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云
摘要:目的 探討CT與磁共振成像(MRI)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的臨床價值。方法 以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采用CT與MRI檢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符合情況,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及聯(lián)合檢查的診斷效能,同時對比兩種檢查所需的費用及時間。結果 CT+MRI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漏診率顯著低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P<0.05)。CT診斷所需時間顯著短于MRI診斷,所需費用顯著少于MRI診斷(P<0.05)。結論 MRI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的效能高于CT,但CT檢查所需時間更短,費用更少,CT與MRI聯(lián)合診斷準確性更佳,可準確檢出梗死及出血部位,臨床醫(yī)師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檢查方式。
關鍵詞:腦梗死并腦出血;CT;MRI
腦梗死與腦出血有共同的發(fā)病基礎,即腦動脈粥樣硬化,因此這兩種疾病可同時發(fā)生。而腦梗死并腦出血臨床稱為出血性腦梗死,是在缺血性腦梗死的基礎上,缺血區(qū)腦組織重新恢復血流灌注,進而導致梗死區(qū)出現(xiàn)繼發(fā)性出血[1]。相比較單一腦梗死或單一腦出血,腦梗死并腦出血作為臨床一種特殊的情況,致殘率及致死率更高。腦梗死多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療,腦出血多采用止血治療,兩種疾病治療思路相反,如臨床診治未及時發(fā)現(xiàn)腦梗死并腦出血,單純認作其中一種疾病加以治療,會危機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提高疾病診斷效能對后期治療方案的確定對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有著積極意義。目前,臨床主要通過CT與MRI等影像學工具診斷腦血管疾病,前者操作方便且性價比高[3],后者安全無創(chuàng)且組織分辨率高,可見以上診斷方式尤其各自顯著的優(yōu)勢,對腦梗死并腦出血診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應用CT與磁共振成像(MRI)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颊哔Y料:男60例,女50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8.23±3.23)歲;血壓升高80例,頭痛115例,偏癱89例,意識障礙56例。
納入標準:臨床癥狀符合腦梗死或腦出血癥狀,經(jīng)醫(yī)師診斷得以確診;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無CT與MRI檢查禁忌證。
排除標準:資料不全;合并腦部腫瘤;合并嚴重器質(zhì)性疾??;合并精神類疾病。
1.2 方法
詳細了解患者基礎病史,對其進行腰穿腦脊液、心臟彩超及頸動脈彩超檢查,對于初步判斷為疑似腦梗死并腦出血的患者,再實施CT及MRI檢查;一次未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密切關注其病情,后續(xù)再開展檢查,直至明確診斷疾病。每次檢查間隔時間12 h內(nèi),均由2名影像學閱片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共同閱片,得出統(tǒng)一解決即可確診。
CT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新雙源光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家屬協(xié)助下將其頭部固定,以防其亂動影響檢查結果,確保頭部在掃描范圍內(nèi)。其中管電壓設置為130 kV,管電流設置為150 mV,螺距為1 mm,層厚為10 mm,層距為10 mm,矩陣512×512。平掃后完成增強掃描,保持體位不變,注入靜脈注射對比劑后開始掃描,完成后將數(shù)據(jù)傳至工作站加以處理。CT診斷腦出血可見高密度影,診斷腦梗死可見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MRI檢查采用荷蘭飛利浦超導雙源超高場磁共振(Achieva 3.0T TX)成像系統(tǒng),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掃描顱內(nèi)動脈的顱內(nèi)段至胼緣動脈的上方,對患者進行施冠狀位 T1WI 與矢狀位T1WI、T2WI掃描,其中參數(shù)設置為:T1WI的TR為600 ms,TE為25 ms,T2WI的TR為4000 ms,TE為101 ms。掃描后獲得的數(shù)據(jù)上傳至工作站加以處理。MRI診斷腦梗死,DWI及SWI為高信號,ADC為低信號,而診斷腦出血T1WI序列為高信號。
1.3 觀察指標
(1)以臨床確診結果為金標準,對比CT、MRI和CT聯(lián)合MRI 聯(lián)合檢查的診斷效能。(2)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 /(真陽性例數(shù) + 假陰性例數(shù)) × 100.00%;特異性=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00%。(3)準確性=(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漏診率=假陰性/(真陽性+假陰性)×100%。(4)對比CT、MRI診斷所需時間及費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CT、MRI檢查結果分析
110例疑似病例中,95例患者明確診斷為腦梗死并腦出血,6例明確診斷為單純腦梗死,9例明確診斷為單純腦出血。
CT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89例(80.91%),其中8例(8.99%)明確診斷為單純腦梗死,13例(14.61%)明確診斷為單純腦出血。89例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分布情況:病灶直徑0.80~80.12 mm,平均直徑(40.23±0.53)mm;病發(fā)部位集中在基底節(jié)48例(53.93%)、腦葉22例(24.72%),小腦半球19例(21.35%);腦出血主要集中在丘腦42例(47.19%),小腦38例(42.70%),腦干9例(10.11%)。
