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銳 盧嘉
【摘要】 深受清教主義思想影響的霍桑被公認為19世紀最偉大的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1843年首次出版的《胎記》是霍桑最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本文意在探究《胎記》中關于原罪和救贖的問題。
【關鍵詞】 原罪;《胎記》;霍桑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0-00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01
《胎記》于1843年首次出版,是納撒尼爾·霍桑最杰出的短篇小說。故事從主人公,即科學家的立場出發(fā),來審視人們對完美的癡迷,并進一步質(zhì)疑科學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羯5淖髌分饕詫Φ赖挛C的審視以及對清教主義的嚴厲批判而著稱。這些主題也可以集中在探討人類固有的邪惡和罪惡上,這一點從《胎記》中女主角臉上的明顯的胎記可見一斑。
因此,本文將通過對故事《胎記》進行詳細的文本分析,揭示霍桑對“原罪”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對如何面對人性中固有特質(zhì)的探索,進一步的研究也將展現(xiàn)霍桑的宗教信仰及其對某些社會問題的立場。
這項研究將通過三組反差來突出霍桑在這些問題上的看法,即女性生活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的原罪,這在這個故事中夫妻之間的關系中特別明顯;通過身體缺陷和精神救贖之間的聯(lián)系賦予人類肉體的原罪;最后,由于挑戰(zhàn)了無敵的自然法則而身負原罪的科學。這項關于霍桑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激發(fā)讀者從新的角度來思考如何獲得救贖的問題。
一、屈服——男權(quán)統(tǒng)治社會中的女性原罪
(一)喬治亞娜——一個注定的附屬品
屈服于其時代背景,科學家的妻子喬治亞娜注定要以悲劇收場。這不僅是時代的悲劇,也是當時女性的悲劇。在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制社會中,女性普遍被認為不如男性,并且無法達到與男性相同的社會地位。在圣經(jīng)中,上帝取了亞當?shù)囊桓吖莿?chuàng)造了夏娃。
可以預見的是,喬治亞娜是她丈夫阿利默的附屬品。起初,喬治亞娜并不認為她的胎記是一個瑕疵,她甚至為這個美麗的標記感到自豪。正如她自己所說,“人家經(jīng)常說這正是我的迷人之處,我想不了那么多,估計也許真的迷人吧?!保ㄖ煺裎?,2010)愛喬治亞娜的人相信,在喬治亞娜出生的時候有個仙女把小手按在嬰兒的小臉上,從而留下這個讓她具有傾倒眾生的標志。
許多有情男兒甘愿冒著生命危險來獲得親吻它的機會。然而,在阿利默眼中,這卻是世俗不完美的標志。當艾爾默開始評判喬治亞娜時,喬治亞娜也開始質(zhì)疑自己。她改變了自己最初的想法,立即迎合了丈夫的審美標準。她對這個胎記討厭甚至超過艾爾默。她自動將自己從一個美麗自信的獨立女性轉(zhuǎn)變?yōu)檎煞蚴种械囊患囆g(shù)品。
值得注意的是,艾爾默從未強迫喬治亞娜進行這項實驗。恰恰相反,是她自己自發(fā)地決定這樣做,以取悅丈夫并達到他的審美標準。她無條件地從處于支配者和她丈夫的艾爾默的角度去評判她自己。
喬治亞娜由于身體的缺陷和罪惡身體而感到不安,她開始與自己的身體疏離,并且成為她被壓制的原因和場所(Cixous,1997)?!拔衣犇愕模还苣憬o我什么藥水,我都會一飲而盡;但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是你遞給我的,就是一劑毒藥我也會服下。”(朱振武,2010)喬治亞娜方方面面都服從了她的丈夫,在她看來,這個實驗沒有危險,唯一的危險是如果胎記會留下來。她自愿成為一個人類小白鼠,自覺遵守丈夫的標準,做他理想的妻子。以至于她幫助她丈夫殺了她自己。
(二)艾爾默——一個全能的統(tǒng)治者
科學家艾爾默是一個全能的支配者,換句話說,他是他自我世界的上帝。當他對喬治亞娜進行實驗時,他將她物化并讓自己成為她的上帝?!按笞匀辉斐隽私跬昝赖哪?,如此細微的缺陷,我們拿不準該叫缺陷還是美麗,也使我感到震驚,因為這是塵世不完美的顯著標志。”(朱振武,2010)
在艾爾默的眼中,作為喬治亞娜的丈夫,他確實擁有她并享有操縱她的權(quán)利。作為上帝的財產(chǎn),她必須是完美的。所以,塑造一個完全符合他標準的女性,是他的職責所在。當喬治亞娜的胎記打破完美時,他感到有義務將其祛除。艾爾默就像一個想要獲得不含雜質(zhì)的純凈物質(zhì)的煉金術(shù)士,《胎記》不過是一個科學家為了追求完美而造成的悲?。˙urns,1979)。
這種解釋意味著他們將喬治亞娜視為實驗對象,忽略了她作為人類的身份。“你怎么來了?你不信任你的丈夫嗎?你要讓那塊該死胎記的晦氣來破壞我的工作嗎?還沒做好呢。走,八卦的女人,走!”(朱振武,2010)
當喬治安娜試圖進入他的實驗室時,艾爾默把她趕走了。他認為喬治亞娜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實驗對象,她的進入會玷污這座神圣的科學殿堂。在艾爾默看來,他應該是皮格馬利翁,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他的妻子。
當喬治亞娜喝了藥水快要死的時候,艾爾默更關心的是實驗的結(jié)果,而不是他妻子的生命。他讓喬治亞娜在身體和精神上都遭受了折磨,這完全是為了滿足他對完美身體的追求。他只是需要一個完美的東西,不管是他的妻子,還是別的什么。存在于這段扭曲的夫妻關系之中的,不過是一個操縱者和一個附屬品罷了。
