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瑜
【摘 要】良好的勞動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勞動檔案,引導主動勞動”“樹立勞動榜樣,激勵爭先勞動”“加強勞動實踐,拓展生活勞動”“提升勞動品質,造就光榮勞動”等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 勞動教育 習慣培養(yǎng)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推崇在習慣養(yǎng)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葉圣陶以常見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他寫道:“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勞動?!庇纱丝梢姡瑒趧恿晳T的養(yǎng)成需要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在以學業(yè)成績?yōu)橹鲗У慕逃^下,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勞動機會的減少導致學生漠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果實等情況比比皆是,甚至出現了將勞動作為一種懲罰手段等不良現象,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在新時代教育的召喚下,勞動教育必將以新時代獨有的特質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必將發(fā)揮更多的育人功能。
一、建立勞動檔案,引導主動勞動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绷晳T對人的影響很大,如果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會使人受益終身。在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整體情況,設計相應的勞動習慣養(yǎng)成活動,并將勞動情況記錄下來,逐步形成學生個人的“勞動習慣檔案”,以此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勞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檔案袋”是我校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的特色手段。教師通過平時對學生的觀察以及與班級勞動小組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在學校勞動的情況。同時為了更全面了解學生的勞動情況,我們還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以此來了解班級學生在家庭和社區(qū)的勞動技能和習慣,將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學生的基礎檔案,留存入檔。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從學校、家庭、社區(qū)三條主線分別規(guī)劃,從最基礎的勞動做起,多管齊下助力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是以班級為主陣地。在開學初,我們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勞動公約,確立崗位責任制,定期召開階段性班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參加班級勞動,逐步養(yǎng)成主動勞動的好習慣。二是勞動教育滲透家庭。在如今的家庭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有的學生偶爾做一次家務,還會伸手索要獎勵。因此,筆者認為勞動習慣養(yǎng)成必須從學校滲透到家庭,只有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父母的思想,依托其父母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學校利用每年寒暑假以及五一勞動節(jié)、學雷鋒日、植樹節(jié)、志愿者服務周等,制訂假日勞動方案,向家長大力宣傳動員,由家長反饋孩子的勞動情況,記錄進檔案。三是勞動教育“家—?!纭比宦搫印W校組建家委會,由家委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參與公益勞動,公益組織管理人員將學生的勞動時長、勞動表現記錄在勞動檔案袋里,學校每學期對學生的勞動檔案進行比對,評選“勞動小能手”和“進步小標兵”。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能自覺自愿地勞動,養(yǎng)成安全規(guī)范、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體悟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珍惜勞動成果;能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協作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養(yǎng)成吃苦耐勞、持之以恒、責任擔當的品質。通過前期制訂勞動教育方案,為學生定制個性化的勞動檔案袋,記錄學生勞動的每一刻,讓勞動意識時刻跟隨,讓學生學會主動勞動,在日復一日中形成習慣,形成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
二、樹立勞動榜樣,激勵爭先勞動
“養(yǎng)成良好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葉圣陶先生認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還要注意正面引導,要從小事做起,抓好開端,正確評價。勞動榜樣的樹立可以讓學生對標勞動先進,特別是身邊勞動榜樣的樹立可以促使其積極參與勞動,幫助其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身邊的勞動榜樣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同伴。例如,在學期初安排值日生時,教師可以把自己也安排進去,留一個固定的崗位給自己。這樣學生每次值日時,都能看到老師也在認真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原本想偷懶的學生也就有了勞動的動力;原本勤勞的學生,也能從老師那里學到勞動小技巧,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幸福的,主動向老師學習,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每周一次的大掃除,教師也要走到學生中去,承擔一些不適合學生完成的勞動任務,主動選擇強度高、危險大的任務,并讓學生做一些輔助工作,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協作能力。除了樹立教師榜樣,同伴榜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兒童的社會行為會影響其同伴關系的形成,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間通過接觸相互影響的過程,因此無論是常規(guī)值日、日常學習活動還是大掃除,教師都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愛勞動的行為,及時進行表彰,使其成為其他人學習的標桿。通過不斷肯定、宣傳同伴榜樣的事跡,學生間形成相互的正向影響,帶動全班形成愛勞動、會勞動的風氣,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勞動氛圍。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基本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而要完成這個“重大任務”,“言教”必不可少,“身教”尤其重要。對小學生講愛勞動的道理,他們往往無法理解,很難將行動落到實處。因此,在日常勞動教育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榜樣情結、愛模仿的特點,通過樹立教師榜樣、同伴榜樣,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身邊鮮活的例子激勵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讓其感受到勞動的崇高,激發(fā)他們完成勞動任務的熱情,從而促進其勞動習慣的形成。
三、加強勞動實踐,拓展生活勞動
勞動習慣和品質是指通過經常性勞動實踐形成的穩(wěn)定行為傾向和品格特征。在日常學校勞動教育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勞動實踐資源,精心組織實踐活動,從而實現《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目標要求:“帶領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強化實踐。一是開發(fā)勞動課的實踐價值。勞動課是開展勞動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陣地,在授課時教師可以擴大動手實踐操作的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提高勞動能力,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當學習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嘗試通過不同方式來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同桌或者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商量出一個相對完善的解決方案。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在課堂上當堂展示勞動成果,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享受獲得勞動成果的喜悅。二是建立勞動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梢愿鶕幍乩砦恢谩數靥厣?、師資隊伍等,因地制宜建立種植園、桑蠶養(yǎng)殖基地、紡織車間、科技園等勞動基地,定期開展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鞏固所學的勞動知識、增強勞動技能。三是開展勞動主題實踐活動。學校可以根據年級特點和學生家庭實際情況,以勞動周的形式分年段集中落實勞動實踐,促進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
葉圣陶先生指出,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實踐。學校中的勞動教育要與日常生活情境相融合,在真實的勞動場景中進行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使其在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的同時,感受到“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價值意蘊,涵育精神內涵,讓學生在勞動中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終身受益。
四、提升勞動品質,造就光榮勞動
在大力弘揚勞動教育的新時代,勞動教育作為五育并舉中重要的一環(huán),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不可否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依然存在。因此,教師在勞動教育中要摒棄低級乏味的勞動活動,多創(chuàng)設智力性、創(chuàng)新性、審美性的勞動活動,以利于提升學生的勞動品質,使其感受到勞動最光榮。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一是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小學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教育資源。教師可以梳理學科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在課堂上進行學科滲透,把勞動教育觀念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二是定期和不定期結合,召開勞動教育主題班會。主要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周勞動情況,對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預設,旨在持之以恒地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三是開展辯論賽、小組勞動競賽等活動。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勞動現象展開討論,最終使學生達成勞動共識;開展勞動技能競賽,不斷強化學生的勞動習慣,并通過評比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自豪感和光榮感。
勞動教育要摒棄單一乏味的體力勞動,應讓勞動適合學生的發(fā)展,貼近學生內在的需要,為其智力發(fā)展提供支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葉圣陶先生在《讀書和受教育》一文中指出,必須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身的血肉,養(yǎng)成永久的習慣,終身以之,永遠實踐,這才對做人真有用處。讓勞動成為習慣,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學生才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才能夠在將來走上社會時,兢兢業(yè)業(yè)、勤勞誠實,圓滿完成社會給予的人生答卷。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葉圣陶‘習慣教育思想的小學勞動教育班本課程構建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YZ-c/2020/22)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