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石頭”是小兒子的外號。小時候的“胖石頭”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卻沒耐心看完一本書,這一點讓我傷透了腦筋。所以,我努力找出一些方法,讓不喜歡靜態(tài)閱讀的他,沒有錯過書中的精華和閱讀應(yīng)有的收獲。作文對他而言,至少不是一場噩夢。
我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他不喜歡做的事情不能強迫他。當我發(fā)現(xiàn)胖石頭不喜歡閱讀的時候,我只好開始想辦法。既然閱讀的目的是求知,那么,除了默讀,只要是可以求知的途徑,例如聆聽音樂、欣賞和觀察圖像,甚至是師長的言行身教等等,只要能夠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都應(yīng)該算是一種“廣義的閱讀”。
因此,我想出一個法子——“讓媽媽成為孩子的圖書館”。既然胖石頭不喜歡閱讀書本,那么就讓他來“閱讀媽媽”吧!如果我希望讓他讀某本書,我會自己先讀,然后找機會跟他聊那本書,分享書中的精彩內(nèi)容,再引導他發(fā)問、思考。在他發(fā)問時,給予適當?shù)慕庹f,并且鼓勵他、陪伴他從書本中尋找答案。
另外,我與胖石頭分享的課外書,重質(zhì)不重量,一個學期中只要精讀五六本就夠了。如果逼他大量閱讀,只會讓他和書本更加相敬如“冰”。所以我比胖石頭更認真挑書、看書,為了他好,這是我不得不做的功課。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因此多讀了很多書。和胖石頭共讀的時光,也讓我們的親子關(guān)系更親密。
如果閱讀是一種耕耘,那么寫作就是一種收獲。我在中學時期喜歡投稿報紙雜志,喜歡看到作品被刊登帶給自己的那一份榮譽,而這種肯定也變成我繼續(xù)求知、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但是,當我想要讓胖石頭從閱讀跨入寫作時,卻發(fā)現(xiàn)寫作真的需要一點“天分和興趣”,如果這兩者都沒具備,更應(yīng)該教他實用的方法,做引導和示范,我曾試過以下一些方法:
胖石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面臨作文的壓力,要他寫一兩段話的小作文,他就傻眼。后來,我訂了一份兒童報紙,報紙上有很多小朋友投稿的范文,每天胖石頭去上學時,我先抽空找出一篇適合他的文章,并且把它剪下來(以免他看到一大張的報紙就倒胃口)。等胖石頭回家做完功課、上床之前,我們才一起分享那篇文章。我們會輪流大聲朗讀,因為只“看文章”是不夠的,“朗誦文章”才會提升他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文章中有些寫得特別好的句子,我會陪著胖石頭“一起背下來”。我是這么勸他的:“背佳句多重要??!以后長大和女朋友去秋游,面對青山如果只會形容一句‘好美!那就太遜了,如果你說出‘山在虛無縹緲間,肯定讓女孩對你另眼相看,說你很有水平……”呵呵,這一招對胖石頭挺管用的。您也可以試試其他可以打動孩子的鼓勵或者誘惑的理由哦!
朗讀并討論分享后,胖石頭已大略了解該篇文章的大意了,接下來我會拿出準備好的筆記本,讓他抄這篇范文的題目和第一段。我的用意是,反正老師會出的作文題目不外乎那些,我讓他抄題目,久而久之,他對題目就不會陌生。
抄了題目后,接下來他必須抄第一段,這是要讓他熟悉第一段開頭要怎么寫。通過不斷練習,一周至少三次,每周就讀了三篇范文、背了佳句、抄寫了三篇范文的題目和開篇段。這樣一個月十二篇,堅持這種練習法,日積月累,一學期就抄寫了至少五十篇的范文題目和開篇段。一年下來,他拿到作文課的題目,就不會咬著筆桿說看不懂題目,更不會問:“開頭要寫什么?”
為了讓胖石頭將學到的知識做一個有效的整理,偶爾我也教他仿作的方式,讓他熟悉文章的架構(gòu)。有好的范文讓他學習,“完整地模仿”組織一篇文章,對沒有寫作天分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安全感和成就感,也不會排斥學習。
以上,是我讓“厭讀”的胖石頭不被寫作為難的小秘方。對不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小有幫助,當然我不能保證這方法適合每一個孩子。如果您從中看到了耐心和循循善誘,了解孩子想讀什么、在想什么、要寫什么,相信您也能找到讓孩子快樂閱讀、輕松寫作的方法。
(源自“花婆婆方素珍上海工作室”,標題有改動)
責編:潘茜