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學習階段,英語學科占據(jù)尤為重要的位置,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既和高考成績息息相關,又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發(fā)展有極大影響。閱讀是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增強尤為有利。運用問題鏈開展閱讀教學,可以提升英語閱讀的趣味性,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度和靈活性。對此,本文主要闡述了問題鏈的概念和原則,分析了當前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問題鏈設計存在的不足,并對基于“問題鏈”的高中英語深度閱讀課例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鏈;高中英語;深度閱讀
作者簡介:張曉倩,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第一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優(yōu)化改革,力求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最終要求。閱讀課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學習語言知識,掌握文本信息,提升思維品質。而問題及問題鏈的設計和實施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閱讀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否設計緊扣主題、符合學情、層層深入的問題鏈對實現(xiàn)深度閱讀、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問題鏈的概念
問題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將教材知識轉變?yōu)閷哟熙r明、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與階梯,依次順延下去,層層鋪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便形成了一條問題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形成問題鏈。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問題鏈引領學生逐步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內容,辨析文本語言,探究文本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助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
二、問題鏈的設計原則
(一)問題鏈的適切性
問題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主體,結合他們的原有認知和知識儲備設計適合學生學情的問題,關注問題的適切性和生成性,形成科學合理的問題鏈。學生原有認知及知識儲備和“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問題鏈設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二)問題鏈的主線性
文本主題是文本的核心,問題的設計應緊緊圍繞文本主題,形成以文本主題為主線的問題鏈。在英語閱讀中教師以問題鏈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獲取文本信息,探究文本內涵。
(三)問題鏈的邏輯性
問題鏈不是零散問題的隨意組合,而是基于一定的邏輯關系的有序排列,問題之間應銜接緊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三、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問題鏈設計存在的不足
(一)指向不明,偏離教學目標
設計問題鏈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一般來說,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最終教學目標。換句話來說,教師既應對教材內容形成正確的理解,把握教材要點,同時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使用,將教學重難點順利突破。通常理解內容、掌握知識是為本中的主要難點。“問題鏈”的設計應給予學生幫助,讓其能夠順利突破難點。但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通常以問題鏈的熟練與形式為重,隨意性較強,并未將指向性納入考慮范圍,與文本主題以及閱讀課的教學目標相偏離。
(二)偏離學情,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對問題鏈進行設計時,應把學生的學習背景、基礎、能力和習慣等問題納入考慮范圍,給予學生啟發(fā),讓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以個性發(fā)展為重,要讓所有學生在問題鏈中均可以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立足于此,應和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結合設計問題鏈,循序漸進。但實際上,大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鏈的過程中,并未重視問題之間的層次感和連貫性,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設計的問題難度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導致學生難以對英語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還會產生畏懼感。
(三)難度不足,缺乏思維深度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納入了思維品質。高中英語教師在帶領學生展開深入閱讀時,不僅要給予學生引導,讓其理解語篇意思,同時還要讓其讀透語篇,促進其增強創(chuàng)新、質疑、判斷和推理等高階思維能力。但現(xiàn)實卻是,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鏈的時候,仍習慣向學生問一些事實信息,不重視系統(tǒng)性訓練學生的思維。實際上,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因為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不足和差異,就帶領其簡單地解讀表層結構、探索主旨大意和停留在表面的挖掘內容,并未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對難易適當?shù)膯栴}進行設計,難以促進其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提高。
四、基于“問題鏈”的深度閱讀教學課例研究
(一)信息梳理問題鏈,獲取文本內容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的閱讀文章“A day in the sky”為例,在文本信息和內容梳理方面,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
Q1: Why did the population of the Tibet antelope drop by more than 50 percent in the 1980s and 1990s?
Q2: What di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o to save the Tibet antelope from the extinction?
Q3: Do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tend to stop the protection programmes? Why?
Q4: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Q1引導學生了解藏羚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所面臨的危險處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愿望,同時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Q2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政府為保護野生動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做出的努力。Q3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雖然中國政府在藏羚羊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野生動物仍面臨著威脅,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Q4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在未來如何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并采取積極的行動。這四個問題逐層深入,層層遞進。前一個問題為后一個問題做好鋪墊,后一個問題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得到了升華。
(二)文本結構問題鏈,理清語篇脈絡
問題鏈的巧妙設計既能幫助學生感知英語語篇內容,還能幫助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理清語篇結構與文脈,為深度閱讀奠定基礎。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1閱讀文章“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鏈。
Q1:What are the key words of the title?
