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勇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兩種基本能力,閱讀與寫作也成為很多同學提高語文成績的瓶頸?;谶@樣的現狀,我們可將兩者融合起來,彼此促進。尤其強調的是,在日常學習中要將寫作變成日常學習的常態(tài)內容,開展多少閱讀活動,就進行多少寫作訓練。只有寫作訓練的次數多了,同學們才能獲得更多的體驗,從閱讀中汲取的養(yǎng)分多了,寫作自然就會穩(wěn)步地提升。
一、對文本的人物描寫進行擴寫
當議論文寫多了,我們會忘記如何去開展人物描寫。寫人是寫作中最常見的內容,描寫好一個人的外貌、情感也是我們需要具備的基本寫作素養(yǎng)。如果寫人的能力提升了,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也會相應提升。部編版《語文》高中課本中所涉及的閱讀文本中同樣有一些寫人的經典作品,或者一些不以寫人為主的作品中也有經典的人物描寫,這些都是同學們可以學習的典范。同學們可以模仿文本中的人物描寫進而描繪生活中真實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可以就原先簡潔的人物描寫進行一定的擴寫,從而讓主題更深刻,也讓自己獲得一次深刻的寫作體驗。
以部編版《語文》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為了忘卻的記念》為例,魯迅在文章中交代了寫作的目的,描寫了五人被害后的社會反應,寫出了與五人交往的經歷,也寫了五位烈士被捕遇害的經過;魯迅抒發(fā)了內心的悲憤,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表達了對革命的必勝信念。魯迅對五位烈士的描寫多是零碎的,沒有大段的描寫,主要描寫的是作者與他們的交往以及魯迅對他們遇害的悲憤。如果在開展閱讀時,選擇其中一位烈士進行詳細描寫,這能提升想象能力,也能深化對烈士的崇敬之情。魯迅在文中是這樣描寫白莽的:“有人打門了,我去開門時,來的就是白莽,卻穿著一件厚棉袍,汗流滿面,彼此都不禁失笑。這時他才告訴我他是一個革命者,剛由被捕而釋出……”讀者在閱讀中可展開這樣的擴寫:“來的就是白莽,一個瘦弱的書生,消瘦的臉幾乎被黑框眼鏡遮住了一半。不知道是不是見到我有點害羞,還是因為穿著太多,汗珠隨著他的臉頰流落下來。不用說,他就是典型的一個大學生,一個讀書的中國青年,也許是一個在面對當前時局感到迷茫的青年。這時他走過來,告訴我,他是一個革命者。是耳語,卻有千斤的重量,我看到了他堅毅的眼神?!?/p>
顯然地,通過這樣的擴寫,讀者既在模仿魯迅的表達方式,也在一步步走進先生的情感世界。既提升了寫作能力,又近距離地與文本人物進行鮮活的對話。
二、對文本的環(huán)境描寫進行補寫
讀者要想了解一篇文章的情感與表達,就需要了解它的寫作背景。有時候作者是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寫作背景的;有時候作者直接敘述寫作背景;有的時候作者直接描寫事情的經過,而省去文章的背景或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面對省去的情況,讀者往往會在閱讀文本之前閱讀一些與文本相關的文化背景資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以及所要表達的情緒。如果讀者不能理解寫作的背景,就不能理解文本的主題。在了解了一些背景信息之后,可在作者描述事情前加上一些環(huán)境描寫,以給我們一次鍛煉寫作的機會,內化背景文化的機會。這些環(huán)境描寫要符合事情發(fā)生當時的情境,要能體現作者的內心情感。這樣的寫作也能提升我們對主題的理解力以及寫作表現力。
以部編版《語文》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記念劉和珍君》為例,這篇文章的具體背景是這樣的:1926年3月18日,在天安門前北京人民集會抗議,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的主權。但是,當時的段祺瑞執(zhí)政府在會后對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的群眾開槍,于是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一八”慘案。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這一天主人公劉和珍遇害了。但是,這樣的背景信息對我們來說沒有多少深刻的認識,但可根據這些介紹給文章補寫一個環(huán)境描寫。不管什么樣的補寫都要能反映出對主題的理解狀況,最主要的是要能看出在環(huán)境描寫上與原文本的思想與情感是否對接得上。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毖a充的環(huán)境描寫可以是這樣的:“那一天我沒有看到太陽,三月本來是春天,但是北京的冬天卻是異常寒冷,也許春天會很晚來到人間,也許劉和珍楊德群兩君再也見不到春天了。其實只要段祺瑞政府還將槍口對準無辜的青年、學生、群眾,這春天也還會有冬天般的寒冷。但是我確信春天一定會回來,畢竟三月了?!笨梢钥闯鰜?,這樣的補寫既鍛煉了寫作的能力,又能在虛實結合中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
三、對文本的情感表達進行改寫
無論什么題材,也無論什么文體,在寫作的時候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多樣的,有時需要平鋪直敘,有時需要隱藏在白描的文字里。讀者在閱讀時要能理解作者的表達,要能體會文字背后的真情。不同的作家在表達情感時使用的文字、敘述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要能對著文本在理解作者內心的同時還要能以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說,讀者要能學著站在作者的角度以自己的視角進行表達。對改寫而言就是要既能展現出對作者情感的共鳴程度,又能體現他們在表達情感上的進步狀況。
還以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例,其中有一段經典文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边@是魯迅在文中表達情感的文字,他表達了對革命者的崇敬之情,幾乎完全直抒胸臆。在這里魯迅將真正勇猛的革命戰(zhàn)士當成“真的猛士”,將反動政府制造兇殺的黑暗現實說成“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在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之后,我們可進行這樣的改寫:“一個瘦弱的女子卻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這是怎樣的氣概啊。自古以來,女人總是柔弱的存在,但是為了大多數人的人生不再慘淡,為了更多人的鮮血不再白流,劉和珍站起來了,沒有退卻,她是勇猛的戰(zhàn)士?!边@樣的描寫同樣能體現作者的情感。從這樣的情感表達,能看出讀者對文本人物的情感。用不一樣的方式試著表達與作者一樣的情感,是對閱讀文本的一次創(chuàng)新式的解讀,也是一次創(chuàng)新式的寫作。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能創(chuàng)造一些可以改寫的情境,以在鍛煉寫作思維的同時,也提升閱讀輸出的質量。
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我們都可站在自身發(fā)展的高度將兩者融合起來,給自己充分展示的機會,以讓寫作獲得長足的發(fā)展。寫作能力發(fā)展了,也能深化我們的閱讀能力。在具體的學習中,我們要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以獲得更多綜合體驗的機會。顯然只掌握這些寫作技巧,不進行更多鍛煉,也是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文的。只有在不斷的寫作訓練中,才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我們開展自主寫作訓練,不但能豐富我們學習的內容,也能促進多元思維的生長,這對我們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