MRI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92例(83.64%),其中8例(8.70%)明確診斷為單純腦梗死,10例(10.87%)明確診斷為單純腦出血。92例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分布情況:病灶直徑0.78~80.32mm,平均直徑(40.78±0.48)mm;病發(fā)部位集中在基底節(jié)49例(53.26%)、腦葉23例(25.00%),小腦半球20例(21.74%);腦出血主要集中在丘腦44例(47.83%),小腦40例(43.48%),腦干8例(8.70%)
2.1 不同診斷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CT+MRI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漏診率顯著低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P<0.05)。見表1~2。
2.2 CT、MRI診斷所需時間及費用比較
CT診斷所需時間顯著短于MRI診斷,所需費用顯著少于MRI診斷,兩種診斷方式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腦梗死并腦出血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其致殘率及死亡率極高。大面積腦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周圍腦組織出現(xiàn)一定程度水腫,進而對周邊血管造成壓迫,使血流瘀滯;水腫消失后,血流再灌注,使血管缺血部位的通透性得以增加;待血液再灌注時,可見血液流出,導致腦出血發(fā)生[5]。腦梗死可見腦部栓子將血管堵塞,遠端血管嚴重缺血;當栓子向遠處移動,閉塞的血管再通,血液通過以往堵塞和缺血的部位時,引發(fā)出血情況[6~7]。建立側支循環(huán):腦梗死發(fā)生后,建立側支循環(huán),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管非血腫皮層部位出現(xiàn)滲血情況[8~9]。
CT根據(jù)機體不足組織吸收X射線能力的差異,獲取相應組織圖像,并將攝取的數(shù)據(jù)傳輸至計算機,能準確定位病變位置,獲得準確的診斷結果[10]。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層螺旋CT在臨床得以利用,其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價格便宜的優(yōu)點,可從多層面了解患者腦部病變情況,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MRI是一種分辨率極高的診斷方式,通過多方位檢查成像,對患者顱腦部位進行序列掃描,進而獲取不同方位的圖像,隨后采用三維圖像重建技術,獲取具體圖像信息,便于掌握全面的病況信息,進而減少誤診情況[11]。MRI增強或彌散加權成像在診斷腦血管疾病方面準確性高,研究[12]發(fā)現(xiàn),MRI診斷腦梗死,DWI及SWI為高信號,急性期T2WI 加權像呈低信號,T1WI 加權像呈高信號,而慢性期期 T2WI與T1WI 加權像呈低信號??梢妼RI用于腦梗死并腦出血患者的檢查中,可準確鑒別患者疾病所處時期,為其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MRI診斷比較,CT診斷所需時間更短,所需費用更少,可見CT診斷的性價比更高,患者接受度高。本研究結果顯示,CT+MRI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漏診率顯著低于其他單一診斷方式(P<0.05)。CT診斷所需時間顯著短于MRI診斷,所需費用顯著少于MRI診斷(P<0.05)。
綜上所述,MRI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的效能高于CT,但CT檢查所需時間更短、費用更少,CT與MRI聯(lián)合診斷準確性更佳,臨床醫(yī)師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檢查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海霞.CT與MRI在老年腦出血患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2,16(6):59-61.
[2] 葛新然.磁共振成像與多層螺旋CT檢查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J].醫(yī)療裝備,2022,35(5):38-39,44.
[3] 李曉新.腔隙性腦梗死的磁共振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2,16(4):83-85.
[4] 李加啟.磁共振成像與CT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價值分析[J].世界復合醫(yī)學,2022,8(2):69-71,90.
[5] 安懋濤.磁共振血管成像與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療裝備,2021,34(18):10-11.
[6] 胡美艷.CT和磁共振成像對老年出血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醫(yī)療裝備,2021,34(14):29-30.
[7] 李妍.磁共振成像診斷早期腦梗死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21,27(14):106-107.
[8] 張曉波.腦出血診斷中磁共振成像與CT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0,36(35):112-113.
[9] 奚翀.磁共振成像與CT對腦出血的鑒別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14):165-166.
[10] 錢春紅,沈海林,杜紅娣等.640層CT全腦灌注技術聯(lián)合磁共振成像對超急性期腦梗死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20,29(5):811-815.
[11] 吳海松,蘇明然.磁共振成像與CT診斷腦梗死并腦出血的應用價值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15):86-87.
[12] 潘兆鵬.顱腦CT、MRI檢查用于腦出血診斷的影像學特點及病灶定位準確率分析[J].吉林醫(yī)學,2022,43(6):1638-1639.
[13] 李耀平,鄧豐,邱國華.多層螺旋CT聯(lián)合MRI在腦梗死合并腦出血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2,6(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