Q2: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Q3: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Q1幫助學生找出標題關鍵詞 problems和solutions,Q2引導學生結合problems和solutions這兩個關鍵詞把文章劃分為三部分,Q3引導學生總結出三部分的大意為Introduction: problem、Exampl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Conclusion: solution。通過以上三個問題的梳理,學生能迅速理清文章的脈絡,構建清晰的文本結構,同時提升了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語言辨析問題鏈,提升語言鑒賞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3的閱讀文章“Living Legends”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以幫助學生對語言形式和特定表意功能的理解:
Q1: What rhetorical device is us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Q2: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show us by using parallelism?
Q3: What rhetorical device did the writer use in the sentence “When Michael Jordan's feet left the ground,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Q4: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Hyperbole?
Q1和Q2引導學生去感知排比的修辭方法,去感受作者如何運用了凝練的語言呈現(xiàn)了郎平的輝煌成就。Q3和Q4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如何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展現(xiàn)喬丹的精湛球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文本中如何“以詞達意”,語言形式如何為語言內容服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考文本所蘊含的內涵,以及培養(yǎng)學生思考如何選擇適宜的語言表達形式為表達內容服務。
(四)觀點態(tài)度問題鏈,探究文本內涵
深度閱讀與探究一方面既要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另一方面又要立足整個語篇,對文本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題意義深入研究和探究。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閱讀文章“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
Q1: Who brought hope back? And what did they do?
Q2: How did the people feel after a lot of people came to rescue?
Q3: How was the city after a lot of people came to rescue?
Q4: How can Tangshan revive itself and get up on its feet again?
Q5: In times of disasters, how can we go through it?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以上5個問題,在探究這五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唐山人民在大地震后得到了全國四面八方的支援,以及唐山人民面對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尤其最后兩個問題幫助學生對國家大愛、社會大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對閱讀結果的檢測,更應該是在分析、推斷、評判的基礎上對文本觀點和寫作意圖的深度探究,對文本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五)引入型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
通過設計引入型問題鏈,可以逐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讓學生能夠連貫理解課文前后的邏輯關系,給予學生引導,讓其更好地展開深入閱讀。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3“Travel journal”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文章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為中心向學生提問,使其在連貫的邏輯中深入閱讀。
Q1:“Why does the protagonist want to visit the Mekong River?”
Q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o Wei and the main character?”
Q3:“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 Hang and Dao Wei?”
當教師提出這些以人物為中心的連貫問題后,學生便能進一步梳理主人公和Dao Wei、Yu Hang和Dao Wei之間的邏輯關系,他們和主人公是表親關系,和主人公一樣都十分喜歡騎行,所以三人相約到湄公河旅行,這樣學生便充分了解了三者和游覽湄公河此事件的邏輯關系。
教師圍繞任務提出連貫性問題,使問題之間構建起邏輯關系網絡,如此便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設計引入型問題鏈,對學生展開深入閱讀尤為有利,借助教師設計的有邏輯關聯(lián)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增強邏輯思考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展開有效的邏輯關聯(lián)。
五、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閱讀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語言知識的獲得,而是由知識學習的單一維度向內容、語言和結構的多維度轉化。教師要深入研讀文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全新的角度審視文本的語言和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以設計文本內容、語言、結構和作者寫作意圖等多種信息為主的核心問題,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問題鏈。問題鏈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以疑激思,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學生在獲取文本信息的過程中,賞析文本語言,梳理文本結構,探究文本內涵,提升了思維品質。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否設計緊密圍繞文本主題、富有層次、符合學情并且前后問題之間緊密相關的問題鏈對提高閱讀課教學的效果有重要影響。筆者的探索和研究仍有諸多不足,如問題鏈的應用技巧及應用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歸納與總結等。筆者愿與廣大同仁共同努力,力求使問題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明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9):38-42.
[2]梁美珍,黃海麗,於晨,陳一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評判性閱讀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趙文君.問題鏈:開啟英語深度閱讀的“鑰匙”[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2(11):33-35.
[4]沈慧莉.基于問題鏈的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策略[J].現(xiàn)代教學,2021(19):42-43.
[5]萬玲.問題鏈:開啟英語深度閱讀的“金鑰匙”[J].小學教學參考,2019(3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