二、胎記——存在于人們血肉里的原罪
(一)身體缺陷
喬治亞娜的臉上有一個胎記,這個胎記代表了她的魅力,很多男人甚至想親吻它。這個胎記讓喬治亞娜變得更加迷人和閃耀,并成為喬治亞娜獨特的標志。喬治亞娜帶著胎記,幸福而充滿活力。它是大自然之手的創(chuàng)造,是自然之美的象征。在霍桑的眼里,喬治亞娜臉上的胎記代表著人類的原罪,是一個刻在她血肉里讓人無法忍受的污點。
在霍桑的時代,人們開始懷疑清教徒認為人生來有罪的信念。他們堅信,人可以通過后天的不懈努力去克服不足以達到完美。從艾爾默的角度來看,喬治亞娜的胎記是不完整和不完美的象征。他深信,他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求科學的力量來洗去罪孽。
一方面,他無法理解美在于自然。事實上,瑕疵的存在凸顯了周圍事物更具美感,其中蘊含著內(nèi)在的審美價值。另一方面,喬治亞娜喝了藥水后,她的胎記逐漸消失,她的生命力也相應流失了,或者準確地說,被她的丈夫毀掉了。艾爾默終于祛除了這個喬治亞娜出生所帶有的象征著罪惡的,并且他認為是瑕疵的胎記。他最終得到了一個完美卻毫無生氣的身體。然而事實是,沒有原罪,人類就無法生存。一旦代表著罪惡的胎記消失了,生命也蔣隨之消失了。它與人們?nèi)缬半S形,不會被輕易抹去。
(二)靈魂救贖
霍桑的祖輩是虔誠的清教徒,所以他的家庭教育充滿了清教主義的元素。他的童年經(jīng)歷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說起霍桑,他身上的那些關于清教徒或者原罪的觀點是無法忽視的。清教徒的教義認為上帝是一切,人無關緊要,且是萬惡之源。人類因亞當和夏娃的墮落而被宣告有罪,同時他們完全無法自救。《胎記》中的喬治亞娜是完美無瑕的,除了她那塊象征著人類的不完美像手一樣的胎記,這塊胎記仿佛證明了人生來就是邪惡。
霍桑雖然贊同清教徒對原罪的看法,但對清教徒的狹隘思想也有著深刻的反思。他認為人們應該接受自己天生不完美的事實,去面對不完美并進行自我反省,以接近完美,而不是簡單地否認人性的邪惡。即便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人類也注定無法克服自己的不完美。如果人類一味追求完美,就注定會失去現(xiàn)世的幸福。
霍桑借用圣經(jīng)中的隱喻——彩虹——來表達了他對原罪和救贖的看法。(劉文洋,2014)在《舊約·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淹沒了罪惡的世界后,他對諾亞一家和其他生物做出了承諾,用彩虹作為災難結(jié)束的象征,因為它是暴風雨過后寧靜與和平的自然象征。(曾傳輝,1994) 《圣經(jīng)》中的彩虹代表上帝與人類達成的約定,也是上帝對人類罪孽的一種寬恕。喬治亞娜的胎記與清教徒信仰中的原罪有關,人類難以抹去原罪,如果強行抹去,便會受到懲罰,喬治亞娜為此付出了生命。通過《圣經(jīng)》中的彩虹,霍桑也提出人類在原罪陰影下生存和實現(xiàn)救贖的方式?!妒ソ?jīng)》中的諾亞勇敢的面對罪惡。并最終得到上帝的原諒活了下來,且與上帝達成了約定。
可見,人類只有真正的去面對原罪,才能得到救贖。但在《胎記》中,艾爾默想盡一切辦法祛除胎記,因為他無法接受妻子的不完美。不管手狀胎記在大眾眼中的吉祥寓意,他力求以自己的方式來達到完美。彩虹的顏色代表著終有一天人類可以獲得救贖的希望。然而,當胎記消失時,希望就消失了。實際上,當艾爾默開始實驗時,他已經(jīng)失去了對上帝的敬畏和獲得上帝寬宥的信心。作為回應,上帝收回了與人類的協(xié)議。故事的最后,與胎記一起消失的是那道代表著上帝與人溝通的橋梁的彩虹,而彩虹的消失也毀滅了人類獲得救贖希望。
三、內(nèi)在的限制——科學的原罪
(一)科學與自然——不可挑戰(zhàn)的自然法則
在科學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19世紀,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對宗教信仰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工業(yè)化進程和市場化進程,注重進步、理性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人們開始相信科學的力量能夠改變自然規(guī)律,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以滿足他們永無止境的欲望。
作為當時杰出的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霍桑對科技發(fā)展所導致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而感到擔憂。(尚曉進,2010)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霍桑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改造自然。但人不能隨心所欲。如果人類試圖用科學征服自然,就會導致人與自然的異化。
在《胎記》中,雖然艾爾默很早就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但當他真正看到胎記時,卻打破了這種和諧。他偏執(zhí)地想用他最了解的東西——科學來重建失去的和諧。他深入科學研究,以糾正自然賦予的不完美。雖然科學消除了在喬治亞娜臉上的胎記,但同時也奪走了喬治亞娜的生命。
