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勛
★寫作是一項復(fù)雜的工作,
因為在寫作過程中,
不僅要構(gòu)思文章的結(jié)構(gòu),
還要思考語言運用,
同時還要有正確的行文邏輯,
因此任何被拿來欣賞的文章,
都是有其學(xué)習價值的。
比如有的文章在語言方面非常出彩,
能夠用簡潔有力的語言對人物、
場景進行描述,
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
《社戲》便是其中的代表。
閱讀并賞析《社戲》,
體味其語言的特點和表達的多樣,
對于理解《社戲》有積極意義。
魯迅的《社戲》是義務(wù)教育階段語文學(xué)科中非常重要的篇目,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農(nóng)民的淳樸與善良。
《社戲》這篇文章出現(xiàn)了大量對農(nóng)村景物的描述,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顯得十分的親切。很多人在閱讀《社戲》的過程中腦海中會自覺地浮現(xiàn)一幅美麗的“農(nóng)村夜景圖”,在這幅圖畫中有藍藍的天空、圓圓的明月、石板的小橋和小巧玲瓏的船。文章中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來到河邊下船、點篙,然后小船便在月下飛一般地航行。在航行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沿途的美景。在文章中,具體的語言是“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從語言結(jié)構(gòu)上來看,魯迅對景色的著筆是比較少的,而且其所描述的對象也不多,但這樣簡單的語言卻描繪出了一幅讓人欣賞向往的畫卷,由此可見魯迅的“筆力”是非常深厚的,他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比較多的內(nèi)容,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才能夠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魯迅的筆下有不少十分出彩的人物,比如我們熟知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在《社戲》中也有人物描寫,不過主要描寫的是農(nóng)家的孩子。在文章中有這樣的描述:“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有了這一句打頭之后,引出了村里小朋友們找“我”玩的具體場景。其中有掘蚯蚓、釣魚蝦、放牛等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是充滿童趣的。另外,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社戲”,而作者能夠去看社戲,也是因為村里的孩子。在去看社戲到回來的這段文字描寫中,我們能夠看到比較多的內(nèi)容,比如我們在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小伙伴們的性格特征,出主意的,積極幫忙的,在船上護著“我”的,正是這群可愛的小伙伴讓“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溫暖的感覺。在“我”的眼中,村里的老百姓是非常善良的,比如六一公公,他在知道“我們”偷了他家的羅漢豆之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特意送一些給“我”吃,這是農(nóng)村老百姓淳樸和善良的表現(xiàn),也是其好客的一種體現(xiàn)。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和村里人的關(guān)懷,“我”對鄉(xiāng)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而且“我”覺得這樣一個小地方非常親切。其實在魯迅的筆下,“我”生活的小村莊可謂“世外桃源”,這里平靜、祥和,讓人心生向往。
很多被奉為經(jīng)典的文章,要反復(fù)閱讀才能真正地體會其中的韻味。在閱讀《社戲》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中“我”的表現(xiàn)和對孩子們的描寫,能夠感受到魯迅對農(nóng)村孩子深深的愛,而且從孩子們的表現(xiàn)來看,筆者覺得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其實《社戲》這篇文章有兩部分,而課本中節(jié)選的是后面的部分,這一部分所描述的內(nèi)容是作者兒時的一段看社戲的往事,在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其對童年的留戀與回憶。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都會回憶童年,因為童年是一段難以忘卻的美好歲月。而且在回憶往事的時候,當時的人和事往往會更有浪漫的色彩?!渡鐟颉匪茉炝艘蝗捍緲憧蓯鄣霓r(nóng)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fā)、桂生等。這些在魯迅筆下熠熠生輝的小朋友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在“我”看不成戲的時候他們用嘆息來表示對“我”的同情。在開船的時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這樣的安排是以防萬一,可以看出他們對“我”的保護與關(guān)心,這也是他們膽大心細的體現(xiàn)之一。在看戲的時候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jié){、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fā)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細節(jié)性的描寫都是這群孩子的童心表現(xiàn)。魯迅用簡潔有力的筆觸將小伙伴的性格特征描述得十分詳細,而且在簡潔的人物描寫中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在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伙伴的性格特征,也能夠看到“我”對小伙伴的態(tài)度以及“我”的自我情感。
在魯迅的《社戲》中有不少小朋友,但是其中最聰明的當數(shù)雙喜。從《社戲》的內(nèi)容來看,雙喜是小伙伴們的領(lǐng)袖,他聰明伶俐,能夠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比如“我”在為了出門看社戲,著急快哭的時候,雙喜立馬有了主意并成功幫助“我”出門。在觀看社戲的過程中,“我”因為戲臺表演而失望的時候,雙喜能夠第一時間安慰“我”,其所表現(xiàn)出的是大哥哥般的體貼。在回去的路上,小伙伴們?nèi)ァ巴怠倍沟臅r候雙喜進行勸止,這說明雙喜內(nèi)心充滿正義感,非常善良。
從魯迅的人生軌跡和活動來看,其對兒童的成長是非常關(guān)注的。在《故鄉(xiāng)》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讀出魯迅對故鄉(xiāng)的失望,但是在少年閏土的身上,他依然感受到了故鄉(xiāng)的美好,可見魯迅的希望是寄托在兒童身上的。作為一名長輩,魯迅對后代的殷切希望在《墳·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這篇文章中有詳細的闡述,具體的闡述為“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扛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小說《社戲》是魯迅的代表性作品,這篇小說給我們展示的是兒童的理想成長環(huán)境。就兒童而言,魯迅對這個群體的關(guān)注度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魯迅的作品中出現(xiàn)的兒童是非常多的。我們熟知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出現(xiàn)了充滿稚氣、活潑好動的童年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百草園中的景象,也看到了少年魯迅和同窗們的玩樂情境,這實際上是魯迅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是對自然狀態(tài)下心靈不受束縛的一種渴望,《社戲》所表現(xiàn)的也是這樣的思想。
文筆犀利是魯迅文章的一大特點,其文章詞匯的使用往往比較簡潔有力,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就《社戲》而言,文章中的景色描寫具有顯著的特點。魯迅在進行景色描寫的時候使用了寫意的方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對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進行了描述,文字精練且感情充沛,在閱讀時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在《社戲》這篇文章中,魯迅描述色彩的詞匯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碧綠、淡黑、皎潔、白、紅等;同樣,在描述氣味和形容聲音的時候,其使用的詞匯也是簡單的,比如形容氣味的“清香”,形容聲音的“宛轉(zhuǎn)”“悠揚”等。簡單的形容構(gòu)筑了靜謐、美麗的畫卷,正是這樣簡單的文字,使讀者腦海中想象的畫面更加干凈,文中的一草一木才會更加傳神。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感悟。比如農(nóng)村的孩子大多數(shù)會有一些比較有趣的農(nóng)村體驗,而城市的孩子對這種活動的體驗感會比較弱,不過城市的孩子也會有自身的體驗。魯迅在行文中將自己的情感蘊含其中,從而使情感無處不在,滲透全文。在我們閱讀魯迅文章的時候,因為魯迅簡潔有力的筆觸和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所以即使我們放下書本后,依然會有深刻的感悟,讓我們欲罷不能。總之,魯迅能夠用簡單的語言給人以深刻的影響,也可以使用簡潔的文字表述豐富的內(nèi)容,從而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