何家英的創(chuàng)作中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又大膽地結合了西方油畫的寫實特征與色彩強烈對比的需求[2]。
作為當代中國畫壇有名的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他在中國畫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向當代性的轉型,既保留了中國藝術大傳統的本質,又開創(chuàng)了從古典形態(tài)向現代形態(tài)的轉變,以獨特的作畫風格引導了具有中國方式的現代化演變,不愧是“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輕一代畫家”。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賦予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畫面布局,用何家英的一段話來說:“我用的是人物的外殼,表現得是我的心性,再用我明銳的眼光去判斷,關照出今天女性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生命價值的思考和表現,這樣就能賦予外在形象的某種內涵,誕生出有境界的作品?!边@段話不僅反映出顧愷之的“傳神”,還要求了人物造型,畫家的心性以及社會的映照,三者結合才能完美地將一幅作品詮釋出來[3]。
何家英的代表系列作品主要描繪了年輕風華正茂的女性,她們豐滿、美麗和豐富,表現出女性的溫婉魅力,含蓄的同時又不失自然大方,畫面細膩又充滿青春的激情,通過神態(tài)舉止讓欣賞者沉浸在其中也不禁隨著人物的思緒一起飄散。
1985年,何家英創(chuàng)作了《米脂婆姨》,如圖2所示,畫面中描繪了一個坐在椅子上正在認真縫制衣物的陜北女子,左手捏著針,右手中指戴著頂針,拇指和食指捏著細黑線,正在做穿針線的動作,畫面定格在了那一個瞬間。眼尾自然偏上,眉毛細而濃密,眉眼間距寬且扁平,符合北方那個年代樸實、豪爽的形象,而舒展垂眼的神態(tài),傳達出認真細致的做針線活的情緒。畫面以黑白為主的色調保留了傳統中國畫的基調,穿插少量紅、綠、藍色調表現出畫家對色彩層次的追求,也反映出我國傳統女子的淳樸內斂、含蓄矜持的性格特點,經過“置陣布勢”讓整個畫面充滿了人間煙火味兒;再論《心語》,如圖3所示,是何家英于2002年創(chuàng)作,該畫描繪了一個正在沉思的少女。少女留著一頭烏黑濃密的短發(fā),身著白襯衫,兩手握在一起,下巴輕輕搭在左手上,眼睛眺望遠方,若有所思的神態(tài),使得少女的雙眸更為清澈、明亮。也正是這兩幅作品促使筆者在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上深有啟發(fā)。筆者在《采茶女》這幅畫上便采用了何家英的“傳神”寫照,給欣賞者共鳴的表現手法,通過一瞬間的動作去繪制出一個場景。在《采茶女》這幅畫中,筆者發(fā)色方面先分組多遍分染再用墨色罩染,臉部五官和身體附有血色的位置則用淡曙紅去分染,背景色也采用大面積的藤黃、赭石、硃磦、花青進行調和,既保留了傳統的工筆人物畫技法,又學習了何家英對當代女性的含蓄又不失自然大方的表現,聞香女子閉合雙眼,嘴角上揚,捧茶葉女子眼神追隨同伴,露出笑容,整個畫面給人帶來一種清爽舒適的感覺,讓欣賞者由心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當下的時光。
四、創(chuàng)作的情感表現
(一)通過線條進行表達
點、線、面是繪畫構圖中的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元素,當然,在工筆人物畫中也不例外,以線造型,以形寫神。早在東晉時期,顧愷之已經提出了“以形寫神”的觀點?!安刹枧比齻€字給人第一印象應該是描繪繁忙時節(jié)忙碌采茶的背影,而筆者則是通過體態(tài)曲線表現兩位悠然自得的體驗采茶的女子,頭發(fā)的細密蓬松感體現女子的輕松隨和的狀態(tài),女子微微上揚的嘴角體現心情的愉悅,手握竹簍低頭聞香的表情表現出女子的含蓄和淳樸。對于工筆人物畫來說,更要擅長并巧妙地運用不同類型的線條,來創(chuàng)作出多姿多彩的形態(tài),作者的情感表達可以通過線條的形式融入畫面當中,讓人物畫更具人文情懷,使畫面更為豐富[4]。
(二)通過色彩進行表達
工筆人物畫在設色時大多是在固有的顏色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不受光線的影響,所受到的外界影響比較小,對于色彩的搭配自由度也比較大,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中國畫的色彩歷史演變也是尤為明顯,由最初的濃郁斑斕、重工重彩的裝飾感向疏淡的水墨色彩發(fā)展。大多數畫家也更傾向于用色彩表現人物畫,也因為豐富的色彩可以更加便利地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以及寄予畫面所要表達的情感?!恫刹枧愤@一創(chuàng)作多選用花青、墨色、白、藤黃、曙紅為主色調,學習了何家英的色彩碰撞對比,在白色上衣上加入紅色的紐扣和邊緣,以及頭戴紅山茶花表現花季少女的青春與熱情;衣服上加入花青色的紋樣不失傳統美德;在采茶女的肌膚上,不像素描一樣做過多的結構,則是輕描地以形賦色來表現出肌膚嫩白透亮的感覺。整幅畫面的結構讓人感覺舒適、放松。
(三)通過題材進行表達
在題材上也是最直觀地表達畫家的個人情感,傳統的工筆畫大多缺少現實的表現,而何家英的作品更是突破了傳統更加關注人的現實生活。他畫面中的人物大多是與生活相關的,很多作品都在表現淳樸人物生活的某個感動瞬間,如何家英的《山地》,通過人物的脊背形態(tài),表達人物的內涵,充滿了個人特色和對生活的情感。而筆者通過描繪兩位年輕女子放下都市的喧囂與繁忙,體驗采茶的畫面——《采茶女》也正是想表達當時悠然自得的心境。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也更為重視現實生活,去反映生活。工筆人物畫也要順應時代的需求,觀事物繪事物,追求意境,做到意境美才能更感觸人心。
無論是油畫、國畫、平面設計,還是音樂等藝術表達,都離不開生命力的展現,也正是所謂的傳神。傳神就是在展示生命力。這個世界正因為有生命才豐富多彩。創(chuàng)作不僅畫要傳神,畫家本人更要有思想。在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意境越深,作者的內心情感也就表露得越深。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筆者認為要把情感優(yōu)先放在首位,若想更好地表露在畫面中,可以在生活中先實踐,藝術源于生活,創(chuàng)作源于靈感,靈感從實踐中來。只要傳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才能讓觀賞者欣賞、接受。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深知工筆畫當中必不可缺少的三個元素:靈動的線條、和諧的色彩和優(yōu)美的意境,只有這三個元素才能完美地詮釋,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劉藝.中國人物畫中線條的寫意性表達研究[J].美術大觀,2019(01):80-81.
[2]何家英.何家英工筆人物畫[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20.
[3]何家英.當代工筆人物畫精品心解[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
[4]馬嶺.工筆人物畫的發(fā)展與演變[J].美與時代(中),2010(0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