霍桑試圖告訴人們,如果人類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必須接受自然的給予,而不是試圖征服它或用科學挑戰(zhàn)自然法則。艾爾默對科學的追求是不惜代價的,甚至這個代價可以是他妻子的生命??茖W已經(jīng)進入了死胡同,科學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被視為對人類的威脅或危險,至少對其最高和最好的品質(zhì)和抱負而言。(馬斯洛,1987)如果人類仍然試圖征服自然,人類本身的毀滅將伴隨著人類與自然的異化。
(二)超驗主義的自然觀
超驗主義是19世紀初在新英格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哲學運動。超驗主義的核心理念是人與自然都具有天性的善良和內(nèi)在的神性。超驗主義者的典型代表包括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和亨利·大衛(wèi)·梭羅?!皭勰睦碚搶φ軐W、宗教、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引領了這樣一種可以稱為革命的運動?!保◤垱_,2000)超驗主義的本質(zhì)可被概括為三點,即自然是上帝的代表,直覺可以幫助人接受自然的真理,人可以通過直覺獲得救贖。它還主張將人類從清教徒的原罪思想中解放出來。人們應該回歸自然,讓自己沉浸在自然的影響中,以此來達到精神上的完整。(Emerson,1950)超驗主義主張人性本善而不是人性本惡,人的原罪可以被抹去,這都對霍桑的宗教思想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霍桑采用了一些超驗主義的思想,認為人類只有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原罪,相信上帝,才能得救。艾爾默不接受胎記,也就是拒絕承認代表人類不完美的原罪。他否認原罪,試圖去超越的自然法則,以達到完美,這一做法注定會失敗。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完美存在。他所能做的就是直面現(xiàn)實,接受胎記的存在和人的不完美這一事實。
四、結(jié)論
作為一位杰出的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霍桑對美國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深受清教徒思想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清教主義特色?;羯S枚唐≌f《胎記》明確表達了他對原罪的看法。他相信人類與生俱來就有原罪,并且同意人性本惡。人的原罪使人不完美。但同時,他也堅信,要實現(xiàn)救贖,人類就應該學會接受不完美,面對原罪,回歸自然。他還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科學應該被用去于理解自然,而不是挑戰(zhàn)或征服自然法則,因為后者只會給人類本身帶來災難。
參考文獻:
[1]朱振武.胎記——霍桑短篇小說(評述本)[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Cixous,H.Laugh of the Medusa[A].In R.R.Warhol&D.P.Hernal,F(xiàn)eminisms:An Anthology of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C](pp.347-362).New Brunswick,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7.
[3]Burns,S.Alchemy and “The Birthmark”[J].American Transcendental Quarterly,1979.
[4]操磊.美的消逝——論《胎記》中埃爾梅對羅斯金美的法則的背離[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 22(02):82-85.
[5]劉文洋.《胎記》中的圣經(jīng)隱喻解讀[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7(04):40-42.
[6]曾傳輝.圣經(jīng)故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
[7]尚曉進.霍桑短篇小說選讀與評述[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
[8]朱麗田.霍桑的環(huán)境倫理觀——生態(tài)批評視閾中的短篇小說《胎記》[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6(01): 61-66.
[9]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李文譯.昆明:云南出版社,1987.
[10]張沖.新編美國文學史(卷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1]Emerson,R.W.The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Writings of Ralph Waldo Emerson[M].New York:Random House,1950.
作者簡介:
蔡銳,男,漢族,江蘇淮安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
盧嘉,女,安徽合肥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